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本来被秦昭襄王贬为小卒并迁往阴密的战神白起,为何走到半路上又被赐死?

萧晓四姑娘


长平之战后,本来被秦昭襄王贬为小卒并迁往阴密的战神白起,为何走到半路上又被赐死?

白起一代战神,生平为秦国攻下城池七十余座,大战小战无数,却无一败绩,根据《千字文》而衍生出的战国四大名江,白起位居首位。

但是他的结局很惨,为秦国括地千里,最终只落得个被秦王赐死,自刎身亡的结局,着实可叹,不过起初秦昭襄王并没有打算赐死白起,而是把他贬为了小卒,并且让发配他去荒凉之地自生自灭,那么为何又被赐死了呢,这件事我们还得慢慢说。

商鞅改革军制成就了吴起。

众所周知,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商鞅变法,正如汉代王充所评价: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那么商鞅变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这是要因为他的变法,是围绕耕战进行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打仗而制定的治国政策,尤其是商鞅变革的军制,让秦国士兵成为了所向披靡的战士。

商鞅的军功制,是把敌人的人头和秦国的爵位挂钩的,一个人头换一个爵位,而爵位又可以换取官,似乎是公平合理,为此商鞅设置了20级的爵位。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就是杀了20个人,就到达顶端了,哪有那么容易,古代打仗不像现在,冷兵器下的厮杀,你能杀死别人,别人也同样能杀死你,就商鞅所想,应该没人可以靠着人头,进入秦国的领导核心。

不过,他没有想到,后世出了一个白起,在这种军制下,白起成功了,也是秦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靠着杀敌坐上秦国大良造之位的人。

白起对于秦国的贡献。

说起秦国的大良造,不少人会想到商鞅,但是白起也是名副其实的大良造,那么大良造在秦国的20级爵位排名第几呢,第十六,不过这几乎已经到顶了,因为再往上,是秦国王室的爵位,此外,白起也被封君了,还是很有价值的封号——武安君。

白起对于秦国的贡献,并不是攻下了秦国70多座城池,而是最大限度的消灭了山东诸侯的有生力量。

战国时期因战争死亡的人数有200万左右,被白起带领的秦军所消灭的,有100万,这等战绩,后世之将,难忘其项背。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一战而消灭赵军四十余万,使得能够与秦国争雄的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崛起,而就在此战中,白起本可以消灭赵国。

白起与范雎的恩怨。

当白起向秦昭襄王提出要乘势灭了赵国的计划后,秦昭襄王本来是同意的,但是却出现了意外,因为赵国找到了一位纵横之士的帮助,而此人直接找到了范雎,以白起功高会取代范雎相位为由,说服了范雎。

于是范雎借大战之后,秦军疲惫为由,建议秦昭襄王命令白起撤军,本来就对灭国之战没有把握的秦王,也就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召回了白起。

而这一召回不打紧,灭赵的良机已失,后来秦昭襄王又想着去灭了赵国时,白起却不干了,接二连三称病而不带兵,秦昭襄王那叫一个气,于是命令王龁、王陵接连进攻赵国,可是却无寸功,而秦军亦损兵无数。

这一切的失利,秦昭襄王都怪到了白起的头上,于是把其贬为小卒,强令其出征,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时,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但白起却迟迟不肯奉命。

于是秦昭襄王,就让范雎劝说白起,结果范雎带回了九字真言,“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这样秦昭襄王更生气了,认为白起是在怪罪自己,于是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飞鱼说:

其实白起被赐死,是在情理之中,在秦国并不是白起说了算,但是白起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秦王的命令,一军之将却不听君主之言,这正是犯了武将的大忌,触了君王的逆鳞。


飞鱼说史


白起一生当了两次背祸侠

第一次题长平之战坑杀降卒。长平之战赵军败降后,当时两国都动用倾国之力,秦国险胜,而当时秦军也面临粮草严重不足,一下子多了二十多万张口,形势更加紧张起来。其实白起并不忍心杀降,本意是放了他们回国,这才是真正的兵家之魂。但是秦昭王却显得不仁,暗示白起杀降,却又不愿明说,好推脱不义之责,白起只好执行命令。后来各国遣责秦国,为了减轻與认压力,只好由白起背黑祸,当了千古恶人。

长平之战后,依白起之意,趁赵国没喘过气来,一鼓作气,攻下邯郸。赵国人贿赂了秦相范睢,范睢又怕白起抢了风头,就找多种理由劝秦昭王,秦昭王听信了范睢之言,就没有让白起攻打邯郸。过了几年,秦昭王再派白起领兵攻打邯郸,白起见赵国己缓过神来,就推托不干。秦昭王一怒之下降白起为士卒,秦昭王为了向世人证明,秦离开白起照样能行,也是让白起降为士卒的原因。秦王令王齿乞攻打邯郸,王久攻不下,秦王又派人去请白起让他重新领兵被白起拒绝,后秦军被平原君与信陵君几国联军打得大败。范濉为了脱责,挑唆秦昭王把罪责加在白起身上,秦王正无处出气,但为了掩人之口,说放了白起,在迁往阴密的路上让他自尽,这一次锅背得太重,直接被压死了。可惜呀,一代战神,死的太凄凉!


车工00


战神这盒饭领的实在不冤。大喊“我不服”也没用啊。

首先秦王三番几次让他带兵出征,这老兄先是抗旨,接着又装病。秦王没招了,只好派别的人去打,损失不少人马。战神这时也不装病了,还精神抖擞的出来幸灾乐祸,说什么不听我的就得输(差不多就是这意思)。秦王一听就不爽了,但也没有发作,毕竟这战神还是好用啊,只好忍着呗。

秦王再次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这会又开始装病了,最后干脆就连床都懒得起。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佛都有火,秦王也实在是受够了,心想既然你白起不想玩了,那就别让哥看着烦,哪凉快哪呆着去。就这么着,下令让白起迁到阴密凉快去。

白起本来也只是装病,这下反倒真装出病了。秦王一看也没逼他,就让他养着呗,白起这一养就是三个月。三个月后,前线开始战报不断,不是昨天折了多少人马,就是今天哪个地盘又被抢走了,搞得秦王气个半死。这个时候白起在干嘛?反正啥也没表示,至少没去表示下对老部下的关心啥的。估计老天爷也看白起不爽了,让秦王想起白起还赖着不走,气的秦王下令让白起赶紧滚到阴密凉快去。

白起一看,好吧走就走,可能白起走的时候也是拖拖拉拉、满腹牢骚,走到杜邮的时候,秦王这时估计也是已经对白起失望至极啊,就派使者赐剑让白起自刎。


反正细节方面太史公也没有写的很清楚。但通过秦王的话“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这恐怕就是战神最终领盒饭的原因了。

一代战神,不是死在沙场,而是以这样的方式落幕,实在是让人唏嘘!


好奇的小马哥


长平之战后,白起被秦昭王贬为小卒,结果在半道上就被赐死,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那为何秦昭王要如此做呢?原因有以下3点。

1 将相失和

长平一战,秦昭王、范睢和白起可谓是配合默契,秦昭王统筹大局,范睢巧施妙计,白起兵不厌诈,此战也成为秦国史上、乃至战国时期最为出彩的一场战役,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

但是一个人的到来,却让秦国史上最伟大最默契的兵团从此离心离德。他,就是苏秦的弟弟苏代。

“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苏代受韩、赵两国所托,来到范睢府邸,献上丰厚的礼物,然后为范睢分析攻打赵国的利弊,如果赵国战败,那么白起将来必凌驾于范睢之上,不如接受韩赵的割地求和,这样就能抑制白起的战功。

范睢一听觉得苏代之言有理,一旦赵国灭亡,秦军很快便能席卷整个山东,到时白起战功赫赫,自己这一辈子恐怕得永远屈居其下。于是,范睢一时利欲熏心,请求秦昭王暂时止戈,修生养息。秦昭王不顾白起的作战请求,最终采纳了范睢的建议。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白起收到停战的命令,心中愤愤不平,好不容易才夺下上党郡的战略位置,况且如今赵国疲惫不堪,就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毕竟长平战死的仅仅是赵括,而不是廉颇、乐毅、田单、李牧等名将,如果给他们喘息之机,之后白起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时机稍纵即逝,白起清楚现在攻击邯郸是上上策,然而却因为范睢的从中作梗,使得秦国错失破赵的良机。

从此,将相失和,形同陌路。

2 君臣离心

1)君不用臣计

①如第一点所述,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趁热打铁,一举拿下赵都邯郸。但是秦昭王过于宠爱范睢,竟将身经百战的白起的意见置若罔闻。白起认为自己好歹也是迄今为止秦国最优秀的将领,秦昭王竟然听信谗言而贻误战机。白起从刚开始的心有不甘而渐渐地萌生退意。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②后来,秦昭王醒悟过来,打算重新出征。秦军受挫,秦昭王想让白起挂帅,白起却认为邯郸攻不下了。秦昭王认为白起故意敷衍他,便一意孤行,坚持进攻。

2)臣不从君命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昭王想让白起挂帅攻打邯郸,白起认为毫无胜算。秦昭王认为白起是推托之辞,便强行命令白起出征,白起仍不肯赴任。秦昭王便让范睢去请他出山,白起一看到范睢,那更是激起了陈年的怒火,无论范睢如何巧舌如簧,也坚决不肯赴任,后来为了断了秦昭王和范睢的念想,干脆称病不出。

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

后来前方失利,白起说道:“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样了!”秦昭王听了这话,强行命令白起出征,白起推托病重。范睢去请,白起更不搭理他。

至此,秦昭王和白起君臣离心,秦昭王认为白起不把他放在眼里,而白起却认为秦昭王只听信谗言。两人的关系也因前方战事的节节败退而一落千丈。

3 为邯郸失利背锅

秦昭王为了早日攻下赵国,也为了向世人证明秦国离开了白起,照样所向披靡。于是又让王龁挂帅出征,结果秦军在信陵君和春申君的围攻下,损失惨重。

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

秦昭王眼看着前方的战事果如白起所言,想请白起挂帅,白起不干,让其他将领去,又无济于事。而白起不但不帮秦昭王解决问题,反在家里嘲笑他。秦昭王内心深处终于明白秦国离不开白起,但是他不愿承认,之前好不容易才摆脱宣太后和魏冉的阴影,如今岂能甘心再站到白起的阴影之下。

随着前方战事的不断失利,秦昭王终于恼羞成怒,既然白起不能再为我所用,那只能让他背这个锅了。他想让世人明白不是出击赵国这个战略有误,而是由于白起不服从命令贻误战机,才让秦国一败涂地。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为什么又将白起杀于路上?秦昭王既然决定让白起背锅,但又生怕白起在军中的威望会令秦军对秦昭王的处罚不服。就这样,心虚的秦昭王急派使者,追上白起,令其自裁。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结语:

长平之战后,范睢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阻止白起乘胜追击而一举攻下邯郸的战略计划,使得将相失和,君臣离心,昔日的最强兵团终于瓦解。

秦昭王听信范睢谗言,三番两次不用白起之计,以致于错失良机。之后又为了掩盖其攻击邯郸的决策的错误,不惜赐死一代名将白起,让其为自己的失策背锅。

嗟乎!之前秦国靠着离间计赢了长平之战,之后又中了离间计而输了邯郸之战。难道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吗?


读春秋思无忌


很多人都说白起之死是范睢导致的。当然范睢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更根本的,是王权与军权之间的冲突。我们先来看看白起是怎么死的。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范雎。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后秦又攻赵,因白起称病,以王陵为帅,却久攻邯郸不克,秦军损失惨重。白起听到后却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秦昭襄王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秦昭襄王恼怒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从表面看是白起惹怒了秦昭襄王导致被杀,不过从深层次分析,秦昭襄王赐死白起有其必然性。当时秦国的军权主要掌握在白起和司马梗之手,两人都是出自秦国军功贵族,在秦军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而对于执政前期受够了傀儡生涯的秦昭襄王来说,军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白起并没有看清形势,还以为自己是秦国所倚靠的柱石。

杀了白起后,秦昭襄王罢免了国尉司马梗,严重打击了白氏和司马氏这两大秦国军事家族的实力,秦昭襄王终于收回了梦寐以求的军权。

我是西蒙君,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翻开历史迷雾,给大家贡献有趣的历史故事!!!


西蒙君simonjun


秦昭襄王在位虽有五十六年之久,但其母亲芈月和舅舅魏冉把持朝政近四十年,直到六十岁,秦昭襄王才在范衢 “固干削枝”的策略的帮助下完成亲政。

四十年的大权旁落,四十年的隐忍等待,一朝亲政,秦昭襄王最想做的就是证明自己。

秦昭襄王亲政的第二年便发动了对三晋的进一步进攻,紧接着长平之战、围攻邯郸,歼灭西周公国……

秦昭王亲政的十多年来,不停的发动战争,这不仅是国家边界的扩张,更像是对自己无上权力的行使和验证。

在围攻邯郸的战役中,秦昭襄王不听白起劝告,执意发兵,一心想攻下赵国,结果惨遭失败,损失严重。当他拉下脸面,任命白起为主将的时候,白起却再三违抗命令,甚至还在秦昭襄王面前说风凉话:“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白起的桀骜不驯,居功自傲严重挑战了一个君主的权威,尤其是一个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君主。以白起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在军队中的威望,如果秦昭襄王自己都无法控制他,那么自己的子孙又怎么能压制住他呢?


四十年的隐忍之痛历历在目,秦昭襄王绝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成为别人的傀儡,更不希望秦国成为白家的天下。为了自己的绝对权力,为了后世的安危,这个隐患秦昭襄王势必要除掉。所以当范衢只需一句“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就将白起送上黄泉路。


当白起接到秦昭襄王赐死他的剑时,他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是啊,

作为一个将军,他一生经历大大小小70多次战役,没有败绩,被人封为常胜将军;

作为臣子,他为秦国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为秦国的最终统一打下坚定基础;

可是,作为一个人呢,他的功,他的名,都是用别人的生命换来的。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伤亡200万人,白起就干掉了100万人,人送外号 “人屠”。


当他回顾这一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手里消逝,他愧疚了,他心痛了。

在说出那句:“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他就用他那双杀人无数的手杀死了自己。这个名流千古的战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我们留下了一抹人性的光辉。他不再是那个冰冷决绝,杀人如麻的将军,而是一个血肉丰满,有感情的人。


王双


公元前266年,秦国又一次发大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起初,白起有病,不能出征,由另一位大将王陵任统帅,连战连败;当白起病势稍有好转,国君秦昭王便指令他去取代王陵。白起向秦昭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邯郸的确是不大容易攻破。各国的救赵的大军正朝邯郸集中,他们对秦国早已怀有深深的敌意。秦军虽然在长平之役大破赵军,自己的士卒也死亡过半,国内空虚。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而去攻取别国的首都,赵国从里面出击,其它各国从外面围攻,秦军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这一仗不能打。”

可是,秦昭王固执己见,亲自出面请白起出征,白起以有病为由,就是不答应。秦昭王无奈,只好改派别人。结果真的不出白起之所料,在各国援军的夹击下,秦军遭到了惨败。白起说:“国君不肯听我的,如今怎么样啦!”

这句话极大地触怒了秦昭王,他一下子将白起一撸到底,从统帅降为一名士兵,并将他赶出国都咸阳,就这样他还不肯善罢甘休,当白起离开咸阳后,他又对大臣们说:“白起被贬,心怀不满,口吐怨言,不能放过他!”当白起行至咸阳西十里的杜邮时,秦昭王的使臣追了上来,赐了他一把剑,命令他自杀。白起引剑向颈时,悲愤地说:“我犯了什么罪而得到这样的下场?”沉思良久又接着长叹:“我的确是该死!长平一仗,赵军投降数十万人,我以诈谋全部坑杀了,只此一件,我死也是罪有应得了!”一位给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名将,就这样自杀身亡。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样的悲剧在历史上曾一再出现,但,白起却不属于此例,他是在敌国未破激战正甜,秦国正需要用人之际而被杀害的。他被害的唯一原因,是他对战局提出了不同于国君的意见。历代最高掌权者固然需要能臣,尤其当他还在创业阶段的时候,但他更需要的是驯服之臣,没有能力但很驯服,掌权者可以接受,甚至视为亲信;有能力而不驯服,掌权者绝对不能容恩,必欲除之而后安。哪怕你的不驯服完全是出于维护他的目的,而且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掌权者把自己的面子、威信看得比国家利益还要重要,他是决不会承认自己错的。

白起至死都不明白这一道理。排兵布阵攻城掠地,他无疑是一个天才,如何做一个聪明的臣子,他却一窍不通,只能算一个政治小白。





古风Vlog


白起之死,一怪白起自己嘴“贱”,二怪范雎自私,三怪昭襄王信范雎不信白起。


白起、范雎结怨

长平之战打完,白起就打算带着这股子勇劲直接过去就把赵国给灭了。这时候,不光赵国慌了,连韩国都慌了,连忙派人去游说范雎,不但拿了大把的“金银珠宝”之类的,还跟范雎讲,白起立了这么大功劳,再把赵国灭了,那功劳就更大了,到时候你范雎还不得听人家白起的?还不如让赵国割地赔款,秦国也得着实惠了,白起也没那么大功劳了。

范雎一听,心想,对啊,不能再让他打赵国了。赶紧跑去劝昭襄王,跟赵国和谈,割地赔款。白起听说,肯定对范雎是恨之入骨了。

白起不听“老板”话

可是转过年来,昭襄王还是觉得应该把赵国拿下,于是就命王陵去揍赵国,白起因为有病,就把这个差事儿躲过去了。可是前方战事不利,而白起病也好差不多了,昭襄王自然是希望白起再跑一趟。可白起觉得这事儿不成,便跟他的老板昭襄王说,“老大啊,我觉得这个事儿不行啊,邯郸(赵国都城)本来就易守难攻,回头人家魏、韩救兵恨不得一天就到了,我们这跑过去可费老了劲了。上回长平之战,我们虽然赢了,不过死的兵也不老少,我看啊现在去打赵国,八成得输啊。”


“嘴贱”的白起

昭襄王听白起这么说,虽然不高兴,可看在他立了那么大功劳的面子上还是算了。派了王龁替王陵,结果,果然如白起所说,久攻邯郸不下,最后还被楚国和魏国的援军给揍了。

按说,输了战争,昭襄王本来就不高兴,这时候他又听到“嘴贱”的白起说“看着吧,老板当初不听我的,输了吧”,昭襄王真是让白起气个够呛。于是下死命令,白起必须出兵。白起自己也知道这时候出兵,他也打不赢,就称病不起。昭襄王就让范雎去探探风声,看起来好像真有病。

昭襄王一想,那就等等吧。结果这一等就是三个月,白起那边还没动静,前线输得都不要不要的了。昭襄王能不把火撒到白起身上么,马上告诉白起,你再不出兵,你就等死吧。白起没办法,只好带病上路,所以行军速度还是相当慢的。恨难平的昭襄王和心里一直怨着白起的范雎两人一合计,“这白起真是不能留了,“老板”的话也不听,还在那故意气咱们”。

最后,昭襄王下令,赐剑命白起自刎,使者到的时候,白起刚刚走到督邮,并未走远。


水言水语

白起打仗确实是牛,无愧战神称号;看问题也确实准,知道啥时候应该打赵国,啥时候不应该打赵国。可是问题是,他跟“老板”昭襄王相处,确实是有挺大的问题。

咱们想像一下,如果在一个公司里,老板跟一个销售经理小白说,你去开发一下赵国市场,结果小白说,“老板,不行啊,赵国现在不适合开发,开发肯定失败,等机会合适咱们再去吧。”然后老板就派别人去了,结果果然没成功,小白就开始在那里说风凉话,“看我说对了吧,我就说不能成”。

老板这时候得是啥心情?老板从来都不喜欢说不行的员工,他更希望他的员工去尝试一下,有了实践结果的时候,再跟他说不行,咱们应该换个方案。

白起不但没有听昭襄王的话去打赵国,还在秦军伐赵失败以后说风凉话。然后直接拒绝昭襄王命他伐赵的指令,这些都直接触动了一个君主的权威,如果不是白起战功卓著,相信白起早死多时了。


水一白聊历史


白起,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战功赫赫。为何被赐死,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功高震主,君臣猜忌

1、据记载,白起一生征战37年,大小70余战且毫无败绩,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军中的威望和在民间的声望过大,被称为“战神”。且当时的秦国实行的是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在军功过大的情况下,上位者怎能不忌惮?功高震主者身危,不外如是。



2、秦攻击赵邯郸时,秦昭襄王想让白起统帅,可白起却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让秦王颜面扫地,心生间隙。

可后来战争的结果如白起预料一样,秦国损兵折将。白起又沾沾自喜的跟别人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秦王大怒,令其领兵,白起以病推脱,继续抗命。秦王失去耐心,罢免爵位官职,令其速去前线。秦王以为白起不会听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便赐剑命自刎。


二、将相不和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已大胜之威,直捣黄龙灭掉赵国,赵用反间计,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向范雎进言,说白起本来已经功劳大的不得了了,再让他攻下邯郸,灭掉赵国,那白起在秦国的权势恐怕就要盖过你了。不如让赵割地求和。范雎因此言于秦王:“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白起知道后,便结下了仇恨。

因此,在后来白起被秦王质疑的情况下,应侯才会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


最后,我想说,白起的死跟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对老板的提出的方针提出质疑,嘲笑老板,这个在古代,纯粹的找死。

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南巷老酒


白起死于嘴碎。

白起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向秦昭王进言秦军攻赵必败,秦昭王无动于衷。后来果然屡屡战败,秦昭王命白起上阵领兵,白起托病不从,还跟别人说道:“秦王不听我的话,现在怎么样了?”惹怒秦昭王,被剥去武安君爵位,逐出咸阳。

后来秦昭王听说白起被逐途中还颇有微词,召见心腹商议,害怕白起心怀不满会谋反,于是派使者持宝剑在杜邮追上白起,命他自杀。白起拔剑自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