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为何不愿突围,却愿投降苏军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为何不愿突围,却愿投降苏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苏德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此战后,德军从攻势转入守势,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苏军倾斜。但是,围绕这场战斗,关于德军第6集团军不准撤离战场的问题,普遍地认为这是德军统帅部犯下的重大错误。小编以为,从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看,这是德军无奈之举,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临时决断。

首先,德军从战争发起开始,就把进攻再进攻作为主要战斗形式,如果把第6集团军撤出战场,德军整个防线就会不战而溃

我们从德军入侵苏联后的一系列战斗中看出,德军统帅部很少下达撤退的命令,原因就是在元首的词典里,苏德战争就是一场赌博,只能赢不能输。因此,当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等一线将领在战斗中请求撤退时,都被元首拒绝,一度还撤销了他们的职务。

由于闪击战是德军快速打击的主要作战样式,德军在制订巴巴罗萨计划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失败和撤退的方案。而战争开始前,德军统帅部就制订了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的策略,哪路战线出现状况都可能让整个计划失败,因此,这种递进式的排兵布阵决定了在战场上的指挥员只能勇往直前而不能选择后退。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为何不愿突围,却愿投降苏军

德军发起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原本没有把苏西南方面军当回事,因为基辅一战,德军轻易获胜,在他们眼里,防守莫斯科的苏军部队才是最难对付的。所以,当保卢斯第6集团军突进斯大林格勒以后,德军统帅部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居然把装甲部队调拨到支援A集团军群,无形中减轻了当面苏军的压力,却把保卢斯放置在被包围的危险境地。

当然,这时候德军统帅部和保卢斯并没有发现苏军在秘密调用强大的预备队增援,以至第6集团军被团团包围以后,他们才发现当初苏军的撤退只是权宜之计,这是朱可夫采取的缓兵之策,先把德军放进城里,然后再关门打狗。

很多人认为,保卢斯有三次脱险机会,都因为统帅部的不准撤退命令而放弃了。实际上,德军从元首到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都明白一个道理,一旦第6集团军选择撤退,对整个战局形势都会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拿元首的话说,保卢斯困在包围圈中,就可牵制几十万苏军的主力部队,为曼施坦因顿河集团军进攻实施策应。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为何不愿突围,却愿投降苏军

另一方面,当年拿破仑进攻俄国,就是因为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导致全线溃败的,这个教训德军统帅部当然铭记在心。而作为攻势正劲的德军来说,突然让保卢斯第6集团军撤离战场,不仅元首的野心受挫,整个德军的士气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元首不让保卢斯撤退的原因之一。

其次,德军的救援并不是一事无成,无论是空中增援还是曼施坦因的顿河方面军解围,德军一直对保卢斯突围抱有希望

一些研究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文章认为,元首不同意保卢斯撤出包围圈,是受戈林和曼施坦因承诺能解围的因素影响,而实际上,戈林的德国空军和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也确实使尽了全力。

当时承担空中补给任务的德军第4航空队,由于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规模太大,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军集团军,每天需要空投给养800多吨的运输量,但德军用于运输的飞机数量有限,不得不使用轰炸机来替代运输机,但仍然满足不了每日空投需要,最多的一天是12月19日,共投入154个航班,空投了262吨物资。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为何不愿突围,却愿投降苏军

虽然德国空军使尽了浑身解数,仍然满足不了地面部队需要,平均每天仅有不到100吨的物资空投地面,好多又因为偏离空投点而被苏军截获。另一方面,苏军的空中打击和地面炮火,使德军的运输机损失惨重,仅空投期间,德军就有488架次运输机被击落。

从地面看,德军统帅部对第6集团军的整体实力还抱有幻想,除了第6集团军是德军中装备最精良和兵员最多的突击集团外,德军的纪律严明和进攻能力也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当保卢斯提出趁苏军包围圈还没形成之前撤出战斗时,元首并没答应他的要求,相反,他指示空军和曼施坦因实施救援,名义上是解救,实际上,他还想让保卢斯和曼施坦因内外夹击,打苏军一个里应外合,可惜的是保卢斯并不买曼施坦因的账,致使突围计划失败。

但是,曼施坦因的救援还是及时和有效的,他的第4装甲集团军不仅离保卢斯只有30多公里距离,甚至还对苏军包围部队形成了进攻优势。只是,曼施坦因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负责顿河集团军群侧翼的罗马尼亚军团战斗力不济,被苏军找到了突破口,从而致使曼施坦因营救计划破产。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为何不愿突围,却愿投降苏军

第三,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被困,除了苏军早有预料防备外,保卢斯指挥犹豫和缺乏战场决断有直接关系

在分析保卢斯处在包围圈中的心态时,人们习惯倾向于他是个保守和忠于职守的人,更多的认为保卢斯只能算个高参,而不应该担当第6集团军的指挥官。但如果我们把保卢斯进攻斯大林格勒前后的过程进行回顾就会发现,第6集团军的被困,不仅是他个人的犹豫不决,还在于他缺乏战场临时决断的勇气。在德军的指挥员中,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有战场不服从命令的个案,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连隆美尔这样的名将同样我行我素,元首对他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一样,当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后准备对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有企图以后,斯大林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尤其是当德军把第4装甲集团军调往A集团军群时,朱可夫就做好了包围保卢斯的计划。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为何不愿突围,却愿投降苏军

除此之外,莫斯科战役以后,苏军在坦克独立成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仅1942年苏军就组建了十多个坦克集团军和多个机械化军,装甲部队力量得到迅速壮大。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力量的加强无形中给突进到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第6集团军形成有效打击。

因此,当保卢斯第6集团军被苏军团团包围以后,无论德军如何拯救,或者保卢斯如何内外突围,苏军都不会给他逃走的机会,因为到了1942年底的时候,苏军的整体实力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对于保卢斯来说,突围是死,不突围也是死,最终只能选择投降。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斯大林格勒战役》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