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一說起劉秀,大家總會津津樂道“王莽趕劉秀”的故事,傳說比比皆是,中原大地據不完全考證,與“王莽趕劉秀”故事相關的景點、遺蹟等不下20多處,更有多處重複。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許村漢代白果園

今天路過商水鄧城的沙河河畔,說什麼也要去欣賞一下2000多年的古銀杏樹。於是驅車來到鄧城鎮許村西頭——許村漢代白果園

白果樹學名銀杏,以生長壽命長而著名。許村白果樹應為西漢所植,年代不詳。株高20米左右,胸圍7.5米,覆蓋地面1畝許。三國時修灌溉渠道,堆土封在樹身上,渠堤較多,地平面使樹幹留下細腰,後雨水沖刷使地面降低,露出樹根,外皮綻破,被後人傳說為漢光武劉秀在此歇息時拴馬所勒,樹根也被坐騎踏出蹄印。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劉秀像與千年白果樹

相傳,王莽攆劉秀時,劉秀逃難到此,把馬拴在白果樹上休息。現在樹幹上仍有拴馬韁繩印跡,樹根上有劉秀的靴子印和馬踏的蹄印。另一種傳說是此樹為劉秀親手所植,當年劉秀反王莽,一日被王莽士兵追殺至此,陷入絕境,為一老翁所救,大難不死,做了東漢中興之主。後來,省親途經此地,親手植白果樹一棵,以志當年救命之恩。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秋意盎然

歷經千年風霜,白果樹仍枝葉繁茂,蒼勁挺拔,成為遠近聞名的壽星古樹和人文景觀。

作為“豫東第一古樹”,漢代白果樹的存在對研究商水歷史、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白果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許願籤

在白果樹西北500米左右的沙河岸,有一處凸起的高臺,便是劉秀飲馬臺。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沙河岸劉秀飲馬臺

據說,站在臺上可以到沙河提水。沙河漲水時,人們甚至可以在這個臺上捧沙河的水洗臉。這個高臺名叫飲馬臺,它的來歷同樣也和“王莽趕劉秀”有關。

劉秀在鄧城許村被白果樹救了一命慌忙逃走。劉秀甩掉了王莽的追兵,沿著沙河岸,在蘆葦和灌木的掩護下繼續逃命。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飲馬亭

劉秀的戰馬經過長時間的奔跑已經是大汗淋漓,飢渴難忍。他們雖然在沙河岸邊逃命,但是沙河岸很陡峭,戰馬下不去喝水。況且,沙河岸邊靠水的地方既滑又松,劉秀害怕戰馬陷進泥裡或者掉進沙河了。但是,戰馬口渴,走不動。劉秀急得滿頭大汗,對著沙河說:“要是這兒有一個臺子,叫我的戰馬站臺子上喝點水,那該多好呀。”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建設中的商水港口

劉秀的話剛說完,沙河岸邊果然凸起來一個平整堅實的高臺子。因為劉秀是真龍天子,說話不落空。劉秀的話剛說完,沙河的河神和當地的土地就趕快給劉秀修了一個飲馬的臺子。劉秀的戰馬喝了水,劉秀打馬而去了。臨走時劉秀說:“這臺子就留這吧,方便其它人飲馬。”直到現在,鄧城沙河邊的劉秀飲馬臺還留著,據說飲馬臺上還有劉秀的馬蹄子印子哩。

“位面之子”劉秀曾在商水拴馬喂水,千年白果樹遺蹟可考

秋意盎然 河面飛舟

當然,歷史早已不可細考,傳說也加持了文化的色彩,逝者如斯夫,時代的發展仍在繼續!昔日內河航道的繁榮,如今通江達海已將開啟!經濟的興盛,必將催生更多的人文景觀,促進文化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