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續賓傳》:一部致敬之作

《李續賓傳》:一部致敬之作

文丨莫美

《李續賓傳》,是我向家鄉先賢的致敬之作。

我對李續賓敬意的產生,有一個過程。很久以前,我以為李續賓是一個鎮壓農民起義的干將、幫兇,一個反面人物;後來,湘軍研究熱興起,我以為他只是一介武夫,有勇無謀,剽悍而已;十餘年前,讀完三卷《李忠武公遺書》,讀了曾國藩、胡林翼等與他往來的書信,讀了錢基博《近百年湖南學風》等書籍,並多次到其故鄉走訪之後,才知道他是一個“實有古名將之風”的文武全才,並油然而生敬意。敬意成為動力,推我挖掘史料。史料不斷增加,敬意也就不斷加深。《李續賓傳》,就是這種敬意的結晶。

我認為,在湘軍研究中,李續賓是一個被嚴重低評的人物。

湘軍將帥若分而論之,則曾國藩、胡林翼、駱秉章、左宗棠等是帥,羅澤南、李續賓、曾國荃、彭玉麟、楊載福、鮑超、王錱等是將。儘管李續賓、曾國荃等也稱戰區主帥,但相對而言,歸入將列準確一些。在湘軍諸將中,我認為李續賓應為第一將,理由主要有三:

首創團練,孕育湘軍。追根溯源,湘軍源於團練。李續賓是當時最早創辦團練的人,咸豐皇帝稱其“首倡團練”。道光十九年(1839),他就在龍山腳下辦成了橫跨湘鄉、邵陽兩縣的團練。道光二十九年夏天,他組織團練參與收復新寧縣城。咸豐三年六月,他與朱孫詒、羅澤南等率湘勇1200人赴援江西,在南昌城外,湘勇整編,李續賓統右營及餘勇近800人,羅澤南統玉字中營360人,正式命名為“湘軍”。李續賓實為湘軍創始人之一。

攻佔樞紐,奠定勝局。李續賓從軍7年,大小600餘戰,克城40餘座,特別是攻佔九江,奠定了湘軍戰勝太平軍的基礎。咸豐六年二克武昌,胡林翼稱之為“聖功”,是“生我楚人”。特別是咸豐八年四月攻佔九江,扭轉了整個戰爭局勢。史家研究認為,太平天國興亡以天京事變為分水嶺,清軍勝敗以九江易手為分水嶺。湘軍攻克九江後,實際勝局已定。即使遭遇三河之挫,也只是影響進程,不能逆轉大局。對於李續賓的戰績,當時朝廷認為“一時諸將之中,無與倫比”。

知人善任,廣育人才。李續賓麾下人才濟濟,曾國藩、駱秉章、曾國荃等曾多次向他求將。總督楊昌濬,巡撫李續宜、劉蓉、蔣益澧、唐訓方,布政使劉連捷、蔣凝學等,都是在李續賓軍營中成長起來的。李續賓戰歿三河後,這批人中絕大部分仍馳騁疆場,浴血奮戰,奏捷四方。

很多人稱李續賓為湘軍第一悍將或第一猛將。悍也好,猛也好,只是突出了他一個方面的特點,以偏概全,容易使人誤解。其實,他是歷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

李續賓自幼飽讀詩書,且持之以恆,即使戰事繁忙,亦手不釋卷,于軍事、吏治、理學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在晚清程朱理學殿堂中佔有一席之地。錢基博《近百年湖南學風》一書,分別論述魏源、曾國藩等17人的學術思想,李續賓是其中之一。特別是其軍事思想,對曾國藩也即對湘軍產生了深刻影響。咸豐八年六月,曾國藩向李續賓寫信稱“國藩此行,一切營務,俱立意以閣下為法”,曾國藩重要軍事文獻《初定營規二十二條》,就是與李續賓等商量整理出來的,也是李續賓部湘軍作戰經驗的總結。同治元年(1862)十月,李續賓作古已經4年,曾國藩向沈葆楨寫信,猶稱“李迪庵(續賓)兄弟之選營官,專取簡默樸實,臨陣不慌。弟不能於臨陣觀人,而取簡默樸實,略仿李氏之意”。李續賓不僅自己好學,而且非常重視軍隊文化建設,每營安排一名專職教師,按日講習,實為軍事史上一大創舉。

李續賓的事功、才能、學識,自然值得稱道,但我寫作本書的動力,卻主要是欽佩其人品。分軍和助餉兩事,足可看出李續賓的人品。

兵力的多寡,對於戰爭的勝負和自身的地位乃至安危,至關重要。咸豐八年夏,李續賓出兵徵皖,已分李續宜等防守武漢、蕭慶衍等防守九江、餘際昌等防守蘄州,自己所帶僅9000人左右。七月上旬,再次出山的曾國藩與李續賓會於湖北蘄水巴河,向李續賓求將。湘軍體制,兵歸將有,求將是既求將又求兵。李續賓所帶兵力本來就少,但還是二話沒說,把朱品隆、唐義訓兩個精銳營共1000人馬送給曾國藩,並囑咐兩位將領:只在曾大人身邊,不可遠離。對此,曾國藩一直心存感激。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籌餉為第一要事,也是第一難事。湘軍欠餉已成常態。從軍以後,李續賓的薪俸及廉俸已達數萬金。他只託人帶過兩次共1300兩銀子回家,其餘都留在軍中以備急用。曾國藩、曾國荃、李元度、彭玉麟等湘軍將帥都曾向李續賓求餉,李續賓總是有求必應,先後給了約3萬兩銀子。其中一次就給了曾國荃1萬兩。1萬兩銀子,可以買千畝左右的水田,可以發4個營的月餉,曾國藩龐大的富厚堂,也只花了約3500兩銀子。李續賓戰歿時,軍中尚留歸其所有的1萬餘金。

難怪湖北巡撫胡林翼、四品封職王芝異等要稱李續賓為“聖人”“偉人”了。“正氣為骨,厚德為形”,李續賓品格之高尚,湘軍將帥中很難有人與之比肩。

這樣的先賢,能不致敬嗎?

(《李續賓傳》 莫美 著 嶽麓書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