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達標不等於血糖正常?聽聽護士長怎麼說

現在注意體檢的人越來越多,但很多人認為體檢時化驗單上的空腹血糖只要正常就可以高枕無憂,楊護士長很負責人的告訴你:

事實並非如此。

造成這種錯誤認識的主要原因,一是現在大多體檢都只檢查空腹血糖,使患者誤以為餐後血糖不重要;二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較長時間並無明顯不適症狀,所以不重視餐後血糖。實際上,從近幾年調查資料分析來看,空腹血糖正常並不代表沒有糖尿病,僅測空腹血糖會漏掉相當一部分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達標不等於血糖正常?聽聽護士長怎麼說

實際上,很多早期糖尿病患者和糖耐受損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血糖明顯升高,因此造成漏診率高達60%。在糖尿病患者中,餐後血糖的人群遠遠大於空腹高血糖的人群。所以,楊護士長提醒患者一定要重視餐後血糖的檢查。一旦空腹血糖被檢查出≥5.6mmol/L,就要做進一步的糖耐量試驗,即喝糖水,檢查餐後2小時的血糖。

中老年人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屬於2型糖尿病,分為空腹高血糖和餐後高血糖兩部分。目前,患者大多忽略了餐後血糖,這使得他們罹患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糖尿病大血管合併症的危險比普通人高了好幾倍。殊不知,餐後血糖與糖尿病大血管合併症有著密切的關係。

空腹血糖達標不等於血糖正常?聽聽護士長怎麼說

在糖尿病早期,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僅輕度損害,能控制空腹狀態下血糖水平,因此空腹血糖正常。但進餐後食物消化吸收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壓,血中葡萄糖含量明先生高,則需要更多的胰島素維持正常血糖,而那些胰島功能受損或者胰島素抵抗著,胰島素的分泌量就不能滿足需要,餐後血糖就會升高。

所以餐後血糖達標更重要!

因為餐後血糖升高會進一步加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β細胞功能缺陷,若不及時干預,一般3~5年後,餐前、餐後血糖水平均有明顯升高,糖尿病病情也會加重,甚至出現心、腦、腎、眼等器官損害,因此控制餐後血糖對於降低心血管併發症以前你的死亡風險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般來說,餐後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可以算理想,10.0mmol/L以下尚可,如果在10.0mmol/L以上就相當危險了。

如何讓餐後血糖水平達標?聽聽楊護士長怎麼說

首先,規律測血糖是保證血糖達標的重要條件。每週需要監測三餐後和空腹血糖各一次。餐後血糖一般指從開始吃飯時算起2小時後的血糖值。

其次,合理飲食並適當運動。合理飲食首先要控制攝入量,不能吃得過飽,也不能害怕血糖高過分控制。飲食結構主要以主食為主,佔全天總熱量的50%~60%為宜,蔬菜和肉類為輔。建議少吃多餐,每天5~6餐。

空腹血糖達標不等於血糖正常?聽聽護士長怎麼說

運動的話最好每餐後散步30分鐘左右,但不要飯後立刻散步,一般建議在餐後30分鐘到1小時左右開始運動。

再次,選擇合適的藥物,如多數磺脲類、雙胍類、中效胰島素都以降低空腹血糖為主,短效胰島素和速效胰島素以及格列奈類藥物以降低餐後血糖為主,用藥時建議根據個人血糖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服用。

空腹血糖達標不等於血糖正常?聽聽護士長怎麼說

最後,也要注意雖然都希望血糖能夠達標,但是也要預防因用藥過量導致的低血糖,除了前面提到的食物分餐之外,在選擇藥物的時候也要注意“藥物分餐”再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藥物的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