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惠东将新建8所公办学校 预计可增学位2.3万个

深秋时节,惠东县西枝江中学内书声朗朗。崭新的校舍里,学生们肆意奔跑、快乐成长。据介绍,西枝江中学占地4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目前教学区已经全部完成,并于今年9月开学招生,同时运动场正在抓紧施工,预计本月可以投入使用,学生宿舍及饭堂项目以及教师宿舍主体已封顶,预计明年秋季开学时可以投入使用。实际上,西枝江中学是近年来惠东县唯一新建的公办中学。它的建成,彰显了惠东县委县政府提高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心。日前,惠东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惠东县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据介绍,惠东县计划投入11.75亿元,用于新建公办学校8所、改扩建校舍22栋,完成后预计可增加学位2.3万个。

好消息!惠东将新建8所公办学校 预计可增学位2.3万个

◎硬件设施

  西枝江小学、平山第八小学年底动工建设

  惠东县教育局局长赵有庆介绍,该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各级政府积极整合财力、物力等各类发展要素,向教育教学工作倾斜,近3年来累计投入近10亿元改善办学条件,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近年来,惠东县先后组织完成了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创建了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示范县、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并荣获市教育督导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今年高考首次实现“双突破”(即本科上线人数突破3000人、入围率突破50%)。

  赵有庆说,接下来,惠东县将继续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未来几年,计划投入11.75亿元,新建公办学校8所、改扩建校舍22栋,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增加学位2.3万个,学生宿舍床位5000个,为惠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重返一流行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惠东县已经缓解惠东县城华侨城片区初中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新建了惠东西枝江中学。同时,也解决县城小学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年底将动工新建西枝江小学、平山第八小学。投资2.2亿元启动西枝江小学、平山第八小学的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县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进。西枝江小学选址在原平山三中旧址,占地12500平方米,按36个教学班的规模进行设计;平山第八小学选址蕉田社区环城北路旁,占地20200平方米,按36个教学班的规模进行设计;目前已经完成了图纸设计、施工图审核、预算等前期工作,预计2021年秋季开学招生,可增加小学学位3240个。

  近年来,惠东县致力通过改扩建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和大班额问题,如投资1.1亿元改扩建平山飞鹅中学、平山第二中学、平山第五小学、大岭新村小学、吉隆中学、吉隆中心小学、黄埠中学、铁涌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的校舍。目前已完成图纸设计,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核和预算编制工作,计划明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可增加学位5700个。

  另外,惠东县正在推进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增加投入9463万元进行白花中学、盐洲中学、安墩洋潭学校、多祝三中、铁涌中学、白盆珠新庵学校等6所学校的宿舍、饭堂建设,推动梁化中学、平山潭公中学、白花联进中学、吉隆石湖头小学等薄弱学校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预计可增加学生床位1860个,增加学位1000个。筹划一批学校项目建设:准备启动平山第四中学、平山第九小学、大岭第一中学、大岭第二中学、大岭第二小学的建设工作。目前,项目选址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土地权属确认等前期工作。

  ◎教师队伍

  已建成3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

  近年来,惠东县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结合教育形势发展,开展了系列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对标新时代新要求,重点抓好教师理念的更新和热点问题的整改。通过抓学习、签订承诺书、征文演讲比赛、宣誓活动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等形式,不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

  抓好教育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以组团到高等师范院校现场招聘的方式,公开招聘国家重点师范院校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为改善乡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较老化、教育理念落后的师资现状,惠东县实行新招聘教师定期服务农村教育的办法,将新招聘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同时,认真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吸引了一大批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有效优化了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

  制订了《惠东县教师继续教育五年工作规划(2016-2020年)》,落实经费保障,除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外,要求各中小学校按照公用经费不低于10%的标准用于教师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校长)参加省、市、县级及校本培训,尤其注重乡村教师和乡村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认真落实学历提升补助规定,对所有取得学历提升资格的在职教师给予学费补助,近年来,共有近2000名教师实现了专升本、本升研的学历提升。

  另外,惠东县抓好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重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目前,全县有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3个、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19个,利用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通过组织县级示范课、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会、线上线下班主任工作论坛、赛课比武、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更好地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实现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惠东县大力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目前,该县第一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有25名,名师工作室成员有172名。

  ◎惠民举措

  全市率先成立县级教育慈善会

  近年来,惠东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政策,遵循“属地管理,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原则,依法规范阳光招生,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稳妥有序完成,确保了全县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正、公平的入学权利,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惠东县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惠东县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年)》全面实施,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落实责任包干和倒查措施,扎实推进平山、大岭中心区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适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入读率。通过学籍系统班额设定等控制措施,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班额按照省、市要求总体基本上控制在55人以下,基本消除了大班额现象。

  全面公开招生入学信息,加强招生政策宣传,严格执行阳光招生政策,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阳光招生政策,坚持凭户口、按居住地分片划区招生,确保了户籍适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就读公办学校问题。

  保障特殊群体子女入学,畅通社会群众诉求渠道。本学期惠东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军人及复员退伍军人、环卫工人、孤儿及单亲家庭等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特殊群体子女共64人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接下来,该县将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工程建设,提供更多优质学位,进一步提升适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入读率。同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政策,保障适龄儿童公平享受教育。该县今年为全县4127人次建档立卡学生发放生活费;13672人次学生发放各项资助金;1367名贫困大学生新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去年,率先在全市成立县级教育慈善会,发出教育教学奖励金803万元,全县已有8个镇(街、管委会)相继成立了教育慈善组织,各镇、村也通过各种形式,发动乡贤进行捐资助学,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目标任务

  探索建立校长末位淘汰竞争机制

  在教育质量方面,积极开展教研教学管理工作视导活动,推进中小学联片教研,创建县级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一系列工作,惠东县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各学校形成了以抓教学质量为主线,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今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本科入围率达52%,尤其是惠东高级中学本科入围率接近90%。同时,推动了民办与学前教育有序发展。加大民办学校扶持力度。推动民办教育实行特色发展,将民办学校按照公办学校待遇进行同步管理,公平有效发挥各级奖补资金对民办教育扶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建成了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碧桂园十里银滩学校、巽寮正泽学校等一批高端优质民办学校。推进镇级公办幼儿园建设。按照惠东县人大九届《关于加快我县镇级公办幼儿园建设议案办理方案》工作要求,该县16个镇(街、管委会)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并且县政府每年专门安排701万元专项经费保障镇级公办幼儿园运作。

  接下来,惠东加快推进惠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抓紧完成该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研室、电教站相关职能和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将该县教师培训和教科研转型升级,实现县域内教科研训一体化,做到管理统一、资源共享、信息贯通、精准施训、提高效益,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同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工作,推动县内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完善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管理考评办法,激发办学活力。探索建立校长末位淘汰竞争机制。同时,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奖教奖学机制,通过加大政府奖励力度,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重奖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黄少卿 通讯员叶衍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