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足”力,才是你晉升路上最該提升的能力

“補足”力,才是你晉升路上最該提升的能力

  • 文/丁海航、盧夜

2019年了,傳統行業被用工荒考驗著。知識型員工的管理已被視為本世紀最大挑戰,首批00後新員工的“難伺候”愁白了多少管理者的頭。

作為職員,我們總是趕不上企業這波晉升機會,不禁想問:“我業績不差、能力不差、人緣不差,為什麼被晉升的總不是我?”

本文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丁守海老師進行了採訪,根據其專著《人力資源管理實操十一講》將其中部分思想進行提煉整理,總結了6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讀者們在工作中主動彌補企業不足、提升工作效率,解決晉升難的問題。

一、我們大部分人都生存在“弱人力資源管理型企業”中

公司員工小李,因為自己的年終獎分配不合理,反應給了直屬領導。直屬領導從個人角度認同小李的觀點,但他認為保持薪酬獎勵公平性是人事的職責,建議員工直接找人事反應該情況。

隨後,小李把事情反應給了人事。人事瞭解情況後,答覆小李“規則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同時,自己也沒權利調整該規則,但規則之下,建議小李找直屬領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直屬領導得知小李向人事反應沒能解決問題後,覺得自己也沒權利調整薪酬,也想不出能給員工什麼補償?無法給小李作出合理解釋,只能將該事擱置。

通過此事,員工小李對公司的公平性產生了懷疑,工作積極性大不如前。

上述例子,就是“弱人資管理型企業”的通病:或因老闆獎懲隨意,或因人崗固化、制度死板,缺乏相應的人資管理知識,往往耽誤了工作效率,更耽誤公司的長遠發展。

企業B因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為降低成本空降了一箇中層管理者作為管理的部門長。部門長因沒有實際的工作內容,就只能插手他人工作,與下屬搶活幹,來體現存在感。

這就打破了原本下屬有序的工作開展狀態,造成了下屬的工作混亂。

下屬不再知曉什麼是該自己乾的活兒,什麼活兒要讓給領導來做。同時,下屬也開始根據領導喜好,不再根據管理規定和崗位職責做事。事事請教領導,事事徵求領導同意。

到了年底,管理部門人均效率自然降低很多。這樣企業的管理成本真的降低了嗎?

我們將企業分為兩種,一種叫強人力資源管理型,一種叫弱人力資源管理型。

“強人力資源管理型企業” 在此類問題的處理上就大不相同。它們薪酬分配製定相對更合理,不至於產生質疑;或出錯後積極答疑和糾錯,不至於產生不滿。

諸如“華為”、“麥肯錫”和“豐田”等“強人力資源管理型企業”,內部幾乎不存在長期人崗錯位現象,其人崗資源配置基本能按照企業戰略發展的需求進行部署,可以實現基於財富創造的人事選取、任用、激勵和培訓的合理資源配置,個人和企業都能得到良好地發展。

而“弱人資管理型企業”或因人資專員配置不足、或因老闆獎懲隨意、或因人崗固化、制度死板,或因管理者缺乏相應的人資管理知識,往往有其自身不足。僅能完成工資分配、人員調動、晉升、培訓等方面的基礎需求,而無力從企業發展戰略層面考量問題。

弱人資管理型企業往往因人資管理活動無力延伸到企業戰略層面,而在人資管理和直屬領導間產生管理空白,導致問題多發,通常發生在九個環節:

  • ①考慮問題時忽視涉及到的隱性成本;
  • ②制定崗位職能時難以呼應企業戰略;
  • ③用人違反“五定”原則;
  • ④工作陷入被動開展狀態時,人員調配機制不足;
  • ⑤有問題長期被擱置時,內部溝通渠道不暢;
  • ⑥存在人資規則問題,且短期無法改變;
  • ⑦信息滯後且數據採集能力弱;
  • ⑧薪酬或績效考核起不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 ⑨平均主義盛行,進而影響勞動能動性等問題。

我們大部分人都生存在“弱人力資源管理型企業”中, 作為此類企業的員工,比其他人多懂一點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將是你晉升路上的最大助力。

二、6個方法:有效“補弱”,系統思考

1、內部推薦和轉崗

就像某著名公司人事經理所說:“你也許能夠教會一隻火雞去爬樹,但還是找一隻松鼠來得容易一些。”這話說來容易,要做到卻很難。

企業存在人崗錯配現象;個人能力固化,職業發展受阻;需要降低招聘成本時,都可以通過 “內部調配”的方法來解決。因為該員工已經在企業內工作一定時間,熟悉組織人員、工作程序、政策以及組織特性,同時該員工優點和缺點都已經被企業知曉,這可省去重新適應的過程。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人員調配或者變動,人力資源部門是公司的唯一出入口。具體的操作路徑是:原部門或者員工個人填寫《異動表》,經人力資源部門進行測評,原部門建議並推薦新部門,新部門及本人同意,人力資源操作完成內部轉崗。如果新部門並不接受該推薦,人力資源部門可以根據用人崗位的需求,在企業內部再走一遍招聘程序。這樣,既做到了合理調配企業現有資源,提高了人才留存率,又降低了市場招聘新員工的試錯成本。

世界500強企業微軟已經發展為“只要有人要,不需要主管領導同意,就可以調崗”,因為其理念是“當競爭對手想要挖你的人時,會事先徵求你的同意嗎?”

2、恩威並施

在企業管理中,有一個被人熟知的“胡蘿蔔+大棒”的管理手法,這種手法又叫“左手獎勵,右手懲罰”,說到底就是獎懲結合、恩威並施。

我們都知道獎勵和懲罰都是有時效性的,獎勵過了生效期,就會自動轉為保健因素,失去激勵員工的功用。懲罰遠離犯錯點,就會淡化會就衍生抱怨,無法起到警醒作用。因此獎罰的及時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除了及時性,在獎罰的選擇上還應視情況而定,給員工最想要的獎勵。但是有時候獎勵資源有限,例如在選拔晉升人員的過程中,出現與晉升者天賦或能力相當的員工落實選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我們做一些激勵調整。放到化學方程式中就叫 “氧不夠水來湊”,獎勵或晉升機會也是一樣道理。

瞭解員工隱藏的訴求,然後給出滿足訴求的解決方案。比如提供想要的培訓機會;幫助解決孩子升學問題;情感問題……這也屬於獎勵,只要在總量上做到大致平衡,原則上有功必獎、有過必罰,就能讓員工保持健康心態,維持成長速率,提高企業人才效益。

3、同一種目的,不同種訴求

管理的本質是挖掘員工的心理訴求。這種訴求不是來自個人慾望的滿足,而是企業給予員工安定的工作條件和精神激勵,真正做到能給員工帶來快樂、幸福、滿足感和成就感。

人們常常探討80、90員工管理難的問題,實際上8090後甚至00後,跟70後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是由於每個年齡段的心理活動規律不盡相同,員工的訴求也不一樣:好比70後更在乎物質激勵,80後傾向職業是否得到好的發展,而90後、00後更在意自我感知。

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員工,利用大數據去梳理和了解他們的心理訴求;還可以輔助進行性格測試、職業能力評估,佈置工作任務時,充分發揮他的個人天賦、職業能力,給與試錯機會。帶著營銷思維去了解員工,關注員工,然後給出相應解決方案。

4、做“五定” 補足計劃

“弱人力資源型企業”常常會在崗位設定上違反“定崗、定責、定編、定薪、定員”的五定原則,造成局部人員閒置或緊張問題的出現。作為謀求晉職者,我們可以事先做好非“五定”崗位的補足計劃,以便在企業出問題時,可以立刻頂上(萬事總會由資源過度的地方流向資源貧瘠的地方,最終再次達到平衡,我們要提早做好準備,才能在資源流動時抓住機會)。

5、重視隱性成本

關注人員和勞動的隱性成本,並將之揭示。比如計算採購成本時要考慮車馬費、改進流程時要考慮時效比、給員工安排任務時要考慮機會成本、人員調動要考慮培訓/勞保/時間等費用、常加班者要看效率和“務正業”情況,諸如此類,注意“人力資源管轄範疇”和“非人力資源管轄範疇”及二者的邊界,定視並尋找其中的視覺盲區,予以揭示。

6、留出閒餘

“弱人資型管理”易出錯,這往往是因為人與事的安排都是“無縫的”,這就造成了資源和時間的稀缺。而稀缺會佔用大腦帶寬,降低智力和能力發揮水平。我們“補弱”要在做事時留出閒餘,也就是通常說的事緩則圓。思考問題時留出閒餘,讓更多因素與現有問題發生化學反應,會使事情更快速得到解決;招聘人員時留出閒餘,會使人員更換成本更低;排計劃時留出冗餘度,會縮短實際工期;安全生產上留出閒餘,會降低事故率。

總結寄語

整體來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因背景不同,其處理方式也千差萬別,用錯方法很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導致其他不良的連帶反應。解決問題時,建議先系統學習人資管理知識、廣泛閱讀成功的企業案例,再從整體層面上進行系統思考,避免孤立看待問題。

管理者想要得到領導賞識、與同事親近、被下屬認同,就需要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需,主動幫助同事及公司解決困難,才能獲得廣泛地認同和支持。當然,光說不練假把式,學會之後,記得在遇事的情況下用得出來,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把式。想要進一步瞭解細節內容,可參照《人力資源管理實操十一講》。

reference:

參考書籍:《人力資源管理實操十一講》,丁守海著。

採訪對象:丁守海,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勞動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評審專家。

  • 作者:丁海航,國企團支書,MBA智庫特邀作者;盧夜,MBA智庫新媒體主編。本文由MBA智庫(Mbalib)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