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知识,是逻辑,是想象力!阅读启蒙很重要


社会上对识字的认知存在误区


  • 幼儿不应该识字,会透支孩子的大脑
  • 学龄前识字是一种学习负担
  • 识字启蒙开始就要同步写字
  • 孩子有大把时间,可以慢慢的识字
  • 汉字是文科的东西,与逻辑思维无关

……

1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汉字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较高阶段,而许多人却往往不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总怕早期教孩子识字会给孩子带来负担和压力。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整个世界万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是他们不停地观看、记忆,几个月便能辨清每个人的不同面孔,一岁多便能开口说话,认知对他们来说不是负担,而恰恰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许多妈妈从孩子两三个月开始,就会给孩子朗诵一点句子,或者给孩子讲绘本故事。这个阶段,你肯定不能指望孩子会对你说的故事多么的感兴趣。

但是,我们还是努力通过语言的传递,让孩子从书本中获取快乐和满足感。其实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对书本的美好感觉,成为了阅读开展的前提。

其实汉字同种种物体与图形一样,它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图形罢了,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难事。

幼儿期(3-6岁)是人们一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真正的启蒙教育不是在小学而是在学前阶段。实践证明人们能够越来越早地进行识字与阅读,便能更早、更多地自主获取各类知识与经验。早期识字阅读教育做为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字,是知识,是逻辑,是想象力!阅读启蒙很重要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6岁是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本能地对识字产生迫切的需求,而且记忆能力特别出色,识记速度快、数量多、记得牢,识记过程也特别轻松。

他们在识字中能自然而然地寻找到快乐的感觉,这非常有助于从小就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阅读及学习习惯。

如果孩子对学习识字没兴趣,是因为你的方法不对,没有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只一味让孩子死记硬背、为了识字而识字,孩子当然兴趣全无。

初期教幼儿认字,我们不要求写,只要他能有认读的兴趣就行,随着他们对这种方块图形的记忆,会进一步理解它与周围事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知道了书上写着许多他们不知道的事情,还有许多动听的故事,于是会对书产生兴趣;同时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看到比自己大的孩子上了小学,会读书写字了,自己便会有一种渴望长大、渴望识字的愿望,这时即使不教幼儿识字,他们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自己去认识一些字的。

汉字,是知识,是逻辑,是想象力!阅读启蒙很重要

3

为何要识字?方法很重要!

识字本该不是问题,现在却成了问题,很大一方面原因是识字的目的不纯。有些家长把孩子识多少字当成了炫耀的资本,为了识字而识字,而不是为了让孩子能尽早阅读。

我们必须目的明确:教孩子识字主要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识字的愿望,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成人因势利导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识字阅读的兴趣,通过识字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记忆能力,而绝不能把教幼儿认识多少字作为目的。

另一方面,让孩子识字或者说让孩子早点识字本身没有问题,主要的问题是识字方式、方法与效果不对,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尽早阅读,方法太单一,一味要求孩子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

快学堂从事早期识字与阅读教育多年,韵语识字与阅读教学法,把生活、读物中常用的高频字编写成合辙押韵的小儿歌,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采用联想记忆的方式,在教育方法上灵活掌握,与环境生活、游戏密切结合,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孩子在无负担、无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自主地渴望识字阅读。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旺盛的,让识字与阅读在自然而然中发生。

总之:

3-6岁是关键期,阅读的前提是识字,幼儿识字是以明理,在脑部形成镜像神经系统,为最直接目的。把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通过阅读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带给他的乐趣,在趣味中引起孩子对读书的内在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孩子对识字的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