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穷到一定程度,除了劳累,根本没选择去思考活着的意义”对此你怎么看?

合肥宝迅


故乡中,鲁迅先生说闰土,他只是觉得苦。人穷困到一定程度,脑子就会麻木,不去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才能改变自己这样的问题了


天机恒昌


2017年,正是脱贫攻坚正式开始打响的一年,那一年,作为一个媒体记者,我去了很多极度贫困的地方,第一站,去的是陇南,在没有踏进那个地方之前,我以为中国所有的农村都和我的家乡一样,家家户户有几十亩地,年收入也还算过的去,不会饿着自己,也还能供读自己的儿女上学,每个月还有点闲钱给自己置办几件衣服。

但是,我想错了。

我去的地方是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这里有着绝美的风景,如果你是一个游人的话,我相信你会时刻想要停车下来拍拍风景照,然后再上传到你的朋友圈里面,告诉别人你又去了哪里,然后等待着别人给你点赞或者发出好羡慕你的评论。



没错,在我出差的一周里,我也拍了很多的美景照片,快门随便一按就是幅风景画,绝对比p过的漂亮,但是大山的雄奇壮丽是送给游人的,留给山民的永远是爬不完的沟坎以及受不完的贫穷。

我在当地待了差不多有一周的时间,也陆陆续续采访了几个村民。

王二由,61岁,家里有三亩地,全部种了当地的经济作物——花椒,但是2017年的市场行情并不好,每斤花椒的价格是30元,三亩地的花椒树大概能收20斤,也就是说这三亩地的花椒只能卖600元钱,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收入。

王二由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是高中辍学即出去打工,后来,女儿出嫁武都,儿子在外面打工,家里借了十几万的彩礼,给自己的儿子娶了媳妇,但是儿媳妇嫁过去之后不堪忍受贫穷的折磨,最后离家出走,已经好几年没了音讯。



王二由已经再拿不出彩礼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了,儿子也好几年没有回过家了。

但是这对于当地人来说,已经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生存方式,往往老人留守在这里,种着一亩三分地,儿女基本在外面打工。这里的彩礼钱极其高,十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因为这里往往都还有传宗接代的思想,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儿子,所以很多人家需要用嫁女儿的彩礼钱来娶儿媳妇,虽然这个儿媳妇可能最终也会因为贫穷而逃离,但是好歹如果能够留下一男半女也是不错的。

落后的村庄,贫穷的思维。

我在当地采访的时候,还遇到过一个23岁的姑娘,叫申安宁,比我还要小三岁,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大儿子一岁刚过,刚刚出生的小女儿才四个月,她的丈夫在浙江的一家纺织厂工作,一个月只有3000块钱,但几乎尽数把钱打回来,供养妻儿。之前申安宁跟丈夫在同一家工厂工作,但是怀孕之后就再没有出去过,而她的丈夫基本上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跟她聊天的过程当中,我问她其实你们的生活挺困难的,为什么还要再生一个孩子呢,况且如果是因为家里有传宗接代的想法,你第一胎已经是个儿子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给自己增加负担。安宁告诉我说,她初中毕业以后就再没有上学了,她希望自己可以多生几个孩子,将来说不定孩子能有出息呢。

将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吗?或者说这样的希望有可能会实现吗?

我们看过很多文章里说:寒门出贵子。也就是说贫穷人家的孩子会有更加强烈的意识想要去改变自己家庭的现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结果真的是这样吗,至少在我们的采访中,我看到的现状却是寒门再难出贵子。

2017年,大桥镇最为贫困的五个村子里,一共有23名学生考大学,本科学生只有三个,其他的二十名学生都是技校一类的学校。我们并不能否认这些技校毕业的孩子将来就不能有一番作为,但是单从进入好的学校,有一个好的环境或者取得一份好的学历来说,他们已经输了。

这就是金钱和环境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当你去到大城市,随随便便跟一个学生孩子家长聊天,你就会发现,在大城市,孩子三岁就要开始学英语,刚会走路父母可能就会报一个舞蹈班,除此之外,奥数、钢琴、旅游····所有的这些,都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能拥有的教育资源,起跑线不重要吗?那个《月入三万,仍然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的帖子跟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的教育难道不是鲜明的对比吗?

大山里的人都是这么想的,把未来寄托给孩子,把拯救他们的希望也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孩子只是遗传了他们父辈的生活轨迹,读一个随随便便的学校,找一份月入3000的工作,然后可能再生两个孩子,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贫穷有时候是一种轮回!

出差回来的晚上,我认认真真的思考了一下“贫穷”这两个字,现在有很多人鄙视贫穷,或者鄙视穷人,也有很多文章写过“我弱我有理”这样的文章,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有时候贫穷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不努力,也不是因为不勤劳,比如环卫工人,比如出租车司机,不比我们勤快吗?但是你见过这些人因为这份勤劳发家致富的吗?没有!

穷人的拼命程度,是很多人不可想象的。

这也不是穷人的主观意愿问题,论对赚钱的渴望,他们也绝对比混吃等死的普通人更强。

从小富裕的人常常觉得自己现在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而只有出生贫寒的人才知道一个好的家庭究竟有多么重要。

正如题目所说,人,穷到一定程度,除了劳累,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活着的意义。

思考意义,只有当有钱有闲的时候才能去做,而普通人,尤其是靠劳动吃饭的普通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用尽全身的力气了!


韩家英


我认可这句话。我在最困难最穷的时候,每天想的就是到哪里,用什么样的方式多挣一点钱,苦累都无所谓。最后我们选择了杀猪卖肉,一头猪买好了能挣三四十块钱,我和老公半宿功夫杀了七头猪,天亮拉到集上去卖,那时雇一小工一天三块钱都舍不得,卖完回家累的连饭都顾不上吃,赶紧睡觉,睡醒再吃饭,哪有功夫考虑活着的意义!现在好了,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累没有白挨,不用思考也懂生活的意义了!



长山紫云1


我觉得这话说得对。

2007年,我老公做生意赔了40万,那时候,我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工资3000多一点。我每天想的就是将来怎么办,还经常有自杀和杀死孩子的冲动。活着有什么意义,根本不在考虑范围。

好在我熬过来了。

现在我月薪10000+,还有绩效什么的。我开始思考打扮自己,做公益活动,做手工,写点小东西,等等。


徒步法律人


我欠十六万外债,有利息,代款过日子。想死。没勇气。舍不得女儿没成家,就这样,逼自己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国家的政策让我的生活有了希望。4050养老报销。终于盼到退休。女儿也工作了。退休后继续打工还清了外债。随然还有一些。我现在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用户4225578353861


自欺欺人,给麻痹自己做药瘾子。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多年前,过的真不好。记得在95年毕业后第二次搬家为了省下5元钱,一家三口(我、大妹、母亲)累了几次往返两站路终于把“家”搬齐整。在搬家的这些简单物件中,我们一直都不愿意把最沉重的书本丢弃。是书中的黄金屋改变了打小就一直不喜欢张嘴说话的我的固有思维理念。今天我就靠之前的劣势吃饭啦,这是我们家三个姑子们在婚前的共同认同点。只有从事销售工作才能让我无本而战!身体的劳累永远不能磨灭心智的成长,那怕给自己的心理种些劲草也是好滴啊!沒有人会为您的未来买单,除了您自己。所以我们必须的:吃学习的饭,赚改变的钱!



如心更如意


我很奇怪,为什总是认为自己穷,为什么不能换个词叫“平凡”或者“普通”呢?

我也是合肥人,我在制造型企业内打工,我在厂里这几年,直到今天,我发现我开的车是档次最低的,但是我不认为自己穷,我只是经常思考:夏天那么热,为什么那么多好车都不开空调?

每当车子要加油,我就说加满。我没有感到穷,只是感觉很平庸。我知道人生很短,充实就好。

物质上的贫乏不是真正的穷,精神上的残缺才是无法思考的人生。


BlueChina


我二十七岁和老婆来到陌生城市摆地摊卖花,每天除了做花和卖花就是吃饭睡觉,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想其他的事啊,连生病了都是吃点药就继续忙!现在脑补回到当年,有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迅速回答:“一到街上就把花卖了,回家还可以多做几盆花。”


损货A


我也认同这种说法,记得大学刚毕业家里刚好买房贷款了三十多万,当时家里出了点状况我爸无法按时还贷款,最后把贷款的重担交给了我,那时我每个月要承担两千多块的贷款,当时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在深圳这个大城市很难找到工作,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找了个门槛比较低的工作加入普工大军,当时的想法就是生存下来,为了省钱我要求只要包吃包住底薪低加班多我都愿意干,那时候每天只想着工作加班,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每天没有任何的活动,根本就没想过活着是为了什么,一心只想把贷款还清。


德好377


我一直在考虑这个穷的定义。若果真就是个狭义上的穷的缺吃少穿,我觉得就是懒了,懒骨头懒肉的在做怪,在等着个天鹅肉掉进个恰巧的懒狗嘴里……这又怎么会觉得劳累!是就牢骚满腹的觉得天地不公吧,人人不仁的薄待了个他吧……

几十年前,我老祖父在家种十几亩薄田,尽管这难那难的一摊子的难,但他天天地早起晚睡、躬耕不辍,夏秋里的多多少少的庄稼收获,就都让他心满意足……他也没说下什么大道理,不外乎就是有劳就有得的些些欣喜,实在话。也不就全是叹叹不息的劳累话……

人啊,只要不让贪欲的心过度地填充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就也是能享受品味得到光阴和生命赐给人的乐趣吧!只要不是赌债在身,只要不是顽疾在身,只要不是有个冤孽子债务在身……又怎能就把个阳光大地上的生活看成个累呢……

最苦是心累,把一腔子的绾绾缠缠的欲望啊、狂心呀的放下了,洗净了,怕也是能嗅到小花的香,能看到小雀的美吧!弘一大师说,名关不破,毁誉动之;利关不破,得失惊之。怕也就是说给觉得劳累的人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