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致女兒書》:我養你不是為了傳宗接代,更不是為了防老

王朔《致女兒書》:我養你不是為了傳宗接代,更不是為了防老

導語:

我們為什麼養孩子?

有的為了傳宗接代,有的為了養兒防老,有的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圓滿,還有的,是將孩子當做一種有收益的投資,讓孩子成為自己臉上有光的作品,將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轉由孩子來實現。

更有甚者,將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隨意打罵和改造,還美其名曰愛孩子。

所以,許多孩子打從孃胎裡出來,就已被父母賦予了各種“使命”。

不過,這其中也有例外。

比如說作家王朔的女兒。

王朔在他的《致女兒書》中就說,我生孩子,不是為了傳宗接代,不是為了養兒防老,僅僅是為了生命的延續,為了DNA的複製。我不要你成功,我只要你快樂。

1.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王朔《致女兒書》:我養你不是為了傳宗接代,更不是為了防老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王朔

《致女兒書》是王朔對女兒王咪關於自己家庭、血緣、歷史和個人情感的真實敘述。它原本是當遺書寫的,準備要有個萬一可以給女兒一個交代。他要告訴女兒咱們家是什麼來歷,你的爸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致女兒書》其實也是王朔的自傳。從人類的起源,到家族的發展,從心路歷程到處世哲學,王朔對女兒知無不言。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來說一說王朔的原生家庭。

王朔自小在軍隊大院生活,王朔說他很長時間,都不知道人是爸爸媽媽生的,以為是國家生的,有個工廠,專門生小孩,生下來放在保育院一起養著。

王朔的童年,是在父親的暴打中度過的。

王朔的父親是國防大學的教員,待人極為嚴厲,年少的王朔沒少挨父親的打。他說印象裡最深的一次捱打是父親打他打到筋疲力盡,抽完一隻支菸,緩過來繼續打。

而母親,則“要一個孩子永遠正確,就是她的愛。”

家庭關懷的缺失,以及年少時留下的創傷,讓王朔至今都沒能癒合。

因此王朔特別用心地對待自己的女兒,就是不想讓女兒將來也有這樣的遭遇。

2.我覺得中國人的家庭關係不太正常

王朔《致女兒書》:我養你不是為了傳宗接代,更不是為了防老

我覺得中國人的家庭關係不太正常,孩子承擔這麼多的義務,父母拼命來要求孩子,說什麼贏在起跑線上我特別討厭這種說法,把孩子訓練成一個賺錢機器,這就叫成功,表面是為孩子好,其實是想自己將來有個靠山,無情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這是一種顛倒,顛倒的人性,這不是愛孩子,所以就會出現那樣奇怪的邏輯,就是我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愛你我打你。——王朔


有一期的《圓桌派》,主持人請來了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聊的是有關父母子女的話題。聊到原生家庭的時候,蔣方舟在節目裡說道:

“很多人原生家庭有問題,本質是因為權利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更有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隨即武志紅老師也說道: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就行,然後道德與文化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這不是胡扯嗎?”

父母罵你,是為了你好,父母打你,是因為愛你。總之,父母可以打著“為你好”的幌子,隨意打罵,讓你去做你不願做的事。

在這些父母的眼裡,孩子就是他們的私有物品,孩子怎麼活著,都要按照他們的意思。

就像已故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的那樣:

“在父母眼中,孩子往往像是自己的一部分。子女是自己理想再活一次的機會。”

3.馬鈴薯再怎麼打扮也是土豆

王朔《致女兒書》:我養你不是為了傳宗接代,更不是為了防老

最近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很火,裡面有個很讓人心疼的角色,這個人就是敖丙。

電影中敖丙的父親,為了讓龍族重見天日,就將龍族所有的期望壓在兒子敖丙身上。他讓敖丙拜申公豹為師,自小苦練功夫,為的就是將來有一天可以除去哪吒,名揚四海。

甚至在敖丙去殺哪吒的時候,老龍王將身上的最硬的兩塊龍鱗,連同龍族其他龍的龍鱗,合力打造成了一副無堅不摧的萬龍鱗甲,為敖丙出戰助力。卻不知這鱗甲卻像枷鎖一樣,重重的壓在敖丙的身上。

敖丙原本是一顆拯救蒼生的靈珠,卻不得不違背自己的心願,做出活埋陳塘關這等違背心願的事來。

敖丙開心嗎?當然不,即便最後他成為萬人景仰的大英雄,怕也難以治癒心中的痛。

而我們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卻有很多。

比如董卿的父親,奉行著知識改變了命運的教育理念,對小時候的董卿採取

“魔鬼式”教育方式。

董卿從7歲開始,就每天要求背唐詩宋詞;還是小學生的她,每天早上都要去初中的操場上跑步,當時很多人都像看瘋子一樣看她;長大些了,董卿照個鏡子就說她:“馬鈴薯再怎麼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上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

後來的董卿哪怕成為央視一姐,想起父親當初的魔鬼教育都忍不住崩潰大哭。

4. 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王朔《致女兒書》:我養你不是為了傳宗接代,更不是為了防老

在《致女兒書》裡,王朔認為的親子關係應該是:

一、 親子關係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父母子女之間要互相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意願,父母要尊重和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把自己當皇上,隨意打罵孩子。在家庭裡面,親子關係有衝突、有矛盾很正常,但要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尤其要管住手。

二、親子關係要親密

父母跟孩子光平等還不行,還要親密,不然就會冷冰冰。親密的核心是不做作,父母不要端著,該親就親,該抱就抱,愛就大聲說出來。

比如王咪小時候,王朔就經常親女兒一臉口水,長大了還寫這麼一封“情書”告白。

三、父母對子女要無條件付出,不要回報

王朔認為一代人和一代人就是那麼一種前仆後繼的關係。愛是不能交換的,無條件付出,不要回報,孩子給你帶來多大的快樂,早就抵消了你喂她養她付出的那點奶錢。

所以不要想著你養了孩子,孩子就一定要給你養老,這就像你得到了快樂還要快樂的源泉養,是訛人。

四: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這個概念是《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出來的。書中指出:世上的事分三種:自己的,他人的,上天的。做好自己的事,少管他人的事,剩下的事情交給老天爺吧。

孩子想要成為什麼人,長大後跟什麼時候結婚,跟誰結婚,那是孩子自己的課題。我們的課題是,學會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四、優勢教養

父母不應該將自己太多的主觀意願強加給孩子,但每對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樂觀、堅韌地面對未來的心卻是情理之中的。

在此,推薦父母看看《優勢教養》這本書,參考書上提供的方法來教養孩子,即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幫助孩子發揮優勢上, 這就要家長從自身出發,形成榜樣的力量,發現孩子的優勢,並且創造有利條件,從而幫助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5.我們為什麼養孩子?

王朔《致女兒書》:我養你不是為了傳宗接代,更不是為了防老

我想紀伯倫的這句話 ,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參考書目:王朔《 致女兒書》、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莉·沃特斯《優勢教養》。)

注:圖片源自網絡

我是立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讀書旅行茶,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