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梗塞等)是影響健康的頭號殺手,並且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眾多。人們已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菸、飲酒、高脂飲食等)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但氣溫(氣候變化)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人們還認識不足。

影響有3點

眾多研究發現,氣溫(氣候變化)對心腦血管病的影響主要有以下3點:

1.短期波動影響大

有研究表明,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係為,當溫度低於或高於某一臨界溫度時,隨著溫度的降低或升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升高。可見,氣溫急劇變化與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當氣溫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時。

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人的正常體溫是通過機體調節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來實現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的溫度調節能力和溫度敏感性均較差,這就使老年人維持身體正常體溫的能力降低,導致暴露於高溫或低溫中的危險性增加,而患有心腦血管病或循環系統障礙的老年人則更為嚴重。這是因為,一方面,老年人處於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時期,自身調節功能又難以跟上突然的氣候改變,面對短期內氣候變化,承受力弱,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對於已有心腦血管疾病潛在危險的老年人,其動脈硬化、血管彈性下降以及各種臟器功能減退,對氣候驟變的耐受性更差,極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加重與惡化。

2.四季影響各不同

有人對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在控制汙染物情況下,春夏秋冬四季,當日平均氣溫對心腦血管疾病急診影響最大,平均氣溫每升高1℃與心腦血管疾病急診的比值比分別為1.282、1.027、0.661、0.960。

在春季,由於天氣忽冷忽熱、晝夜溫差大,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人是一種恆溫動物,遇到氣溫變化時,有個適應的過程,在天氣忽冷忽熱時,年老、體弱的人難以適應氣溫的急速變化,便會發生不良的生理反應。這是因為,一冷一熱極易導致血管痙攣,血管收縮強烈,造成血壓波動大,血管的耐受性一時不適應,就應十分當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在夏季,由於天氣炎熱,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受夏季高溫的影響而死亡。有研究發現,高溫期心腦血管疾病平均日死亡數是非高溫期的1.92倍。老年患者全身機能狀況衰退,皮膚鬆弛乾燥、缺乏彈性、皮下脂肪萎縮變薄,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減弱;老年人對氣溫的變化和出汗等水分缺失不敏感,如不及時補充水分,會使得血液黏稠度增高,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如腦梗塞或心肌梗死)的發生。夏季的高溫熱浪對60~80歲的老年人群危害較大。

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在冬季,由於天氣寒冷,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氣溫較低時,寒冷會刺激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使血液流速減緩,容易形成小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或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塞等疾病發作。同時,在寒冷刺激下人體內激素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從而引起血管痙攣、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誘發心肌梗死、腦梗塞。此外,隨著氣溫驟降導致人體血管收縮,血壓突然升高,原來硬化脆弱的小動脈承受不了強大的內壓,引起血管破裂,發生腦出血。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多發季節,心肌梗死、心衰、心源性猝死、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在冬季復發的概率比其他季節要高出2~3倍。

3.熱島現象需留意

在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下,城市居民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高於郊區農村。由於城市建築物對風的阻擋、人口集中、交通擁塞、大氣汙染等因素,使得城市平均氣溫高於郊區。通常人在環境溫度高於28℃時多有不適感;在高溫環境下,可出現煩躁不安、精神波動、失眠、疲勞、中暑、疾病加重等狀況;如果氣溫持續高於36℃,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則明顯上升。在夏天高溫季節,人們的體溫調節系統處於“超負荷”狀態,感受“熱壓迫”,增加死亡的危險。有研究顯示,促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危險增加的日最高氣溫臨界值為36 ℃。當然,死亡往往有一定的生理原因,單純受熱致死的是少數。但炎熱天氣可使原已受損系統的負荷增加,成為促成死亡的外因之一。上海市的研究表明,1998年的熱浪期間,平均最高日死亡數是非熱浪日的3倍。

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應對有7招

那麼,該如何有效防止氣溫對心腦血管病的影響呢?不妨注意以下幾點:

1.在夏季熱浪來臨時,城市應採取熱浪預警,並改善居住環境,如增加空調使用、增加綠地面積等措施,以預防熱浪對身體造成的損害(編者注:熱浪來襲時不可能馬上改善居住環境,增加綠地面積,關健是平時就注意採取防範措施,做到未雨綢繆)。

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2.在寒冷天氣,注意保暖,使身體適應氣候的變化。春天和冬天更不要隨意減少衣服。

3.及時瞭解和掌握天氣預報。0℃氣溫對於心腦血管患者來說是一個危險溫度,可當作年老體弱者的警戒溫度。當氣溫驟降至0℃及以下時,最好能經常測量自己的血壓,按時服用降壓藥,保持血壓穩定,在醫生指導下適量增加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活血藥,使血液稀釋,血管通暢。

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4.對有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患者,一經發現應引起高度重視,並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有規律的服藥治療。

5.心腦血管病具有發病急、難以預測的特點,但發病前也會出現一些先兆症狀。如果突然出現肢體麻木無力、行動困難、視覺障礙、頭暈、頭痛、意識障礙、失語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6.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包括戒菸戒酒,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纖維膳食,如粗雜糧、米糠、麥麩、幹豆類等。

7.注意勞逸結合,進行一些體育鍛煉,選擇運動強度較小的方式,如打太極拳、原地跑等,以促進血液循環。注意,劇烈運動會使血壓增高、心率增快、血小板聚集,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發生猝死,需要提高警惕。

忽冷忽熱愛感冒?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受不了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