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一走進坐落於牟平的雷神廟戰鬥遺址

腦海裡便浮現出

當年膠東軍民對日作戰的激烈場面

在雷神廟戰役中

戰士們團結一致

以劣勢裝備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那段崢嶸歲月讓我們銘記

今天,讓我們跟隨筆者一起走進雷神廟

重溫那段不朽的紅色記憶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滄桑湮滅不了雷神廟

她是時光深處永遠抹不去的紅色記憶……

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散文

作者 / 李鎮


我所見過的印象最深的廟是牟平城東南的雷神廟。我認識牟平就是從雷神廟開始的。

清晨,霞光流淌。雷神廟在周圍林立的高樓掩映中頑強地抻直了腰身,積滿塵世滄桑的簡樸四合院,在陽光裡顯得格外安詳。它像一個與浮華相悖的老者,執著地守望著歷史的窗口。

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走進雷神廟。我總覺得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夠在塵埃和斑駁罅隙中捕捉那些漸行漸遠的身影,才能聆聽那些煙雲氤氳中搖曳的聲響。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輕輕叩開雷神廟厚重的木門,在狹小的院落裡徘徊。一塊石碑赫然在目。石碑上鐫刻的是全真道士馬鈺的《琴操·歸山操》。“能無為兮無不為,能無知兮無不知……”

隱約中,一群人引著一陣陣酣暢淋漓的歡聲笑語逶迤而來。那是八百五十多年前牟平的一場曲水流觴的醉。

那時候,我腳下的土地上還沒有雷神廟。那時候,我眼前是一座美輪美奐的私家花園。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這片花園名叫範園,是金代牟平進士範懌的私家田宅。花園裡“奇葩異果,藤架芳叢,靡不可人。最為嘉處,有亭翼然,號曰怡老。”(元《重修玄都宮碑記》)。清代翰林庶吉士楊維喬曾有集唐詩讚其秀美:“山翠近南深,鳴騶亦屢尋。晴花送遠日,香氣滿幽林。人事空懷古,風流獨至今。賞稱佳麗地,隨興欲抽簪。”

金元時代的動盪時局,似乎和範園沒有多大關係。宜人的景緻,好客的園主,這裡儼然是一隅桃源淨土。範懌經常和好友馬鈺、高巨才、雲水寺和尚竺律等人在怡老亭裡賞花飲酒、吟詩作賦,通宵達旦,逍遙自在。

金大定七年(1167年)陰曆七月十六那天上午,秋高氣爽,惠風和暢。有一個“竹冠弊衣攜笠”的道士徑自闖進範園。這個人名叫王重陽,陝西咸陽人士,道教全真派的創始人。當時,“弱冠修進士舉業”的王重陽在陝西傳教佈道,舉步維艱。苦悶中,受人點化“速往東海,丘、劉、譚中有一駿馬,可以擒之”(白如祥輯校《王重陽集》,下同)。那裡有“七朵金蓮結籽”,那裡“將有萬朵玉蓮芳矣”。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道教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

那時候,貞元年間進士馬鈺,在牟平軍中攝六曹事。他家資頗豐,號稱“馬半州”。豐衣足食時,他一直在尋找清靜無為、超凡脫俗的精神寄託。

那天,在範園,二人相見,禮揖而罷,問應之際,歡若親故。王重陽看到怡老亭牆壁上馬鈺題詩,詩中有“沉醉無人扶”語句。他笑著對馬鈺說:“吾不遠數千裡而來,欲扶醉人。”

王重陽的到來,使範園很快演化為牟平講道禪玄聖地。樂善好施的範懌索性把院子贈給馬鈺,並在園中修建了一座玄都觀。王重陽棲居在此,潛心佈道,創立了“三教合一”的全真教,並收馬鈺、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譚處端、劉長生、孫不二七人為徒,後稱“全真七子”。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昆嵛山煙霞洞“全真七子”石像

時光流轉,到了明崇禎年間,牟平久旱無雨,知州饒鐙心急如焚,按照慣例率領大小官員一干人等到城南金龍山龍廟祈雨。返回途中走到範園附近,天氣突變,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一場期盼已久的大雨如願而至。饒鐙欣喜若狂,跪拜雨中,當即許諾給雷神修廟。之後不久就在範園東邊修起了如今眼前的雷神廟。

八百多年後的今天,駐足雷神廟,王重陽,全真七子以及範園逐漸隱逸在縹渺的歷史長河裡。但我依然能感受到那次“王馬會”的明媚陽光。

我眼前的《琴操·歸山操》石碑用文字形式記錄了時光飛逝的影子,而雷神廟裡一塊鐵皮板卻以不到一平方身軀上的138個彈孔述說著一段氣壯山河的民族正氣歌。

1938年2月13日。

黎明前的黑暗中,有一個年輕人率領一支剛剛組建的隊伍悄悄逼近日偽盤據的牟平城。這個年輕人就是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他帶領的“第三軍”一大隊和特務連兵分三路奇襲牟平城。這是“第三軍”組建後的第一場戰鬥。

那次戰鬥進行得很順利,理琪帶領戰士們攻進號稱“銅牆鐵壁”的牟平城,俘虜偽軍一百餘人,繳獲槍支近百支,抓獲偽牟平縣長宋健吾和公安局長王紫巖。上午十點鐘,我軍對俘虜進行教育後,大部分都釋放了。之後,押解宋健吾等幾個主要官員,攜帶著繳獲的槍支彈藥撤退到雷神廟休整。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理琪畫像

理琪、林一山、宋澄等人在廟南倒廳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下步工作方案。會議開了兩個多小時,期間日軍飛機三次在牟平城上空盤旋偵查。敵機第二次飛臨時,理琪果斷命令大部隊先行轉移,會議繼續進行。此刻,雷士廟裡剩下20多人。

中午十二點,駐紮煙臺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百餘人在飛機掩護下,乘汽車奔襲牟平,包圍了雷神廟。理琪指揮幹部戰士以廟堂正殿和東西兩廂為依託,與多出數倍的日軍展開了殊死鬥爭。

下午兩點多,一直陰霾著的天空飄起了簌簌雪花,天氣愈發陰冷。激戰中,理琪沉著指揮,冒著槍林彈雨,來回奔馳。突然,一排槍打來,他連中三槍,到在血泊裡。大家連忙把他搶救到夾道里。理琪傷勢很重,口吐鮮血。但他忍住傷痛,堅持指揮,並鼓勵戰士們樹立必勝信心。特務隊長林梓林爬上院牆,向西南方猛烈射擊,吸引敵人火力,不幸壯烈犧牲。林一山的手腕和腿部多處受傷,鮮血順著褲腿流滿鞋子,走起路,發出“咕嘰咕嘰”聲響,但他依然堅持戰鬥。神槍手胡秀山沉著迎敵,彈無虛發。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彈痕累累的雷神廟碑

戰士們頑強奮戰,打退了日軍的一次次瘋狂進攻。黃昏時分,窮兇極惡的敵人投擲燃燒彈燒燬了南倒廳,熊熊的大火形成一道火牆,遮天蔽日。烈火濃煙中,南倒廳轟然倒塌,我軍正面完全暴露在敵人面前。萬分危急之際,增援友軍及時趕到。宋澄組織大家從雷神廟後門趁機順利突圍。走到離雷神廟南二里的安全點時,理琪以身殉國,年僅三十歲。

雷神廟戰鬥,打響了膠東抗戰第一槍。雷神廟戰鬥打破了日寇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鼓舞了膠東人民的抗戰鬥志,奠定了膠東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2015年9月3日,北京。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一位耄耋老人坐在老戰士方隊的受閱車上,他用被子彈打穿的右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個經典瞬間感天動地。

2016年2月7日,猴年春晚。當《將軍與士兵》小品結束後,這位百歲老人在三軍儀仗隊戰士簇擁下,在輪椅上站起來向全場觀眾敬禮。這一幕國人為之動容。

這位老人就是當年參加過雷神廟戰役的張玉華將軍。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左二為張玉華將軍丨資料圖

張玉華參加過著名的天福山起義。雷神廟戰鬥時,他是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一大隊一中隊指導員。是他在槍林彈雨中親自把負傷的理琪背出雷神廟,是他連開五槍擊落不可一世的日軍飛機。

2005年8月,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張玉華重返當年戰鬥過的地方。

他靜靜走遍雷神廟的每個房間,雙手顫抖地一遍遍摩挲著那塊遍佈彈孔的鐵皮雨搭子和那把生滿鐵鏽的步槍,眼含熱淚地說:“一看到它們,那激戰的槍聲好像就在耳邊。”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時光深處的雷神廟」

在理琪遺像前,張玉華久久佇立。他不住哽咽,老淚縱橫。“老首長身負重傷還激勵著戰士們奮勇殺敵,沒想到他沒能看到我們勝利的那一天。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存留在我的心中。”

雷神廟戰役後,張玉華跟隨部隊走出膠東,轉戰南北,縱橫四海。從一個稚氣未脫的游擊隊小戰士成長為功勳卓著的共和國將軍。離休後,張玉華紅心不老,餘熱生輝,投身慈善事業。他先後多次向災區和困難群眾捐款,並擔任多所學校輔導員。他被人們親切稱為“慈善將軍”,入選“中國好人榜”。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人,一個共和國老兵向祖國和人民交出的合格答卷。

在雷神廟,那些閃亮的名字被永久銘刻在時光深處,閃爍在那些不朽的篇章裡。

雷神廟不僅僅是一座簡單的廟,她是歲月寫下的表記,她是一本無法釋懷的歷史教科書,她是一首蕩氣迴腸的民族史詩。

滄桑湮滅不了雷神廟,她是時光深處永遠抹不去的紅色記憶……

丨聲明:部分圖片轉自公共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