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忽闻协定说班师,十万儿郎涕泪时;忍辱不堪回首望,城楼不见汉家旗。

这是一首刻在长城上的无名诗,描写的是中国军队在长城一带英勇抗击日军,但是蒋介石却和日本人签订了《何梅协定》,命令部队由抗战前线撤往后方,广大官兵义愤填膺离开长城一线的悲壮景象,其中一个官兵写了这首诗,并将这首诗刻在了长城上。我们先来看看《何梅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

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1935年春,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蒋介石和其幕僚认真研究分析当时的形势,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和日本开战,中国将有亡国的危险,自己的统治也将土崩瓦解,如若日本的条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和日本谈判讲和。

而当时日本由于对全面侵华准备不充分,便采取了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在经济上加紧掠夺华北资源,在政治上制造分裂,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绥远)“防共自治运动”,旨在通过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方式而达到完全占领华北目的。

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于是日本也希望和中国进行和平谈判,1935年5月29日,日本驻屯军参谋长洒井隆和驻华使馆武官高桥坦开始与中国方面的何应钦交涉。之后,在日本步步紧逼之下,国民党派何应钦和日本谈判,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政府屡屡退让,中日双方经过4次交涉而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让中国人蒙受耻辱的《何梅协定》。

由于签订协议的双方是中国的何应钦和日军的梅津美治郎,所以这一协定史称《何梅协定》。何梅协定的内容有很多,其中有几条非常令人愤慨。

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一是将于学忠等抗日将领罢免。二是禁止一切排日活动。三是第51军、第25师撤退河北省外,解散第25师学生训练班。

国民革命军第25师是长城抗战中的中坚力量,师长为关麟征、副师长为杜聿明。他们都是坚决抗日的将领。当听到部队将退出北平的消息后惊呆了。

关麟征在长城抗战中,他在古北口身中5块弹片差点牺牲,他的事迹一时间广为传播,受到很多爱国青年的尊敬,被誉为抗日名将,听到部队即将撤出北平的消息后,他立即给蒋介石发去一份电报:

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如果我军不战而退出北平、河北,将会对委座威信有很大影响。

应该说关麟的意见是对的,如果部队撤出北平将在舆论上陷入很大的被动,但蒋介石根本不是一个战略家。几乎就在关麟征发出电报的同时,他在北平宣武门外下斜街第25师的司令部里,也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

第17军第2师开往徐州,第25师开往洛阳,即日撤出北平。

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想不通,但是蒋介石的命令他不敢不执行。于是在司令部里召集团长以上的军官开会,关麟征在会上宣读了《何梅协定》有关军队南撤的内容和蒋介石的有关命令后,沉重地说:

“诸位兄弟,该说的我和光亭兄都已经说了,但这是委座亲自下达的命令,我们除了忍辱负重地撤出北平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选择......”

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关麟征说完,会议室里大家都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说话,忽然一阵抽泣声打破了宁静,这情感的爆以的影响了众人,顿时哭声一片,然而谁也改变不了决定。

这天晚上,关麟征和杜聿明率领第25师官兵,迈着沉重的步子,悄悄地退出了北平。

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25年之后,杜聿明在一篇回忆当时部队撤出北平的文章中,曾这样哀哀地写道:

“部队在长辛店登车时,许多人遥望北平,悲愤地说‘美丽的古都,就这样拱手送人,这真是中国军人的奇耻大辱!’,我含泪登上了列车。”

关麟征宣读蒋介石命令后哭声一片,杜聿明说是奇耻大辱,含泪登车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