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经文|除了你之外,还有谁是“观自在菩萨”呢?

一般人读《心经》第一句,常常把“观自在菩萨”理解为普陀山的那位观世音菩萨。他们从来没想过,观自在菩萨,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或者,是指那些想要做一个能够“观自在”的菩萨的人。

《心经》经文|除了你之外,还有谁是“观自在菩萨”呢?

“观”,人们通常理解为“看”,如观影就是看电影,这是“肉眼观”。也有人理解为“想”。如观修,通过意识观想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思维“我是谁?”等。这是“意识观”。但是,无论是“肉眼观”还是“意识观”,都是着相的层面,都不是“观”的本意。

“观”的繁体字是“觀”。左边一个“雚”,右边一个“見”。过去的陶瓷罐不透明,而“觀”就是教我们透过罐子的形象,见不见之见,这是启发我们要“在相见性”。所以,“观”字本身,就是一个明心见性的法门。做不到这样“观”,就不是“觀”。

《心经》经文|除了你之外,还有谁是“观自在菩萨”呢?

“自在”是“观”的结果。通过“在相见性”的“观”,就会体悟到万事万物都是任运自在的。具体来讲,“自”,是自己(心念);“在”,是存在(显现)。随着自己的心念,而有万法万相的显现,当然就“自在”。

“自在”即是本体,也是妙用。造了牛业就做牛,造了马业就做马,这正是心想事成的自在。在圆顿大法看来,没有一法不自在。

有人也许会想:“谁会想去做牛做马呢?”是的,众生如果明白,谁也不会主动去做牛做马的。但众生无明啊,他杀牛、吃牛肉的时候,鞭打马的时候,眼睛看到、心里想到的全都是牛、马,如何不心想事成,造下做牛做马的业呢?

佛菩萨就不一样,他们能自在地把握自己。如果成佛了以后,不能自在的现牛相、现马相,这就不能叫自在。成佛之后,神通广大,能自在示现牛、马、神仙等各种形相,以方便教化众生。

《心经》经文|除了你之外,还有谁是“观自在菩萨”呢?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由音译而来。“菩提”译为“觉悟”,“萨埵”译为“有情”;“菩提萨埵”意译为“觉有情”。“觉有情”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照。

一种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包括愿身再来的菩萨和今生听经闻法,明白了如来藏道理,当下转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的菩萨。这是菩萨的自利功德。

一种是把“觉“当作动词解,使有情众生觉悟。这是菩萨的利他功德,教育众生,度化有情。

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菩萨是分真即佛。明心见性的菩萨,最低保障线是不落三恶道,或者不落六道轮回。其实,按照佛来定位,凡是真正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都是七住位,乃至七地位以上的菩萨,这不用怀疑的。

搞明白“观自在菩萨”的义理,就懂得“观”是“法”,“自在”是“佛”,“菩萨”是“僧”。这一个佛法僧为一体的最上乘如来藏修行法门。

《心经》经文|除了你之外,还有谁是“观自在菩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