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老舍《住的夢》


北京的秋天裡,總有那麼一兩個週末會被金燦燦的銀杏刷屏。於是像我這樣一到週末就賴在家懶得動的傢伙都按捺不住出洞了。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 一點點歷史

北京有很多古老的銀杏樹。據說從唐代起,寺院中的僧侶就開始種植銀杏樹,替代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菩提樹。最著名的潭柘寺的“帝王樹”,種植於唐代,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西山大覺寺的“銀杏王”,植於遼代,也已經有近1,000年的歷史。如今在北京的寺院和宮殿都不難找到古銀杏樹的身影。

因為銀杏好看又好成活,在最近幾十年也被廣泛種植在城市街道。在北京這樣春天和秋天總是轉瞬即逝城市,每年短短兩三個星期的金黃總是格外讓人驚喜。

日壇公園&建外使館區

要說北京的銀杏,我一定會首先推薦日壇公園和建外使館區。

中學開始住在日壇公園旁邊,印象中每天上學都會經過的建國門外使館區是北京為數不多沒發生過太大變化的地方。即使到現在,在銀杏葉黃得最好看的日壇東路南段和秀水南街東段,也很少看到拍照的遊客,只有附近的居民,慢悠悠遛著在落葉堆裡撒花兒的汪星人。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除了銀杏之外,這裡還可以找到綠色的松樹、橘色的柿子、紅色的楓葉、紫紅色的爬山虎......可以滿足對秋天色彩的所有想象。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此處缺少一排熟透的柿子樹)

和建外使館區隔了一條光華路就是日壇公園。日壇是明清帝王祭祀大明之神的場所,從明隆慶元年(1567年)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之後就荒廢了。所以現在的日壇公園除了中間的祭壇和旁邊的一小部分古建築之外,更像個加大版的街心花園。

日壇公園的銀杏樹在靠近東邊的圍牆處種了長長一排,不過更有年代感的其實是北邊的幾株。在北邊的圍牆附近還有一隻特別精美的贔屓馱著一塊康熙題字的石碑。石碑原本在廣渠門外和碩顯親王富壽墓,後來修建工廠和小區石碑就被搬到了日壇公園。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雖然這兩年日壇公園也比以前熱鬧了許多,不過比起銀杏季節人比樹多的“著名景點”,還是很愛日壇公園的小清新。

天壇公園

不過其實提起明清時期的皇家祭壇,比日壇更先被想到的一定是天壇和地壇。

眾神之中天神最大,所以在北京明清時期的皇家祭壇中,天壇自然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最初是天地同祭,一直到清嘉靖年間才在安定門外修建地壇,天地壇變成只用來祭天。天壇的建築,大多是按照當時皇家最高等級的規制而建,把典雅又奢華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早在1998年,天壇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天壇公園的樹木以松柏和槐樹居多,三五百年的柏樹槐樹隨處可見,銀杏其實不太成規模。不過從北門進入公園,徑直穿過北天門,以祈年殿作為背景,齊刷刷出現兩排黃黃的銀杏。雖然不像西天門的槐樹繁茂到圍出一條走廊,但是擁有了作為北京象徵的祈年殿,還有什麼可貪心更多的呢?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公園東西門附近也各有一小片銀杏,今年去得有些晚,葉子已經被吹落得七七八八。樹幹上“準古樹”的小鐵牌,標記著這些天壇銀杏樹有一點不同的身份。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中國城市的標配,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個叫“中山公園”的公園。北京的中山公園位於故宮的西南,原本是明清兩代的社稷壇,和故宮東南的太廟(我們習慣叫它“勞動人民文化宮”)一起代表了“左祖右社”的禮制。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靈柩停於園內的拜殿,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堂”進行公祭,從1928年開始這處皇家園林就被改名成“中山公園”。

北京中山公園最著名的其實是春天的鬱金香展,每年四五月份都有半個朋友圈出現在中山公園,發回“好像在荷蘭”的照片。

“銀杏大道”正對五色土祭壇,雖然十幾棵銀杏樹只有幾十年歷史,但因為修剪得好,兩邊的樹枝交織如同一段隧道,遠遠就看到一片誘人的金黃。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除了銀杏大道之外,公園西門附近還有一片銀杏,和園裡的紅牆碧瓦相映成趣。很多城市都有的銀杏,搭配上北京的建築才會有北京的味道。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離開的時候路過故宮角樓,城牆下也有那麼幾棵銀杏,簇擁著角樓的金色琉璃瓦屋頂好看極了。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皇城根遺址公園

故宮的東面兩條名字很特別的小馬路,一條叫河沿(兒),一條叫池子,以故宮東華門前的東華門大街為界,南邊叫南河沿和南池子,北邊叫北河沿和北池子。這兩條街在明清時都是皇城內的御街,緊鄰北河沿大街東側就是500年前明皇城牆。

當然隨著城市的發展當年的城牆早不復存在。最近十幾年這裡才被整修成公園。

因為種下的時間短這裡的銀杏還細細的,但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也很好看。大部分時間這條銀杏小路都只能看到寥寥幾個行人。逃離了東華門前的人從眾,想要只有你和銀杏同框的照片,選這裡就沒錯了。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三里屯東五街

東直門外的使館區建得比前面提過的建國門外的晚一些,所以建國門外叫做第一使館區,東直門外是第二使館區(當然現在還有了亮馬橋附近的第三和東壩的第四)。比起建外當年社會主義兄弟們的大宅大院,東外使館區的佈局其實感覺有些侷促。

因為銀杏樹一夜走紅的三里屯東五街就屬於這片使館區,這裡的銀杏比日壇東路的長得繁茂。雖然在一年裡的大部分時間這裡的街道都像建外一樣安靜又嚴肅,但到了銀杏的季節就成了不同的光景。如果執著於這片風景,挑一個工作日來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五塔寺

五塔寺在北京動物園北門外一條很窄的小馬路旁邊,小馬路窄到無法承受成為網紅之後在銀杏季節蜂擁而至的車流。

五塔寺原本是建於明永樂年間的真覺寺,寺中石塔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明永樂年間印度僧人班迪達來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一幅印度式金剛寶座塔式樣的畫。明成祖和這位印度高僧談得十分投機,封他為大國師,在西直門外為他修建了真覺寺,後來又按照班迪達帶來的樣式在寺中修建了金剛寶座塔。清乾隆年間寺院作為為皇太后祝壽的場所經歷過幾次大規模的修繕,但從清末開始寺院逐漸衰敗,到了民國初年就只剩下金剛寶座塔的底座和五塔中的一塔屹立未倒了。

所以五塔寺的石塔,一眼看過去就覺得充滿濃郁的異域風情。

石塔門前有兩棵很有規模的銀杏樹,據說與塔同齡,這樣算下來也有超過500年樹齡。正是這兩棵銀杏為五塔寺吸引了大批遊客。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塔基上刻滿了形態各異的佛像,說是全北京最精緻可能也不為過。即使不為銀杏,只看塔也值得跑這麼一趟呢。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 它們的位置

文中提到的地點位置如下:

北京の秋~一隻土著的銀杏路線

① 日壇公園&建外使館區 ② 天壇公園 ③ 中山公園 ④ 皇城根遺址公園 ⑤ 三里屯東五街 ⑥ 五塔寺

如果不喜歡去景點,很多街道旁邊也種了相當規模的銀杏,比如長安街沿線、北二環、車公莊大街,在11月初都有特別美貌的金黃色。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節,秋天的北京歡迎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