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一提起阿里巴巴,我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馬雲、淘寶、支付寶......我們對滴滴程維、美團幹嘉偉、瓜子二手車陳國環這些互聯網風雲人物可能並不陌生,

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的是,他們都出自於阿里巴巴的同一支團隊:阿里鐵軍。

阿里鐵軍成立至今,你可能對他知之甚少,但確是馬雲背後最大牌的銷售團隊,成了阿里激情、鬥志、完美執行力的化身,帶領阿里巴巴走出了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的危險地帶。

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從2000年起,他們奔走在東部沿海城市的寫字樓和工業區,賣會員服務。但從別人口袋裡往外掏錢的工作從來都不輕鬆,他們練就了號稱能在“水泥地上種水稻、能在沙漠裡建森林”的銷售能力。

他們的起點可能都不如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和阿里巴巴一起走了六、七年之後,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他們在一夜之間實現了人生的逆襲和改命。

他們多出身於農村,苦大仇深,今天也擁有了別人沒有的財富,你說是因為他們比我們聰明嗎?

我們深扒了阿里鐵軍的成名史,發現了一個真理:他們就做對了兩件事,相信並且堅持。阿里巴巴童文紅說過,如果你確定井下有水,就要在一個地點投入精力和時間,把力量用在一個井口,寧可十年挖一口井,不去一年挖十個坑,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相信就是成功的開始。

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童文紅

一、阿里鐵軍的由來

中國供應商最早是在2000年9月推出的,但作為成熟的產品是在2000年底推出來的,當時中供供應商標準版是賣1.8萬,2002年漲價到4萬元的基礎版,6萬元的高級會員。2007年11月,前阿里巴巴B2B公司CEO衛哲把4萬元和6萬元合併為單一的Gold Supplier,也就是中國供應商,2011年定價為2.98萬。

在最早期的時候,客戶付出1.8萬,獲得的不過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的賬號,然後就要等待從未謀面的海外買家來詢價,不少中小企業主連電腦都沒有,更別說上網了。

2000年2月,幹嘉偉從國企離職進入阿里巴巴,工號67。幹嘉偉生於1969年,浙江嘉興人,畢業於杭州商學院(現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他兩個半月才簽了一單中供,依照規定,他離被辭退只差半個月,他想不通也不服氣:我從來都是拔尖的,在大學裡拿了四年一等獎學金,同期進浙江省燃料總公司的人裡,他是第一個被提拔到副科級的,為什麼到了互聯網就玩不轉了呢?不如我的人都簽單了。

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幹嘉偉

王剛在2001年加入阿里巴巴,和陳國環、幹嘉偉、俞朝翎等人相比,王剛的長相很不苦大仇深,他的外表非常帥氣,喜歡穿英倫風的白色休閒褲,配休閒鞋和T恤。

王剛的崛起,靠的是和貿易公司客戶鬥智鬥勇,他發現攻破貿易公司這道關後,再找工廠客戶簡直沒挑戰“超級簡單,隨便用一點技巧,老闆就簽單了。”

在2002年的年會上,王剛由於一連拿了兩塊月度銷售金牌,主動請求上臺分享,面對臺下的三四百人,他用了10分鐘講了一個銷售公式:拜訪量乘上服務技巧、乘上服務水平、再乘上某個值就等於你的業績。

然而並沒有多少人記住他講的話,但馬雲注意到了他,在阿里辦公室的電梯口,馬雲允諾:好好幹,如果連續拿3塊金牌,我請你吃飯。很不幸的是,他只拿到了兩塊金牌,最後這頓飯自然沒有吃成。

但王剛在阿里的成名之路還是頗為曲折的,在2003年王剛在汕頭當上了主管,這主管一做了就做了好幾年。2003年6月,和他同期的羅建陸升任區域經理,2004年,陳國環升任區域經理,王剛在杭州當主管,直到2005年,他終於在江蘇常州當上了區域經理。

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王剛

2007年,阿里巴巴B2B業務上市的時候,幹嘉偉38歲,當時他已經在阿里巴巴工作了7年之久,獲得了巨大的金錢上的回報。

2011年,幹嘉偉在去美團之前,已經考慮過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他可不希望苦哈哈幹一輩子,希望能去環境好一點、安靜一點的地方多陪陪家人,為此,幹嘉偉已經著手辦理移民手續。不過他還是在王興的6次招攬之下,加入了美團,由此開始了另一段高光的職業生涯:帶領美團從5500多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是和馬雲打賭跳西湖的賀學友。2001年9月,賀學友在臺州的網吧上網時看到阿里巴巴在誠聘英才,於是“不小心發了一份簡歷”。在2001年11月,賀學友被幹嘉偉招進了阿里巴巴。

在2002年,賀學友由於沒拿到全國銷售冠軍,他發誓一定要登上冠軍的領獎臺。在2003年,他和馬雲打賭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年做365萬的業績+78%的續簽率。

為了提高效率、達成目標,賀學友還成為阿里鐵軍最早買車的銷售,2003年4月18日,他開回了一輛20多萬的日產藍鳥。到年底他一舉突破630萬的總業績,其中12月單月再次創下新高115萬。

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賀學友

2003年,雷雁群的業績大約是400萬元,黃榕光的業績大約是300萬元,他們兩個的業績總和,只是略多於賀學友。這一年,賀學友拿了6次全國月度冠軍、6次全國月度亞軍、4次全國季度冠軍,阿里年度的17個大獎,賀學友包攬了11個,最終賀學友的銷售額是630萬。

而且更了不得的是,賀學友拿到了13萬股的股票期權,是所有的銷售員中股票數量數一數二的。

阿里早期的期權獎勵還是很可觀的,在2003年,當年的業績做到100萬,期權獎勵是兩萬股股票,業績衝到250萬,就可以拿到25000股股票。在2006年前後,一個全國銷售冠軍年底除了提成,還可以拿到約10萬股的阿里巴巴股票期權,其中有B2B上市的,也有阿里巴巴集團原始股。

阿里巴巴的行政部門會拿來幾頁全是英文的紙要求銷售員簽字,當時大家連期權、股票都沒概念,然後就這麼簽字了。

他們的普遍心理是這樣的:公司說你們別看了,都是英文的,我不知道籤的是什麼東西,公司做事還是靠譜,但是能不能不籤這個,多給一點現金?錢少,要吃飯,股票又不能花。

當時,如果沒有做到銷售冠軍,銷售員的經濟情況也不盡如人意。以2001年平均一個月一單、業績普通的吳志祥為例,

他的客單價均價為3萬元,每個月的提成為6000元,看上去還可以,但這是毛利,扣除交通、餐飲等成本,吳志祥的淨提成收入不過3000元,算上基本工資,一年不過四五萬,這比起他在國企當副總的時候,收入下降了一半。

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吳志祥

據說,有些銷售員去找時任銷售副總裁李琪“鬧事”,要求公司不要用股票代替現金,他們只希望要現金,結果自然是被轟出去了。

如此心理,銷售員們自然不把阿里巴巴的股票當一回事,在他們看來,這是個聊勝於無的雞肋,俞朝翎和人打撲克鬥地主的時候,把5股、10股當做籌碼助興。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在香港上市。上市第一天,阿里巴巴宣佈發行價為13.5港元,總融資額15億元。

從1999年到2007年,阿里巴巴團隊付出了8年的艱辛。阿里巴巴B2B公司上市,讓阿里鐵軍銷售員第一次看到了那麼多錢,看到銀行賬戶上多了幾個零,大家都很高興。

俞朝翎認為他們成了“土豪”:一夜暴富......第一次拿到那麼多錢,以前都是壓箱底的股票,現在突然之間可以套現了。

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阿里巴巴集團大約有6000人持有阿里巴巴B2B公司的股票。在香港IPO後,有媒體報道近1000名阿里巴巴的員工成為百萬富翁:像王剛的身價便達到了幾百萬,其中大約有300位員工的身價達到了千萬級別。

IPO可以使阿里巴巴體恤一下員工了,B2B業務已經持續8年,馬雲清楚需要給員工套現一些股票的機會:“你需要買房,你需要買車,你不能等到賣了股票才結婚、才生孩子。賣了股票並不等於你不喜歡公司,我鼓勵大家賣掉一些股票,去過你想要的生活,給家庭一點回報,因為你們幹得太苦了,疏遠了家庭,他們需要回報。”

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上市的那一年,賀學友35歲,在阿里巴巴待了6年多的時間。

賀學友實現財務自由之後一度感到比較迷茫,不知道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他進行過許多次說走就走但並不開心的旅行,一次他登上去馬爾代夫的飛機“就知道我錯了,我是一個人”。結果賀學友在孤島上吃牛排、抽雪茄、喝紅酒,“你說有什麼意思?”

與之相比,阿里巴巴2004年、2005年的全國銷售冠軍邵軍望的目標看上去明確得多,他現在作息規律地看書、學佛、練太極、做慈善、運動、環遊世界,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用意是“不被世界帶著走”。

而王剛卻轉型做起了投資人,2012年,他給了程維70萬投資滴滴,如今使他獲得數十億元的回報。有人戲稱,70萬元能夠在北京買一個廁所,也能投出像滴滴這樣偉大的公司,這是後話。

阿里鐵軍擁有百萬、千萬身價的時候是多少歲?阿里人物誌背後故事

用馬雲的話說,我們成功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堅持下來了,“我們堅持不是因為我們聰明。我們堅持是因為我們真有那麼強大的毅力嗎?未必,在2001年、2002年,大家反正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在阿里巴巴待著也就待著吧,也沒獵頭公司找他們,他們也不知道到哪兒去就業,而且幹了電子商務這一行也不知道要幹嘛,所以這些人沒地方去,就留在阿里巴巴裡面,結果稀裡糊塗一看,我們怎麼變得那麼好了。”

2001年,有多少人願意加入阿里巴巴?馬雲說:“但凡當時街上會走路的人,都被我們招來了,只要他會走路不是太瘸的,我們都要了。但是聰明的人都離開了,他們的想法非常好,概念很強,自認為特別聰明,結果進來待了一兩個月都離開了,結果這些人最後都沒成功,反而是傻留下的人都成功了。

時至今日,我們可能無法體會阿里巴巴集團當時的處境和那一段光輝歲月,但阿里鐵軍真實的故事或許可以告訴我們:夢想不足以令你到達遠方,但到達遠方的一定有夢想!

你在而立之年能找到人生的轉折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