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潘石屹退出商業地產的市場意義

有國內媒體報道,SOHO中國正考慮出售其所持有的大部分商業地產,交易價值可能高達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0億!消息稱,SOHO中國將把北京和上海至少八座辦公大樓賣掉,包括北京的望京SOHO、光華路SOHO2期、SOHO前門大街、麗澤SOHO(在建),以及上海的外灘SOHO、SOHO復興廣場、古北SOHO和SOHO天山廣場項目。要知道這八座大樓可不僅是SOHO中國的核心資產,幾乎可以說是全部的資產。

但與此同時,2011年至2013年,潘石屹張欣夫婦就通過家族信託頻頻出手海外物業資產,先後收購了,紐約曼哈頓時報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49%股權;聯合巴西財團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股權。這些投資的總金額約27億美元。

對此現象,不少國內媒體驚呼,潘石屹已經不看好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如李家誠一樣正在退出國內房地產市場,把其資產轉移到國外。其實,對於這樣的一種現象,國人根本上就不用感覺得太奇怪了,中國這些在短期內聚集國內絕大多數財富的商人,哪一個不在把其資產轉移到國外呢?只不過,各個人所轉移的財富多少及方式不同而已。因為,這些商人肯定會擔心,他們讓如此鉅額的財富在國內持有,一定會很大風險。更何況目前國內商業地產的風險越來越高。

據戴德梁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北京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寫字樓的空置率較2018年同期分別上升40.9%和20.6%;上海上半年優質寫字樓空置率同比升至18.0%,創近十年新高,三季度空置率高達20%。即生意不好做,商人豈有不退出這些市場呢?所以,潘石屹退出商業地產市場,只能是因為潘石屹開始不看好國內商業地產市場。當然,這些並非是本文所關注的重點。

從這個故事中,本文關注的是兩大問題。一是一家家族企業在短短的20年時間裡,積聚社會財富達560億元。一家房地產企業短期內積聚的社會財富如何之多,那麼目前中國有10萬家房地產企業,如果這10萬家企業中有1萬家潘石屹財富規模公司,那麼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持有的財富就可能達1000萬億元以上,遠超過早些時候有人估算中國的房地產市場68萬億美元(即500萬億左右人民幣)。

我在多年就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種發展模式一定會讓整個社會財富短期內向少數人聚積,這種短期內讓整個社會財富向少數人聚積,看上去是以市場化的方式合法的獲得,但實際上是利用制度安排的缺陷對整個國人財富極大的掠奪,它已經造成了中國社會財富嚴重的分配不公。這種社會財富嚴重的分配不公,是無法通過按勞分配的原則得以調節的。

正因為房地產市場在短期內席捲整個社會財富,所以這些政策也極力鼓勵國內居民及企業都向房地產市場靠攏,或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湧向房地產市場。比如一些上市公司一旦從股市募集到資金,就會把這些資金千方百計投入房地產市場,或是做房地產開發商,或是購買大量的住房。最近公佈的一家P2P企業,在詐騙到資金之後,就購買了600多套住房。

國內企業是這樣,國內的居民也紛紛加入房地產炒作的行列。昨天有一個年輕的朋友告訴,在城市裡當地的80後年輕人,每人手上持有幾套住房是最為常見的事情。有些年輕人持有住房達7-8套,甚至更多。這些人持有的住房,如果房租低,他們持有的住房不租也不賣。就是希望住房價格上漲。據測算目前國內城市足以滿足16億人口居住,但為何在不少城市會出現十分緊缺,其原因在此。而且住房持有多少則成了家庭財富量級差別的主要標誌,國內居民持有住房的動機更是強烈。所以,房地產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公,而且這種態勢還會延續下去。

因為,在目前的財富分配格局中,想通過勞動來增加家庭財富是難上之難的事情。我昨天問了一下建造住房的農民工,他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早上6點上班,下等7-8點下班),但其每月的工資只有6000元左右,而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每月的工資更是不到3000元。可以說,僅是靠這樣的一個工資水平,這些人想在城市裡購買一套住房是猴年馬月的事情,連想都不敢想。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對於城市絕大多數人來說,對於進入城市工作的農民工來說,他們與這種國家實力與經濟文明相比實在是相差太遠。因為,整個社會的財富被少數從事房地產的人掠奪而走了。潘石屹退出商業地產市場已經把這點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潘石屹退出房地產市場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