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民以食为天”是谬论?食物属阴,人属阳,既平等又克制

我们知道,一日分昼和夜,颜色分黑和白,方向分左和右,温度分冷与热,万物皆分阴阳,《黄帝内经》也强调,“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但是你知道,人体和我们所吃的食物,也是属于相生相克制的阴阳关系吗?

原来“民以食为天”是谬论?食物属阴,人属阳,既平等又克制

说人体功能和食物属于相生相克阴阳关系的,正是难懂又严谨的《黄帝内经》。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及“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大意是,水属于阴,火属于阳,阳是人体的气化功能,阴是我们吃的食物。

几千年来,人们都在强调“民以食为天”,在人体生理机能需求上,把“食”的地位,抬升到了“天”一样高的地位,从来没有人反驳过。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也吃各种瓜果蔬菜,本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它是怎么就跟人体功能形成了阴阳互克的关系呢?

原来“民以食为天”是谬论?食物属阴,人属阳,既平等又克制

我们知道,人们常吃的食物,可以滋养人的形体,但形体的正常运转,又须必须依赖人体器官的各项功能,中医讲,人体的各项功能是由精所产生的,精可以化生人体各脏腑的功能。可是精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精是由气化而产生的,气化就是由食物消化产生的。所以形体的滋养全靠饮食物,而人体消化的排泄物回归自然,又成了万物生长所需的肥料,这是人体与食物的相生关系。

既然是阴阳,那么必然存在相克制的关系,那人体与食物又如何相克制呢?

我们知道,食物进入人体后,要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气化,就需要消耗人体的精,进而对人体的精有一定的耗损,但是如果这个耗损,没有超过人体承受的极限,整体来说对人体就是有益的;而如果耗损超过了人体的极限,就会给人体带来极大地负担,甚至是疾病。这也是中医提倡人们不要过度饮食的一大原因。

原来“民以食为天”是谬论?食物属阴,人属阳,既平等又克制

如此看来,食物的地位虽高,但是并没有到达为人体之“天”的地步,食物其实仅仅是与人身体相互依存,又相互克制的阴阳关系。懂得了这些,就更加容易明白人体养生调理的规律,也让我们进一步接近《黄帝内经》养生的至高境界。

………………………………………………………………………………………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尝试。

▶㊣▶图文素材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咨询或合作,请私信或在文章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