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次的親密關係都有這四個特點

01 你見過最幸福的婚姻是什麼樣的?

深層次的親密關係都有這四個特點

恰好,我認識的人裡面正有幾對這樣的神仙眷侶。他們性格各異,相處模式各有千秋。有些人結婚幾年,生活日常還像校園情侶一樣清新而甜蜜。有些人結婚10多年,不吵不鬧,平平淡淡卻又離不開彼此。有些人結婚20年,養著幾隻貓,人到40卻依舊像小青年一樣興致盎然地探索生活的未知。

他們有些剛結婚,還沒有孩子。有些結婚很久,孩子也有幾個。有些是丁克家庭。

不同的婚姻模式,卻有著同樣讓我感動的相處狀態。看著她們在一起的樣子,讓人由衷地覺得漫漫人生,如果能有這樣一個人陪著自己也許不錯。

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婚姻一定有它的道理。曾聽說過,婚姻伴侶其實不只是妻子或老公,更是朋友,合夥人,偶爾還要充當人生導師,玩伴,父母。

如今男人和女人不再像以前那樣依賴彼此維持生計和保護家庭安全,所以更加在乎內心更深層次的需求:對情感支持的需求和對能自由表達真實自我的需求。

這些享受彼此陪伴的夫妻在彼此面前可以放鬆地做自己,沒有一點包袱。因為知道即便自己不夠優秀,也是彼此眼中最好的那個人,即便偶爾很是狼狽,也不用擔心會被嫌棄,所以一點也不會覺得被束縛,而是被滋養著。

總之,那個人就像另外一個自己那樣全然地愛著你,看得見你所有的好,也能夠接納你所有的不好。

反之,如果總是患得患失,需要小心翼翼地維持關係的微妙平衡,那樣的兩個人其實從未走近過彼此。

02 在我讀過的愛情故事裡,最讓我感動的是錢鍾書和楊絳。

深層次的親密關係都有這四個特點

楊絳在《雜憶與雜寫》自序中寫道: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我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把它念給鍾書聽,他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我也答,“我也一樣。”

這是默存一輩子寫得最好的情書。用他自己的話:“以離思而論,行者每不如居者之篤”,“惆悵獨歸,其‘情’更悽戚於踽涼長往也”。

錢鍾書談到楊絳時說:“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他們惺惺相惜,攜手走過風雨人生,文化大革命的腥風血雨也未曾讓他們有過一絲絲隔閡。

03 一段充滿愛的親密關係有什麼共同點呢?

深層次的親密關係都有這四個特點

婚姻心理學家Kernberg認為深層次的親密關係一定具備這四個特點。

1.互相吸引,渴望彼此:現在很多人都感慨自己好像失去了愛的能力,對誰都很難再強烈地感到心動。而相愛的狀態是會覺得對方身上有著強烈吸引自己的地方,即便無法明確說出來,但總能感受到“想在一起”的渴望。

2.有親密感,性關係和諧:一起相處和生活時,兩人會感覺非常舒服自然,會有較強的陪伴感和親密感,同時在性生活上兩人也能保持和諧,能積極主動地交流想法和感受。

3.能夠積極面對摩擦和矛盾:愛與恨、控制慾、攻擊性密切相關,如果兩人缺少一套合適的溝通方式,面對分歧和矛盾時很容易讓情況惡化。所以,在深層次關係中,兩人需要能積極地面對和處理衝突,降低攻擊欲的消極影響,甚至將之轉化關係深化的助力。

4. 彼此忠誠,能夠應對第三者的影響:即便沒有出現真正的第三者,一段兩人關係也仍舊永遠面臨著破裂的可能。對第三者的警惕有利於兩人關係的維持;而過分的過意會可能讓警惕變為無端的嫉妒,反而會破壞關係。在深層次關係中,兩人能較好地把控在現實生活中交際圈的邊界,同時也能在意識中合理控制對第三者的態度。

Kernberg的研究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親密關係從來不是某一方的事情,它一定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而最重要的做好自己。當你擔心找不到真正愛自己的人的時候,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足夠愛自己。

哲學家薩古魯說:只有你的快樂和幸福不附屬於任何人或物的時候,你才是自由的。 否則,無論你被關在監獄裡,還是走在大街上,你依然是自己的囚犯。

老生常談,你都不愛自己,誰還能愛你?

還有一句老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