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谁为正统?

唐朝部队


中国历史上有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正史一般认为:五代为五个正统中原王朝,十国是指为中原周边的割据政权。五代时期是唐宋之间的一段特殊时间。

五代五朝国号由来:

后梁:

后梁太祖朱温,本是黄巢部将,后降唐。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起义军,后因镇压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大唐的覆灭就是此人所为。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梁开平三年(909年)正月,迁都洛阳,因袭隋唐洛阳城,开平五年(911年)改元乾化。龙德三年(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是为庄宗,史称后唐。后梁开始处于劣势,后梁龙德三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末,后唐乘后梁西攻泽州(今山西晋城),派大将李嗣源率骑5000袭郓州(今山东东平),次日清晨占之。后梁启用王彦章为帅,段凝为副帅,调集精兵10万北讨后唐。唐庄宗亲自率军与梁军苦战于杨刘(今东阿)。后王彦章兵败中都县(今山东汶上)被俘斩。923年11月19日唐军达开封城下,开封随即降唐,梁亡。梁末帝自杀。

国号:后梁太祖朱温在起家于河南,曾被唐主封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开封即大梁(战国时魏国首都),还因晚唐时被封“梁王”,故国号为“梁”,为区分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史称“后梁”,因国姓为朱,故又称“朱梁”。

2.后唐:

公元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926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国号:后唐太祖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故李克用沿用李姓,乾宁二年(895年)李克用率军勤王,败三帅,救出昭宗。因功被封为晋王。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此时的晋国是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故李存勖灭后梁后建立“唐朝”,史称“后唐”,以唐正统居之。

3.后晋:

后晋高祖石敬瑭是沙陀人,史上著名的“儿皇帝”,后唐明宗的女婿,此人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来契丹的支援,灭后唐,建立“后晋”。后唐长兴三年 (932),任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明宗去世前后,屡次发生争夺皇位的乱事。石敬瑭看到后梁、后唐皆自藩镇得国,早就觊觎帝位。清泰三年(936)夏,石敬瑭与桑维翰勾结契丹,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幽云十六州拱手献给契丹,另加岁贡帛三十万匹。十一月,契丹主在太原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

国号: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因山西太原春秋时为晋国土地(今山西简称晋也源于此),故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4.后汉:

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并定都于东京开封。948年,刘知远第二子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平之,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国号:刘知远是沙陀人,家世贫寒,冒姓刘氏。刘知远攻入洛阳,灭掉后晋后,刘知远因为冒姓刘氏,故以“汉”为国号,史称“后汉”。

5.后周: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乾祐三年(950年)冬,隐帝刘承祐不甘受将相所制,杀杨邠、史弘肇、王章等权臣,又派人去谋害邺都留守郭威 。郭威当时出镇邺都,督抚诸将,北御辽国。隐帝杀他未成,郭威遂引兵南下,攻入开封,隐帝被乱兵所杀,后汉亡。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后周太祖,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仍都开封。

国号: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虢叔为周文王的弟弟,也是郭姓的受姓始祖)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五代帝王:

①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朱温、朱全忠) 907-912在位

庶人,朱友珪 912年在位

末帝,朱瑱 913-923在位

②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 923-925在位

明宗,李亶926-933在位

闵帝,李从厚934-934在位

末帝,李从珂934-936在位

③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 936-941在位

出帝,石重贵 942-947在位

④后汉(947-950)

高祖,刘暠 947-948在位

隐帝,刘承祐 948-950在位

⑤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 951-953在位

世宗,柴荣 954-958在位

恭帝,柴宗训959-960在位


历史名将录


孟子曾言:“春秋无义战。”这句话对分裂动荡的五代十国同样适用。

自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称帝,到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不过短短五十余载,天下不断更替,竟经历了五个朝代、十余个割据政权!其中大多是少数民族入侵中原,趁乱夺取政权,建立基业。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有野心的人都想过一把“皇帝瘾”,但这些人要么为了实现野心霸业,要么为了荣华富贵,从来没有谁是为了匡扶正统、为了恢复李唐神器、为了天下百姓而建国立业!

在这个纷乱的时代,礼崩乐坏,人伦纲常混乱,谁都想把政权据为己有,为了权力父子兄弟骨肉相残者屡见不鲜,个个都是残忍的利己主义者!无论是“禅让继位”的朱温,还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或是“取而代之”的李存勖,亦或是只会吟诗作对的李煜,都不过是找一堆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说不得是正统明君。

所以,五代十国时期没有谁是所谓的正统或正义,只是一群把天下搅得乱七八糟,让百姓深受战乱之苦的疯狂野心家而已!











壳飞文化


五代十国时期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统,贯穿五代十国时期,先后占据中原地区的梁唐晋汉周也只是势力范围大一些,如果占据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可以当做正统的话,那也只算是名义上的正统。我们现在称呼他们前面都要加一个后字。第一是因为这几个国号在我国历史上被多次使用过,为了区分,第二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发自内心的不认可他们是正统。但如果依据法理的话,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是接受唐朝最后一个皇帝禅让后建国,后梁之后的后晋后汉后周也都是接受的前朝禅让,直到最后后周禅让给了宋,姑且可以算是正统吧。

梳理下五代:

第一个政权后梁907-923年

第二个政权后唐923-936年

第三个政权后晋936-947年

第四个政权后汉947-950年

第五个政权后周951-960年

以上是中原地区先后建立又被灭亡的五个政权,十国主要位于南方(其实北边还曾有个北汉),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军阀,远离政中原,而且势力都不大,也没有多么大的野心,局势相对稳定,通称为十国。

后梁的第一个皇帝朱温,开始跟着黄巢造反,后又背叛黄巢投靠唐朝,逐渐发展成势力很大的节度使后叛乱建国。这个人很没节操。

后唐在后梁建立的时候就是已经是河东的军阀,不过他一直奉唐朝为正统,不承认后梁。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是沙陀族,他父亲当年打黄巢也立下大功。朱温建国后李存勖不服气,没几年就把后梁给灭了,顺手还灭了前蜀等几个小国。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史称儿皇帝,因为这人认了个小他十一岁的契丹干爹,这个人非常的坏,为了能当皇帝去北边契丹找帮手,为了能获得帮助答应把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幽云十六州是啥地方啊,我们的长城所在地啊。这就是这坏家伙干的事。

后汉的建立就是因为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结果契丹南下一通劫掠还建了个大辽,被另一个节度使刘知远也就后汉的开国皇帝给打回了草原,建立后汉。

后周是五代最后一国,开国皇帝郭威原本是刘知远的部下,是后汉的开国功臣,这刘知远建国后忌惮郭威,要灭他满门,结果逼得郭威举兵造反灭了后汉。郭威死后将皇位传给柴荣,后周还是很不错,如果柴荣多活几年,可能中国历史就成了四代十国了。柴荣死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接受后周禅让建立宋朝。


景玉镖局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更偏向于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央王朝。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中国古代以正统史观为主,因五代建立于中原地区,占据着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区,以正统自据,故后来的史学家著五代史。而十国及其余政权被称为割据势力。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北宋所灭。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从后唐时代开始形成的五代正统观,是把朱梁排斥在外的,直到后周太祖才宣称承认朱梁正统。宋人对于五代正统的认识,因应着时代的需要,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变化过程。北宋前期,宋人对五代的历史地位总体上倾向于肯定,但在如何看待朱梁的正统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北宋中叶的儒学复兴运动彻底颠覆了五代正统论,以致后来人们连“五代”一名也不肯认同。但南宋以后,十国之一的南唐却因为某些机缘很受后人看重,甚至被视为五代十国时期天下正朔之所在。 传统的五代史观很少强调五代诸国的华夷之别,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 其一,在中国人传统的华夷观念中,华夷界限通常是文化而不是种族;


论经典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北宋所灭。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从后唐时代开始形成的五代正统观,是把朱梁排斥在外的,直到后周太祖才宣称承认朱梁正统。宋人对于五代正统的认识,因应着时代的需要,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变化过程。北宋前期,宋人对五代的历史地位总体上倾向于肯定,但在如何看待朱梁的正闰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北宋中叶的儒学复兴运动彻底颠覆了五代正统论,以致后来人们连“五代”一名也不肯认同。但南宋以后,十国之一的南唐却因为某些机缘很受后人看重,甚至被视为五代十国时期天下正朔之所在。 传统的五代史观很少强调五代诸国的华夷之别,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 其一,在中国人传统的华夷观念中,华夷界限通常是文化而不是种族;


渊源历史小课堂


看谁是正统,主要还是看是谁写的历史。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

五代后的胜利者是北宋,北宋是从后周的手里夺来的,北宋必须要写周是正统,不然他自己就不是正统。所以,在北宋写的史书中梁唐晋汉周就是正统,也必须是正统。如果是南唐最后胜利了,正统就是南唐。

其次,五代,梁唐晋汉周都是在中原复地建国,从地理位置上也是正统。

还有就是,后梁是从唐手中,夺来的,也算是正统的传递。

还有华夷之辩等等,都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看是谁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