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文︱老佛@佛系戒烟。《戒烟这点事儿》专栏作者,戒烟三年的“前老烟枪”。宣传戒烟,推广戒烟方法,用亲身经历总结的经验和科学知识帮助更多朋友成功戒烟。关注老佛,回归健康生活!原创文章,今日头条首发,转载请获授权!

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是个大烟枪,他曾经有句为广大烟民熟知的名言:

戒烟很容易,我一生都戒了几十次了。

说到这里,有老烟民表示不服了:一生几十次这算啥,我一天都能戒好几次……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一个段子博大家一乐。但“戒烟没那么容易”,绝对是老烟民们的共同心声:戒烟?不可能的,太困难了,这辈子都戒不了烟。这件事最好提都不要提。

其实老烟民的感受并非没有道理。

从数据上来看,戒烟这件事确实并不容易:我国超过三亿烟民,整体戒烟率约为15%【14.4%,2015中国成人烟草流行调查】。也就是说,大约六个烟民中有一个能够戒烟成功。对于剩下的五个烟民来说,一旦染上烟瘾,几乎就是终生伴随的习惯,难以彻底摆脱。

也有不少朋友说,既然戒烟这么困难,烟民这么痛苦,那么直接把烟厂关门不就完了?烟民没烟抽,不就都戒了?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1.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

实际上,民众中持有这种观点的还不算少数:既然吸烟有害健康,香烟是一种“合法毒品”,同时戒烟这么困难,那国家还留着这“害人的东西”干嘛?不如直接把烟厂关了算了。

烟厂关门,烟草公司倒闭,市场上没有香烟售卖,烟民没烟抽自然就戒烟了。再制定严格的法律,规定吸烟犯罪,谁胆敢违规吸烟就处以巨额罚款,甚至可以按照犯罪处理,谁还敢吸烟?这样一来,香烟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

不得不说,这个观点相当“大胆”。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只是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整个社会全面禁烟涉及到方方面面阻碍和考量,实施起来绝非易事。即便假设一个极端的情况,全社会就这个政策形成统一共识,从而促成全面禁烟的实施。具体效果如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一时半会恐怕也无人能够说得清。

那么都说“以史为鉴照未来”,有没有类似情况供我们借鉴呢?您别说,还真有。

2. 美国禁酒运动

实际上,历史上还真的曾有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全面禁止一项消费,不过禁止的对象不是香烟,而是酒。这就是1920年代美国的禁酒运动。

虽然禁止内容并不相同,但由于烟酒这两类消费品都具有类似的成瘾特征,美国禁酒运动的这段历史实际上也给今天控烟政策的制定特别是“全面禁烟论”做出了一项生动的注脚。

那么,在当时酒怎么成了美国人民的“全民公敌”了?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在当时孩子也成了酒馆老板的“生意目标”。图源: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

原来在19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生产不断推进,美国社会进入了一段稳定发展的“黄金时代”。此时,饮酒也日渐成为不少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就像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酒给人们带来休闲娱乐的同时,过量饮酒和越来越多的酗酒引发的例如偷窃抢劫、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反感。

在当时,传统美国社会清教传统认为饮酒是享乐主义,与其崇尚俭朴隐忍、反对奢华纵欲的理念相抵触;而酗酒引起的家庭暴力问题,“惹怒”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女权主义者;此外当时美国社会作为新兴移民国家吸引了全世界的淘金者,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使得中上层阶级群体希望通过规范立法的方式来改善社会环境。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女权运动是美国禁酒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图为波士顿女性踩碎餐厅用于冷冻啤酒的冰块。图源:网络

在种种原因下,禁酒在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之中取得了广泛共识。于是,1920年1月16日,随着宪法第18次修正案正式颁布,标志着禁酒时期的正式开始。

和烟民们预想的手段差不多,当时的美国人也是这么做的:只要是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无论是生产、运输还是销售都应受管制或属于非法。国民自己在家中可以饮酒,但朋友聚会或者举行酒宴就属于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组织了数量庞大的监察队伍来监督人们的饮酒行为并进行处理。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监察人员将查获的酒倒入下水道。图源: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

3. 一禁了之无法解决问题

那么,美国禁酒运动结果如何?当然是失败了。究其失败原因,也是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但毫无疑问,人们饮酒的欲望无法通过法律的方式所彻底禁止,是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原因。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当时的讽刺漫画描述了私酒贩子贿赂监察者的现象。图源: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烟酒

正因为人们饮酒需求的存在,市场上衍生了多种多样的"灰色市场"回应这一需求:

首先是酒精替代品。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当时“多才多艺”的美国“酒民”为了躲避法律要求,开发了很多替代产品来过酒瘾,例如淡啤酒是一种酒精度刚好在0.5%的啤酒;再比如由于工业酒精不在禁售行列,导致私兑酒的生产。不过由于工业酒精毒性,据资料显示1926年仅仅纽约市就有400人死亡。

其次是大量走私酒和灰色利益。由于市面上酒类饮料禁售,黑市便随之兴起。走私生意、地下交易的高利润甚至使得不少有组织犯罪集团逐渐兴起,腐败问题突出,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饮酒行列,反映了禁酒运动的窘境。图源: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

实际上这项史无前例的禁酒运动整整持续了14年。1933年12月6日,随着第21次宪法修正案的颁布,禁酒令被废止,禁酒运动正式宣告结束。

和酒相比,由于尼古丁的存在和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特点,使得烟民对香烟的依赖性更强,自愿戒断的愿望更低。

如果像美国禁酒令那样,采取“一禁了之”的方式进行烟草控制,可以预期会遭遇同样的困境,例如烟民普遍采用各种替代制品来过烟瘾;走私泛滥,灰色利益横行。社会矛盾尖锐,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绝对是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的“亏本买卖”。

4. 控烟的未来?

那么有朋友说了,既然直接全面禁烟实际上无法解决香烟泛滥问题,那么控烟的未来在哪里?在老佛看来,硬来并不可行,只有精准打击的同时徐徐图之,才会更加有效。这一点也从其他国家的控烟经验得到了证实:综合数种控烟措施一起,有步骤有计划地施行,整体吸烟率是可以缓慢下降的。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例如,不断提高香烟价格,让对价格更敏感的那部分烟民因为无法承受昂贵的成本而退出吸烟的行列,这一点特别对青少年和低收入的穷人群体更加奏效;

稳步推进公共场所控烟立法,这会让部分“怕麻烦”、“烟瘾并没有那么重”的部分烟民因为吸烟不便而考虑戒烟。特别是对写字楼里的烟民来说更是如此:抽口烟要走十几分钟的路,下楼上楼太折腾,还不如戒了算了。

烟厂关门,控烟的“终极方案”?美国禁酒运动告诉我们有点难

多种控烟措施相结合。图源:WHO报告-中国无法承受的代价。

此外还有改变香烟的包装,增加“惊悚”的图片警示信息,激起部分“胆小”、“惜命”烟民戒烟的想法;提供方便价格低廉的戒烟辅助服务,让有戒烟想法的烟民能够更容易摆脱戒断反应。种种控烟措施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越来越多的烟民不断退出吸烟的行列,从而降低人群的整体吸烟率。

但这其实还是不够的。

原因在于,这些措施让烟民由于各种各样“不得已”的原因戒烟,例如出于金钱上的考虑、出于害怕、不方便等方面的考虑,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自愿戒烟。而正所谓“杀人诛心”,这正是香烟最可怕的地方,它让你以为自己是被迫放弃了“一种乐趣”,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

只有通过大量且范围广泛的民众健康教育,让烟民们认识到香烟就是毒品的本质,以及所谓的“吸烟的乐趣”不过是烟瘾造成的紧张焦虑得以缓解的本质,以及自己为了这点“虚幻的满足感”付出的巨大金钱和健康代价,才能真正从心底里认清“香烟”,从而真正从心里摆脱香烟,回归原本健康的生活。

而这也是老佛撰写戒烟专栏,科普香烟知识的初衷和目标。关于控烟,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感谢阅读!

参考文献:

  1. 郭九林. 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D]. 厦门大学, 2008.
  2. 美国“”禁酒令“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http://www.sohu.com/a/285403041_120078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