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家蕩產都要做的靶向治療,真的那麼神奇嗎?

近十年來靶向治療開始走紅成為了很多患者眼中的“抗癌利器”、“救命稻草”。甚至,隨著靶向治療日漸被“神化”,許多患者把所有的期望都寄予在靶向治療上,那盛名之下的靶向治療到底是怎樣的呢,癌症治療該不該做靶向治療呢?

今天,就來為大家解答這些疑惑。

傾家蕩產都要做的靶向治療,真的那麼神奇嗎?

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是一種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的治療方式。

靶向治療以腫瘤為目標, 採用有選擇、針對性較強、患者易於接受、反應小的局部或全身治療, 最終達到有效控制腫瘤, 減少腫瘤周圍正常組織損傷為目的。目前, 腫瘤靶向治療憑藉其特異性與靶向性, 在腫瘤治療中也開始充當越來越重要角色。

從理論上來說,靶向藥能從基因層面阻斷癌症的進展,其原理非常振奮人心,而且不少靶向藥短期效果確實不錯。目前來說,靶向藥物治療在肺癌、乳腺癌、宮頸癌方面應用得比較多,效果也比較顯著。

傾家蕩產都要做的靶向治療,真的那麼神奇嗎?

比如肺癌,在靶向藥物治療肺癌的臨床中,主要應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這些患者體內的某些基因發生了突變,其中較多見的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變以及跨膜的受體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突變。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肺癌治療中,早期肺癌(一、二期)禁止使用靶向治療,因為靶向藥物使用一年後可能會發生耐藥,一旦出現復發,這些患者就可能面臨靶向藥物不能使用的窘境。

從靶向藥物面世開始,10多年過去了,新的靶向藥層出不窮,但是大多數靶向藥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

傾家蕩產都要做的靶向治療,真的那麼神奇嗎?

不過,也有很多腫瘤患者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做靶向治療。在他們看來,靶向藥物就是能救命的藥物,所以他們就認定了非做靶向治療不可,把它當成最後的治療希望。

從某些情況下來說,靶向藥物的確有效。但是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這樣的有效性是加有限定性的,於是經驗豐富的腫瘤科醫師如此評價靶向藥:

1. 針對性強,只針對某一種類型的癌症,其他的基本無效

更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很多癌症即使體內有基因靶點,但臨床上卻沒有適合使用的靶向藥物。

2. 價格昂貴,家庭難以承受

一片藥500~600元,打一針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元,一個月藥費就幾萬甚至幾十萬,面對如此“高價”的靶向藥物,他們不惜四處舉債接受治療,最後落得個人財兩空的地步。

3. 不良反應也不小,有的靶向藥物反應比較大

“是藥三分毒”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分子靶向藥物也不是萬能的,目前已經開發的靶向藥物中,少數靶向藥物療效突出,但多數藥物還是會伴隨著一定藥物反應,會根據每個患者體質的差異出現不同程度藥物反應。

4. 所有的靶向藥都會產生耐藥性,短期雖然看似不錯,實則暗藏危機。

靶向藥物同傳統藥物一樣,癌細胞對靶向藥物可產生耐藥性。藥物的耐藥性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原發性耐藥,指使用後沒有治療作用,腫瘤繼續生長或轉移到其他部位,未曾出現過臨床獲益;二是獲得性耐藥,指接受治療有效後又惡化。

5. 對於中晚期癌症,靶向藥只是為抗癌爭取時間,不能替代傳統的治療手段

許多患者和患者家屬都認為,只要吃了靶向藥就可以不用再進行治療。其實並不是這樣,靶向治療僅僅是作為一種治療模式,並不能替代傳統的治療手段。目前大部分的靶向藥物的臨床試驗都是基於傳統的綜合治療來檢驗效果的,僅僅有部分疾病,如間質瘤等,因化療有效率低所以只能採用靶向治療的手段。因此目前醫學界的普遍共識是,即便來到了靶向治療時代,腫瘤的綜合治療理念也是根本。

傾家蕩產都要做的靶向治療,真的那麼神奇嗎?

綜上所述,建議患者不要把靶向藥物當作是神話的締造者,不要過分崇拜靶向治療。在決定做靶向治療之前,請先進行基因檢測,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基因突變,同時詢問醫生目前的病情是否適合做靶向治療,靶向治療是否為最佳的治療方案。如果不適合,建議儘早選擇其他的治療手段。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專家胡教授

,如果您想了解細胞免疫療法相關問題需要諮詢的話,可以通過後臺私信聯繫到我,我會用豐富的經驗,醫者的仁心為您提供我最大能力的幫助。您的留言、關注、轉發,是對我最大的認可和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