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昨天和朋友聊天,說起她女兒9月上幼兒園的事情,她說:“真是愁死人,這兩天跟孩子說要送她去幼兒園,她就不停哭鬧,非要我陪著去她才肯去。孩子那麼小,我也捨不得送她去幼兒園。”

除此之外,她還在糾結為孩子選擇哪所幼兒園更合適。她看中了兩家:一個是小區配套的幼兒園,離家近,接送方便,缺點是新開的,對教學質量不放心;另一個是離家遠的雙語幼兒園,接送不便,但是名氣好。

上幼兒園是孩子們離家步入社會的第一步,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難題,父母要做的不是把孩子繼續護在翅膀下,而是陪他們走好這一步。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孩子上幼兒園的重要性

  • 融入社會的第一步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家裡幾乎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轉的。但是在幼兒園裡,處境卻截然不同,幾十個孩子,一般只有兩三個老師負責照顧。沒有一個孩子是特殊的,也沒有一個老師會只圍著一個孩子轉。

這個過程會讓孩子漸漸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樣,沒有誰是與眾不同、高高在上的,在外面不會有誰把他捧在手心裡,事事順著他。

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很多終生受用的為人道理、處事準則和生活習慣等等,都是在幼兒園裡學到的。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 養成很多好習慣

同事的兒子今年讀中班,有次去她家,驚喜的發現她兒子變了很多:打招呼不再扭扭捏捏,見到客人也沒有躲進房間裡,而是繪聲繪色的給我們講幼兒園的事情、背誦老師教的兒歌。

同事給我說,這些習慣都是在幼兒園裡養成的,現在孩子已經不怕離家上學了,還沒開學已經期待著去跟老師和小朋友玩遊戲了。

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習慣和人格的關鍵時期,一旦錯過就難以彌補。很多習慣當然在家也可以培養,但是幼兒園的環境和家裡不一樣,那裡有更多的孩子以及和父母角色不同的教育者。

通過跟老師和小朋友相處,孩子會對真實的社會和世界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學會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過集體生活,為升入小學階段做好了準備。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 老師和父母不一樣

我侄子曾經是家裡的小魔王,什麼事都得順著他,尤其是用手機看動畫片,家裡人怎麼說他都不管用。有一天從幼兒園回到家他居然沒有像往常一樣看手機,他媽媽好奇問他,他說:“阿姨說,看手機會壞眼睛,看電視也會壞眼睛。”

那次之後,侄子看手機和電視的時間明顯減少,有時候看得多了,他媽媽說要給幼兒園阿姨打電話,他就立刻不看了。

幼兒園的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積累的教學經驗,一般來說是遠遠超過大多數家長的。並且,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家長不一樣,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勝過家長的十句話。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1. 提前引導

經常聽很多家長說:“孩子要上幼兒園,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適應期?”

孩子進入幼兒園是出生後第一次長時間與親人分離,一定會有恐懼、傷心的情緒,甚至會出現“分離焦慮”。

尤其是剛入園的幾天,孩子特別容易哭鬧,有的孩子,從家裡出門時就開始哭鬧甚至想方設法拒絕去幼兒園。因此,父母需要提前對孩子進行引導,儘可能減少孩子的入園恐懼和焦慮。

入園之前,父母可以通過帶孩子去附近幼兒園玩或是潛移默化地告訴他幼兒園很好玩等方法,讓孩子提前瞭解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逐步引導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嚮往之情。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多跟孩子一起閱讀關於上幼兒園的繪本,適當看一些相關的動畫片等等。家長切忌對孩子採用與上學有關的嚇唬或威脅的語言或行為。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2. 多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的生活

大多數孩子在入園最初的幾天甚至幾個星期都會有哭鬧、不適應的情況,很多家長因為擔心經常這樣問寶寶:“今天在幼兒園表現好嗎?乖不乖啊?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

其實,這無疑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產生緊迫感和恐懼感,覺得幼兒園很可怕,甚至產生不願繼續去幼兒園的想法。

父母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幼兒園裡面發生的那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幫助孩子減輕心理壓力。

比如說:“寶貝,還記得昨天幼兒園裡發生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嗎?”“今天,老師可能又有新的遊戲要教給你們喲!”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回憶起在幼兒園裡的快樂,並期待新的一天。

家長要細心觀察寶寶,當發現孩子入園後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例如:孩子能自己拿杯子喝水了、如廁時能自己脫褲子了、會自己把東西放整齊等等,都要適當地給予讚揚和鼓勵。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對自己在幼兒園的表現產生成就感,進而增加自信。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3. 父母的心態很重要

看過很多小朋友上幼兒園的事情,我發現有些父母表現的比孩子還要焦慮,比如老是會想,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吃不飽、會不會被欺負、老師會不會懲罰孩子……

經常看到一些家長一邊託關係為孩子挑選條件最好的幼兒園,希望孩子能夠喜歡上學;一邊想方設法給老師送禮,希望老師能更多照顧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上,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舒緩情緒。父母要明白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自己獨立,而上幼兒園是走出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時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比如生病、哭鬧,家長不必太擔心,這是孩子的一次脫敏過程,經歷了這些事情,孩子以後再面對新的環境,無論從身體上或者精神上都能夠更從容、更適應。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4.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全託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小時候讀的全託幼兒園,她說那時候特別煎熬,每天都盼著父母來看她。

有一天媽媽抽空過來給她送衣服,她說要喝飲料,媽媽給她買了一瓶,她慢慢喝完後說還要,媽媽又買了一瓶給她。那天她喝了五瓶飲料,不是因為她喜歡喝,只是想媽媽能多陪她一會。

每當有朋友問我要不要把孩子送全託時,我都會把這件事講給他們聽。

想把孩子送全託的家長一定要想好,如果是因為工作忙而希望幼兒園幫忙照顧孩子,這樣家長自己的確可以省不少心,但是卻極有可能給孩子留下一個不那麼美好的童年。

從心理的發展來說,3~6歲的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尚不完全具備,他們不明白什麼是忙,也不會明白家長忙工作是為了什麼。

很多孩子甚至會認為,這是爸爸媽媽不愛自己的表現,從而產生一種被拋棄的心理,在親情上也會產生疏離感。孩子的這種心理,對於安全感的建立和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都很不利。

從性格的形成來說,孩子的成長是通過與家庭、幼兒園及社會環境的互動完成的。上全託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幼兒園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度過的,跟家庭及社會環境的接觸相對很少。這樣雖然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但大多數時候都是被硬逼出來的。

送孩子上全託的弊端是不可避免的,幼兒園不像家裡,人手有限,老師難以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這將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語言及情感等身心方面的發展。

要知道無條件的愛和與父母的親密互動,對孩子來說,是每天的必需品。良好習慣和健全人格,都需要建立在關愛和交流的基礎上,更需要依賴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果家長不得不送孩子上全託,一定要給孩子留出充分的適應時間,讓孩子逐步過渡。家長也一定要多抽空去幼兒園看看孩子,並在每個週末接他回家,讓他感到父母仍然時刻在關心自己,不至於產生被拋棄的錯覺。

而且在上全託之前,要多跟孩子聊聊,為什麼爸爸媽媽送他去上全託,並明確告訴他不是因為他不乖,而是爸媽的無奈之舉。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如何為孩子挑選幼兒園

曾經看到有人說:“上了好的幼兒園才能上好的小學,上了好的小學才能上好的中學,將來才有可能考上好的大學。”

這句話完全沒錯,但是在擇園的時候除了幼兒園的等級和口碑還有以下細節要考慮到:

首先,硬件條件要達標。要有寬敞的幼兒活動場所,這樣才不至於把孩子每天都關在房間裡面,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是最活潑好動的。

看幼兒園硬件的時候,要先看幼兒園的操場,看是否有各種適合小朋友運動的器械、有沒有安全的跑道等。

幼兒園的裝飾設計,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每天走進去都能心情愉快。各種用具也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方便孩子們使用。

幼兒園還要重視安全,有專門的保衛措施,有全方位的攝像頭;如果有上下樓梯,樓梯稜角都應包裹。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其次,辦學理念要與自己的教育理念相符。在入學前,可以到幼兒園的網站進行查看,瞭解幼兒園的特點和辦學理念,也能比較出這所幼兒園和其他幼兒園的優劣勢。

在入園前,幼兒園一般會搞一些親子活動,讓家長對幼兒園有更多瞭解和認識。在親子活動中,家長一定要用心傾聽園長和老師們的講話,作為判斷是否與自己理念相符的依據。

再次,上學距離要適中。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舟車勞頓是非常辛苦的。所以,離家遠近也是選擇幼兒園的重要參考因素。如果就近入學的幼兒園還不錯,就沒有必要捨近求遠。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幫孩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

最後,幫孩子挑選一位好老師。一般情況下,在孩子入園的時候,幼兒園老師都會進行家訪。在家訪的時候,家長可以多跟老師聊聊,在溝通過程中仔細觀察老師,從而初步判斷這個老師的情況。

好的老師需要具有愛心、耐心和童心:老師真心愛孩子,願意和孩子一起,能夠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無微不至;俯下身子,願意聽從孩子內心的需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真實需求;有一定的童真童趣,用兒童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成人化的思維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父母不可能陪伴保護孩子一輩子,孩子終有一天要走向社會、融入社會。上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步,這一步需要在父母的幫助才能走的又好又穩。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