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什麼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俗語就像一門民間藝術,源於生活實踐,卻又高於現實生活,這些俗語經過時間的更迭,不斷髮酵沉澱,最終醞釀成一句句飽含生活哲理的語句,跨越漫長的歲月長河來到現在,訴說著那段簡潔生動而又美好的生活嚮往。

俗語“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什麼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俗語是“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俗語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家裡面,如果父母從小就幫助哪個孩子,哪個孩子家裡以後就會過得窮苦。看到這裡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得到父母幫助的反而會變窮,這裡面有什麼道理呢?

俗語“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什麼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父母讓大的讓著小的,甚至有時候還會叫大的孩子把自己的東西給小的孩子吃。父母總是會偏袒年紀小的孩子。雖說禮讓是傳統美德,但是什麼都講究一個度。

俗語“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什麼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首先不能事事禮讓,凡事要先看對錯,再講究禮讓,舉個例子很多的家長在在兩個孩子吵架的時候,往往不分對錯就讓年紀大的給年紀小的賠禮道歉,責備年紀大的不懂得禮讓弟弟妹妹。這種做法不僅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年紀大的孩子感到委屈,讓年紀小的孩子有恃無恐,行為越發張狂。

俗語“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什麼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另一種情況就是偏愛,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多個孩子的話,因為父母對於每個孩子的期望值不一樣,很有可能會導致父母對每個孩子的待遇不一樣,比如說《歡樂頌》裡面樊勝美的父母,他們的思想上認為樊勝美應該賺錢給哥哥買車買房。這個想法和要求讓樊勝美不堪重負。

俗語“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什麼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所以這句俗語就是告誡為人父母的,家裡有多個孩子的時候,家長需要一碗水端平,凡事要先講道理,再講究禮讓,要讓孩子們分清楚對錯,不要出現溺愛,偏愛這種情況。老祖宗已經告訴我們了,這種後果的錯誤性,你覺得這句俗語說的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