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有哪些治法 常用药物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治法 常用药物有哪些?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西药除钙剂、维生素D这两种基础药物之外,还包括二膦酸盐(主要由伊班膦酸钠、利塞膦酸盐、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雌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他莫昔芬、巴多昔芬、奥培米芬),降钙素,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奥达卡替、ONO-5334),核因子KB受体激活物(狄诺塞麦)、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特立帕肽),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锶盐(雷奈酸锶)等。中医药通过益肾壮骨、疏肝健脾,活血止痛等,具有较好效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黄世敬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痹、骨痿、骨缩病、骨极、骨枯”等范畴。病位在骨,以肾、肝、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证属本虚标实。

肾虚:肾精亏虚,致骨失所养。治当补肾壮骨:常用药物如熟地、知母、黄柏、杜仲、狗脊、补骨脂、淫羊藿、续断、槲寄生、仙茅、巴戟天、骨碎补、鹿角胶、牡蛎、黑豆、海马等。中成药如:肾气丸、骨疏康胶囊、强骨胶囊等。

脾虚:脾虚失运,先天之精无以充养,精亏髓空而百骸痿废。治当健脾强精,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黄精、山药等。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等。

肝郁:肝气虚衰,筋血得不到滋养,发为骨痿。治当滋水涵木,常用药物如山茱萸、五加皮、枸杞子、桑螵蛸、炙龟甲等,中成药如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杞菊地黄丸等。

血瘀:老年气虚无力行血,可致血瘀,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也可致气血瘀滞,骨骼失养。葛根、丹参、牛膝、当归、桃仁、红花、玄胡索等。中成药如仙灵骨葆胶囊、金乌骨通胶囊、颈复康颗粒、根痛平片(颗粒)。

此外,可结合外用膏药如麝香壮骨膏、狗皮膏等,或结合针灸治疗提高疗效,常用穴位:百会、命门、大椎、腰阳关及至阳,配穴为:气海、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三阴交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