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质学类专业全息解读

专业解读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可知,地质学类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T代表特设专业),具体名单如下:

70901 地质学70902 地球化学070903T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070904T 古生物学

1.地质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 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

地质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主要课程大体包括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及矿物学、晶体光学及造岩石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概论、资源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等课程。

本专业尤其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如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具有奠基意义的学科的研究,以提高对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演化的认识。同时还要接触数学、物理、化学、水文学、工程学、环境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地质勘查技能要求高:

地质学专业在校期间,学校一般会安排学生到很多野外地质学习或区域地质测量实习,如对地下岩石进行采样调查等。毕业后,大多工作都需要到野外勘察、采样等,其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艰苦。地质学专业就业分类很多,比如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搞清楚地层的分布,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等。总体来说,一般都会到野外实地勘探、测量、调查、取样来做研究,这些都需要很强的地质勘查技能。同时,学生不仅需要有较好的理科专业背景,对地球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要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2020年高考:地质学类专业全息解读

毕业生就业去向:

在谈到地质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选择时,地质学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选择是十分宽广的。学生主要就业领域为地矿、能源、环境、国土、海洋科学、灾害等领域的教育、科研和生产部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从历届毕业生就业发展看,地质学专业75%以上分布在国土资源各个行业,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相对来说还是很广泛的。毕业后,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国家资源能源(石油、冶金、煤炭、有色、建材)勘探、开发与环保。

2、城市建设、公路交通、铁路与地铁、港口、水利水电建设。

3、教学领域、科研部门的教学与研究。

4、国防。

5、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

如今,与环境相关的行业内如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利用、水污染治理、国土资源评价等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开设院校:

据统计,我国开设地质学专业的院校有30多所。其中,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等5所学校,在专业发展、师资力量和专业实验设施等方面力量最雄厚,是大家力所推荐的实力院校。

报考注意:

首先,地质学行业是一个需要能吃苦且工作强度相对较大的工作,除了对地质学专业感兴趣外,还要有较强的体魄,适宜较长时间的野外作业,这也是选择该专业不可忽视的条件。因此,相对来说,女生报考要慎重。

其次,该专业对视力有要求,色弱者不建议报考。我国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轻度色觉异常即色弱者不予录取地质学专业。

总之,因其涉及部分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的鉴定工作,故地质学专业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色盲或色弱者需慎重考虑。

2.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专业培养具备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在课程内安排,野外地质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12周。

就业方向: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领域的生产、测试、技术管理工作;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长安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

3.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

高等数学、地球科学概论、矿物学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与地史学、地球探测技术、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数理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数据库原理、地球信息科学导论、地图学与计算机制图、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与图象处理与应用、GIS原理与应用、地质制图与地质图数据库等。

就业方向:

适合在地球信息处理及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等部门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开设院校:

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

4.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用化石和古老生命痕迹进行生物学研究、探讨古代生命的特征和演化历史、讨论重大的生命起源和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基础性学科。现代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它的研究侧重于实现三大目标:地史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各生物门类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以及古代环境-气候与生物界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研究。古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分子系统发育学的交叉、融合对深入了解宏演化的进程和模式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生命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包括全球变化)的机制研究方面,古生物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毕业后获得的技能:

通过4年学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教育,初步掌握生物学、地质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当代生物学、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科技开发和行政管理能力;为有志于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

就业方向:

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研究与教学或教辅人员;古生物及其它自然类博物馆、国家及省市自然保护区及地质公园的科研或管理人员;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化石管理人员;石油、煤炭及地质调查等部门的研究、实验人员等岗位。目前,我国古生物学科人才队伍严重萎缩,新老交替的人才断层问题特别严重,后备人才明显不足,很多地勘单位更是出现了“无人能做古生物工作”的尴尬局面。因此,培养和保持一支与国家建设、国际前沿研究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古生物学专业人才队伍,更好地为地质找矿服务,已成为重要问题。另外,从事古生物方面地质工作的职工,收入也普遍偏低,这也是这方面人才不断流失的重要原因。

2020年高考:地质学类专业全息解读

开设院校: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你适合地质类专业吗?

对应《高中生生涯规划》上册第二部分“自我认知”,有以下测试结果的同学适合读地质类专业。

2020年高考:地质学类专业全息解读

学生看法: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不同,地质学侧重理论研究,主要是探矿,而地质工程注重运用,从事与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技术工作。相同点就是都会常出差,如果应用能力强,不喜欢搞研究,地质工程稍微好一些。

只要跟地质沾边的专业,就业都会很容易,工资也不低,还有会一些外包项目,经常会有出国做工程的机会,但是因为出差时间长,条件艰苦,女生不亦报考。

去年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院校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入选的院校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A类的院校有: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A+:2所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A-:1所

中国矿业大学

拥有地质类国家重点学科的院校有:

2020年高考:地质学类专业全息解读

地质学评估结果具体是什么情况?一起来看看!

2020年高考:地质学类专业全息解读

地质学专业大学排名榜前十

1、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实施高校,也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和“卓越计划”。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九校联盟(C9)及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重要成员。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4、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始建于1902年,由清末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坐落于古都西安,是国家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6、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简称吉大,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始建于194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学府,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亚太国际教育协会、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

7、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坐落于有“锦官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四川2011计划”,为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

8、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百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

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千人计划重点建设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入选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0、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简称“矿大”,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和“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校,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同时也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高校。

2020年高考:地质学类专业全息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