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

引语

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登国中,国军大破之,遂逃进,与库莫奚分背。经数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龙之北数百里,多为寇盗。真君以来,求朝献,岁贡名马。显祖时,使莫弗纥何辰奉献,得班飨于诸国之末。归而相谓,言国家之美,心皆忻慕,于是东北群狄闻之,莫不思服。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絮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各以其名马文皮人献天府,遂求为常。皆得交市于和龙、蜜云之间,贡献不绝。太和三年,高句丽窃与蠕蠕谋欲取地豆于以分之。契丹惧其侵轶,其莫弗贺勿于率其部落车三千乘众万馀口,驱徙杂畜,求入内附,止于白狼水东。自此岁常朝贡。后告饥高祖矜之听其入关市籴。及世宗、肃宗时,恒遣遭使贡方物。熙平中,契丹使人祖真等三十人还,灵太后以其俗嫁娶之际,以青毡为上服,人给青毡两匹,赏其诚款之心,余依旧式。朝贡至齐受禅常不绝。

上面这一段文字,取材于《魏书.契丹传》。契丹,作为一个在北魏年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经历了隋、唐时期的发展,终于在五代与宋之时,达到了鼎盛的的时期。作为一个原始的游牧民族,

契丹又是怎么一步步的发展成封建王朝呢?它又是靠着什么样的契机,成为宋、辽、西夏之际最为庞大的王朝呢?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面纱,去了解辽王朝是如何的兴起,发展和鼎盛的吧!

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

契丹的缘起

契丹人实际上是出自于匈奴中的鲜卑人。契丹人一出现在历史上,就已经不是最原始的发展阶段,而已经处在部落联盟时期了

关于契丹人的来源,契丹人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虽然是类似于神话,但是也能从中看出契丹人早期活动的蛛丝马迹。

“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今西拉木伦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

这其中所称的八部落,就是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吐六于、羽真侯等八个部落,历史上称之为“古八部”

到了东汉时期,汉王朝称呼葱岭东西诸国为“西胡”,那么“东胡”自然就指居于“西胡”以东的胡人。曹魏以后,东部鲜卑分为慕容部、段部、宇文部和拓跋部。其中宇文部分布于濡源(今滦河上游)以东,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以西,就是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上游)及老哈河流域。这一带的地域,古代的时候被称做松漠

《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记载宇文部“语与鲜卑颇异。人皆翦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女披长及足,而无裳焉。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

公元4世纪,宇文部逐渐的强大起来。为了避免宇文部给自己带来威胁,晋康帝建元二年(344年),前燕的慕容皩兵分三路对该部大举进攻宇文部,并获全胜。

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

宇文部的首领宇文逸豆归逃往了漠北的高丽。慕容皩就把宇文部的其他部众大约五千余落都迁徙到了昌黎,宇文部就从此一蹶不振(“自此散灭矣”,《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语)。

宇文部衰亡之后,这些被打散的族人和其他一些游牧人仍活动于松漠,他们就被统称为库莫奚据《魏书·太祖纪》,北魏太祖拓跋珪在登国三年(388)征讨库莫奚族的同时,连同契丹族也受到打击,于是契丹就和库莫奚族分开了。

契丹作为一个古代民族共同体,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吸纳其他部族而逐渐形成和壮大起来的。《魏书》将契丹和悉万丹、何大何等部并列记载,就足以证明它当时尚未与这些部族实现联合、统一。而后来,这些部族逐渐都不见于记载了,只有契丹民族共同体在不断发展、壮大。(语出《中国断代史.辽金西夏史》李锡厚、白滨著)

契丹的曲折发展之路

契丹八部臣服于北魏,并和北魏建立了朝贡关系。所谓的“朝贡”,实际上就是用“朝贡”的名义和北魏进行贸易。北魏也应他们的请求在和龙(今辽宁朝阳)与密云(今属北京市)一带与契丹交易,基本上年年都是这样。

“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陵部、连部、匹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各以其名文皮入献大府,遂求为常。”

契丹族日益兴盛,并逐渐向南发展。而这时的中原,则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北魏变北齐了。契丹的强大,就引起了北魏政权的警惕。于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就在天保四年(553)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 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

“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

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

受到重创的契丹,只能臣服于突厥。中原隋朝建国后,契丹也臣服于隋朝。这样才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这时契丹的部落还只能勉强算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隋书》中就这样记载当时的契丹部落。

“逐寒暑,随水草畜牧。有征伐,则酋帅相与议之,兴兵动众合符契”。

从这些文献中的文字记载,不难看出当时的部落联盟是相当的松散,只是在对外作战期间才统一行动。

《隋书·契丹传》中记载,隋文帝开皇末年,有契丹别部四千余家背离突厥来降隋朝,但是隋文帝为了维持和突厥的关系,就拒绝接受这些部族的降附,并把他们交与突厥抚纳。他们不肯依附突厥,就迁徙到了托纥臣水(西拉木伦河支流,即今老哈河)流域以后部落渐众,分为十部。他们一直活动在这一地区,历尽了艰难曲折。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契丹人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突厥人的袭击,契丹部落4 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形势下,以

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就把契丹余部,重新划分为达稽、纥便、独活、芬问(一作芬阿)、突便、芮奚、坠斤、伏等新的八个部落,历史上称之为“大贺氏八部”。这时的契丹,又只能臣服于突厥人了。

“有胜兵四万,析八部,臣于突厥以为俟斤”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契丹首领大贺摩会摆脱突厥控制,率部降唐。突厥颉利可汗派遣使者向唐王朝要求用隋朝逃亡突厥的梁师都和投靠唐朝的契丹相交换,结果被唐太宗李世民严辞拒绝。因为唐朝已经将契丹视为“降附之民”,就是说契丹已经正式属于唐王朝的臣民了。

贞观十八年(614年),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丽,契丹和奚都出兵相助。贞观十九年(645),太宗回师途中路过营州,

赏赐契丹首领窟哥等,并封其为左武卫将军。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四月契丹首领(辱纥主)曲据帅众内附,唐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据为刺史

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

同年十一月,契丹首领窟哥率契丹的所有部落内属,唐王朝设置

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都督,封他为无极县男,并赐姓李,并以契丹八部所原居住的住地为州,以各部首领(辱纥主)为刺史;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何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由于受到了唐朝的封册和支持,契丹部族联盟也此获得更加的巩固。

窟哥死后,他的子孙世代为契丹首领。在窟哥之孙李尽忠为松漠都督时,和他的妻兄孙万荣都居住在营州城侧。因为营州都督赵文翙刚愎自用,老是欺负他们,于是就起兵反周。

“契丹饥不加赈给,视酋长如奴仆,故二人怨而反”。

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以孙万荣为前锋,略地攻城,所至皆下,旬日之间,士卒发展到了数万。武则天先后命梁王武三思、建安王武攸宜

率军出征,而且还不得不征调徒及私家奴隶来补充军队。最后,还是借助了突厥的力量才在次年将这次反叛镇压下去。这个时间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在这之后,短时间内,契丹不能自立,只能又附于突厥。

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再次派遣契丹降将李楷固和骆务整讨伐契丹。契丹再受重创。

开元二年(714年),李尽忠的族弟李失活率契丹各部脱离突厥,重新归降唐王朝,这时候的唐王朝的当家人已经是唐玄宗李隆基了。唐王朝再次设置松漠府,任命李失活为都督,并把他封为松漠郡王,还把永乐公主嫁给了他,为李失活设置了静析军,以失活为经略大使,统率契丹八部。

开元六年(718年)李失活去世,他的弟弟李娑固继承了他的位置,统率契丹诸部。

开元七年(719年),

静析军副使可突于趁着李娑固入朝的机会,夺得了契丹八部的统率权。李娑固返回松漠之后不久,就被可突于驱逐到营州,不久后就战死了。

可突于于是就立李娑固的弟弟郁于为可汗,自己掌握实权。郁于死后,他逼走了郁于的弟弟吐于,另立李尽忠的弟弟邵固

开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可突于杀掉邵固改立屈烈为洼可汗,并率领契丹和奚的部众投奔突厥。李邵固的被杀,标志着契丹大贺氏时期的结束

可突于所立的这个可汗屈烈,是契丹部落联盟中遥辇氏的首领。就把契丹族又重新划分为但利皆、乙室活、实(一作室)活、纳尾、频没、纳(一作内)会鸡、集解、奚嗢等八个部落,史称“遥辇氏前八部”

洼可汗是遥辇氏部落联盟的第一任首领。

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

契丹的内乱以及降附突厥,使得唐玄宗李隆基十分愤怒。于是就派遣幽州长史赵含章出兵讨伐奚和契丹,但是当时由于天下承平日久,而幽州的人马更是“兵马寡弱,卒欲排比,未可即用,城中仓粮全无贮积”

。唐朝军队和奚和契丹“两蕃”军队打成了胶着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松漠都督府的衙官李过折可突于屈烈,归顺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当即封李过折为松漠都督,并且封爵北平郡王。次年,可突于的残党泥礼又杀死了李过折。这个杀害松漠都督李过折的泥礼(也有文献称之为雅礼),就是后来契丹建立辽王朝的耶律氏的祖先。不过,当时耶律氏在契丹部族中地位不高,所以就拥立遥辇氏迪辇祖里为阻午可汗,从此之后,遥辇氏代替大贺氏垄断了联盟首领的地位,契丹开始了遥辇氏时代

天宝四载(745),阻午可汗降唐,唐赐其姓名李怀节,封崇顺王,任松漠都督,后来又因为安禄山的挑衅而反唐,依附于回纥。当时的契丹部落衰败,雅礼就协助阻午可汗将契丹族的主体部分重新划分为迭剌、乙室、品、楮特、乌隗、涅剌、突吕不、突举(亦作突规、谛居)等八部历史上称之为称“遥辇氏后八部”

建立辽国,契丹的兴盛之路

唐末国势衰微,而契丹族则日益强盛,自从选剌部夷离堇(部族首领)、辽的始祖耶律雅礼拥立了遥辇氏阻午可汗以后,就实际上掌握了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大权,迭剌部

也成为遥辇氏后八部中最强大的部落。

耶律氏子孙不仅世袭着本部的夷离堇之外,也一直掌握着遥辇氏部落联盟,也就是整个契丹族的大权。天复元年(901),遥辇氏最后一任可汗痕德堇可汗开始当政时,耶律阿保机也担任了迭剌部的夷离堇。

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

耶律阿保机,生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耶律”是他的族姓,汉名“亿”,“阿保机”则是其契丹语名字,

属迭刺部霞懒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成年后的阿保机,身材魁伟,善骑射,智勇双全。

《辽史·耶律曷鲁传》中记载当时的契丹于越释鲁,非常喜欢他还有他的堂弟曷鲁,曾说:“兴我家者,必二儿也!”耶律阿保机原来的名字叫做“挞马沙里”。这里面,“沙里”是郎君的意思,是契丹人对贵族青年惯用的称呼,而“挞马”则是军队名称,从这就可以看出,阿保机早就在统率军队了。

天复元年(901年)冬十月,遥辇氏痕德堇可汗命阿保机为大迭烈府(即迭剌部)夷离堇。迭刺部是契丹诸部中最强大的一部,这就是说,此时的耶律阿保机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契丹部族的最高权力。

天复二年(902年),耶律阿保机率军进攻河东代北军。唐河东道代北军,又称雁门军,

治所在代州(今山西代县),下辖代、忻二州。这个地区和当时的契丹地域已经挨着了,耶律阿保机攻入这一地区,首先就是迁徙代北居民,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东北建龙化州,从而在塞外扩充自己的势力。

天祐二年(905年),耶律阿保机帅众数万进攻云州(今山西大同),而晋王李克用则因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与阿保机言和,两人在云州东城会面,约为兄弟,并在帐中饮酒,握手言欢,相约当年冬天共同发兵南下攻击后梁。

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

耶律阿保机的军事实力的增长,必然会提高他在部族中威望,他能够介入中原的权力斗争表明,更是已经成了当时契丹历史舞台上的核心人物,而遥辇氏则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辽史·太祖纪》记载,唐天祐三年(906年)十二月,“痕德堇可汗,群臣奉遗命请立太祖。鲁等劝进。太祖三让,从之”。

耶律阿保机担任契丹可汗后,继续扩展势力,逐渐建立与完善契丹的政治制度,以契丹制(国制)统治契丹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并吸收汉族文化制度,发展农垦,建立州县,以汉制统治汉人,迅速向封建制过渡后梁贞明二年二月初一日(916 年3 月7 日),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终于抛弃每三年由八部酋长推选的制度,在“总国事”耶律曷鲁率百官的推戴下,登上皇帝宝座,是为辽太祖。从而开始了契丹的耶律氏时代。而此时的

契丹,也就从一个游牧民族,彻底的成为封建王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