張伯駒之一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病危時想住高幹病房,竟被告:級別

他出身名門,曾是“民國四公子”之一,

他家財萬貫,所居宅邸堪稱京城一絕。

他一生散盡家財,只為留住國寶,

他一個人的捐贈,

就撐起了故宮頂級書畫半壁江山,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張伯駒之一

有人說:

他的名字,要麼不知道,

知道了,就再也不會忘記。

他,就是直隸總督張鎮芳之子,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之侄,

張伯駒。

張伯駒之一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

張伯駒出生於河南項城,

7歲那年,

他被其生父張錦芳,

過繼給做總督的伯父張鎮芳,

從此,張伯駒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張鎮芳是光緒年間的進士,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之內弟,

歷任直隸總督、河南都督等職,

位高權重,家財萬貫。

而作為張鎮芳之子的的張伯駒,

自然是錦衣玉食,

吃穿用度,一應俱全。

他聰穎好學,

7歲入私塾,

9歲能寫詩,

從小便有著“神童”的美譽,

深受張鎮芳的喜愛。

身處官宦之家,

又生逢亂世,

家裡人自然想讓張伯駒做軍官。

民國元年,

隨父親赴任河南都督的張伯駒,

被送入了河南陸軍小學讀書,

此後便開始了軍伍生涯。

然而,生性淡泊的張伯駒,

看不慣官場之中的腐敗風氣,

自感做軍人簡直是一種“恥辱”,

於是,他毅然脫下軍裝,

賦閒在家,

每日只寫詩作畫,看戲唱曲,

過得好不自在。

張伯駒之一

不同於其他的富家子弟,

張伯駒雖家境殷實,常與闊公子為友,

卻絲毫未沾紈絝之氣。

他生活素淡,也不故作清高刻薄,

喜同名士交涉,

正因如此,

他對書畫名品也有一定見識,

經常會為收藏名品一擲千金。

父親讓他打理銀行事務,

他卻只一門心思讀書聽曲兒,

閒時便揹著手去書畫行裡閒逛,

只要看中,

再貴也一定要買下來。

為此,母親整日在家哀嘆:

“讓你做官不去,

讓你開銀行不好好開,

就知道花錢買字畫!”

張伯駒之一

每年,張伯駒都會被父親派去上海查賬,

而閒散之際,

他就經常會去一些風月場所走動,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張伯駒遇到了陪伴他一生的奇女子

--潘素。

張伯駒之一

潘素生於姑蘇,

祖上曾經做過宰相,

可無奈到她父親這一輩時,

祖產已被揮霍一空。

幼年時,其母遍請各地名師,

教潘素研習音律、書畫。

13歲時,母親病逝,

繼母便將她送去了青樓。

因琴棋書畫無一不通,

潘素很快就紅透整個上海灘,

還獲得了“潘妃”的美譽。

張伯駒之一

有一天,張伯駒查完賬目,

就約著一眾公子朋友去喝花酒,

正逢著名角潘素登臺彈曲,

曲聲和緩,餘音繞樑。

張伯駒看她出落秀氣,

顰蹙之間更顯不凡,

斷定此女子不俗,

就連忙問同行人:

“臺上這人是誰?”。

當得知臺上的,

就是有“潘妃”之稱的潘素之後,

張伯駒便暗下決心,

發誓要娶潘素。

張伯駒之一

而風流倜儻的張伯駒,

也很快就獲得了潘素的芳心。

但當時的潘素,

已經被一名很有權勢的國民黨中將看中,

得知張伯駒有意潘素之後,

連命人將潘素軟禁了起來。

強龍難壓地頭蛇,

迫於無奈,

張伯駒強搶不能,

只得買通看守的兵衛,

連夜將潘素帶回北京

迅速成婚。

張伯駒之一

成婚之後,

張伯駒深感潘素聰慧非常,

又請人教給潘素畫山水畫,

晨鐘暮鼓,琴瑟和鳴,

此後的幾十年間,

潘素從未離開過張伯駒的身邊。

潘素知書達理,

再兼二人興致相投,

對於張伯駒收藏字畫的愛好,

她一貫選擇支持。

正因如此,

張伯駒更加醉心於名品字畫,

整日裡四處尋訪名家,

收集奇珍異寶。

張伯駒之一

有一年,

與張大千有著“南張北溥”之稱的溥儒,

想要把西晉陸機的《平復帖》轉賣給洋人。

《平復帖》是陸機真跡,

乃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字手跡,

上面蓋滿了各朝各代名士的印章,

素有“中華第一帖”的美譽。

而溥儒曾將國寶級畫作,

唐代著名畫馬高手韓幹的代表作《照夜白圖》,

賣給英國人。

張伯駒之一

張伯駒聽到消息後氣得跺腳,

如此無價之寶,

一旦流失海外,

必成千古之恨!

於是他立刻找到溥儒,

問所需多少大洋,

溥儒張口便要20萬,

一毛錢都便宜不得,

奈何實在有心無力,

張伯駒也就只能作罷。

直到1937年,

當張伯駒得知溥儒母親病危,

正是缺錢的時候,

他二話不說,就借出一萬大洋,

這令溥儒愧嘆不已。

最後,在旁人的撮合下,

溥儒才終於答應4萬大洋賣給張伯駒,

為中國保住了這一無價國寶。

張伯駒之一

此後,張伯駒又陸續買下,

李白真跡、杜牧手卷、黃庭堅書法等,

十多卷珍品。

而其代價,

是變賣了家中,

在京津兩地的幾乎所有房產。

張伯駒之一

1941年的一天早上,

寄居上海的張伯駒正要出門辦事,

迎頭走來三個大漢,

綁了張伯駒便走。

不久之後,

潘素接到了電話,

綁匪稱沒有200萬,

就等著收屍,

這可急壞了潘素。

別說200萬了,

一時間讓拿出來這麼多錢,

100萬也湊不到啊!

情急之中,

潘素想到家中收藏的字畫。

張伯駒之一

正當潘素準備變賣字畫贖人的時候,

經過多方斡旋,

潘素終於見到了張伯駒,

此時的張伯駒,

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而見到潘素後的第一句話竟然是:

“寧死魔窟,也不得變賣!

你救不救我,都不要緊,

我珍藏的那批字畫,

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替我保護好!”

張伯駒之一

沒過多久,

綁匪害怕事情鬧大,

就把張伯駒交給了上海當地的的一個偽軍頭目,

等潘素去要人時,

頭目一張口便是20根金條,

無奈之下,

潘素也只好四處借債,

才贖回張伯駒。

張伯駒曾對潘素說:

“我死了沒什麼,

它們才是我的命。”。

張伯駒之一

潘素也深知這些藏品對於張伯駒的意義,

一直都細心保管,

不敢有半點懈怠。

北平淪陷的時候,

為了保護國寶,

潘素將這些名品字畫,

都縫進了被子裡,

一路擔驚受怕,

最終才把它們帶出了北京。

張伯駒之一

1946年,

古董商人馬霽川,

在北平拍賣一幅,

素有“天下第一畫卷”之稱的珍品《遊春圖》。

這幅畫布局得當,運筆細膩,

乃隋代著名畫師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

當時抗戰已經結束,

故宮正廣泛收購民間珍品,

張伯駒聞言之後,

便請求故宮買下這幅傳世名作,

以免流失海外。

馬霽川卻張口要價800兩黃金,

故宮方面也只能望洋興嘆。

張伯駒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