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是對孩子的否定和不信任——得改

各位寶爸寶媽們好,在關於育兒道路上是否有很多問題不知如何處理?

那麼就從本文開始,一起解決育兒難題!

擔心,是對孩子的否定和不信任——得改

孩子能不能遇到好的老師、上的學校好不好、分到淘氣的同桌咋辦……

這些,如果使勁在心裡祈禱,不如這樣想:相信老師都是很好的,遇到哪位我們都能好好相處,相信我孩子跟哪位老師都會受益的;不同學校各有利弊,我都接受,好好利用學校優勢,家裡多彌補學校欠缺的方面……就是,您不要用力地執著於哪個結果,而是有開放接納的態度,有信任和祝福。這樣想不是刻意安慰自己,而是因為這就是事實。這種心態是比較有力量的狀態,或許反倒會幫您。

這種思路,對其他事情也都適用。生活裡,所有那些讓您特別擔心又無力控制的事情,您都要儘量放下執念,努力保持開放、接納的態度,相信各種結果都是有道理的、有益處的,都能欣然接受。這樣,您原來希望的結果,也許更容易發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孩子基礎不夠好,識字量小,別的孩子都是牛娃……

我覺得,孩子從入學時不太領先,經過努力,逐步提高,追趕上來,這種體驗是很能增加他自信的。所以真正要關注的不是現在的起點如何,而是怎樣幫他有好的學習習慣,保持學習興趣和動力,去持續提高。

家長在內心,不要先把孩子定位為失敗者。您最瞭解他,知道他的各方面情況。孩子在學校受到的評價只是一方面,家長給予的認可和支持,對他也非常重要。

擔心,是對孩子的否定和不信任——得改

孩子年齡小,特別是男孩,各方面跟不上,會不會被同學欺負……

擔心沒有用。只能平時努力幫他提升各方面能力,比如表達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另外,孩子會長大的,隨著年齡增長,年齡差距的影響逐漸會變得不那麼大了。堅持好好教養孩子就是了。

孩子慢熱、個子小年齡小怕被欺負……這些,在成長中都是變化的。孩子們在群體中,他會發展出自己的智慧,同伴也會找到和他相處的模式。並且這些通常是自發形成的,並非家長用力就能有幫助的。

除了發展各種能力,還可以找些有關的書給孩子講。很多故事裡,主人公都是在某方面最初弱小,然後逐漸成長,最終變得強大。哈利波特最初是個可憐的被欺負的孤兒。《瑪蒂爾達》裡的女孩是個被父母嫌棄的小女孩。《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裡的查理,是個家裡極窮、吃不飽飯瘦得皮包骨的孩子……讀這些故事,不是讓孩子和別人競爭、趕超,而是讓他知道,外表的弱小是表面的、一時的,我們專注去成長,最終自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男孩淘氣,坐不住,會不會因為紀律問題被老師批評傷自尊……

對於學校的紀律要求,家長要儘量去正面理解,不要總覺得這是限制孩子個性。紀律要求對於好動的男孩來說,可以幫他們更多地鍛鍊自控能力。這種能力是他們在成長中需要提高的,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各方面發展是有益的。我們自己要先看到這些要求的價值。當然,每個孩子不一樣,不應該對孩子整齊劃一地要求,只要他在自己的起點有進步就是好的。


您可以做的事情:

1. 隨時就具體事件,和孩子討論,為什麼制定這些規則,如果沒有這些紀律要求,會發生什麼。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紀律要求,都應該和孩子探討,讓他懂得規則背後的意義。我們遵守,不是為了不被懲罰,或者得到紀律加分,而是為了達到規則背後的這個目的。這樣討論後,孩子會明白,這不是老師和他作對。認同了他才會願意遵守。

2. 想一些小辦法,幫他提醒自己做到。在筆袋裡放個貼畫提醒、戴個手鍊提醒,編個小故事幫他記住控制自己……

3. 平時用孩子喜歡的事情來練習。比如學個體育項目、智力遊戲等。

擔心,是對孩子的否定和不信任——得改

學校教育是應試教育,不夠完美合理,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我想:

1. 看到學校教育的正面意義。孩子們需要學習基礎知識,發展智力,同時在群體中發展社交等其他能力。

2. 儘量利用學校的學習任務,來培養與學習有關的能力,比如專注、堅持、不畏難、自我管理……。或許學校會過多關注成績,我們家長應該把成績導向變為能力導向。孩子做的還是那些學習任務,但著眼點不同。

3. 家長給孩子課餘多做適當補充,補上您希望他做的那些活動。

不給老師送禮,是否能和老師保持好的關係……

我相信多數老師最需要的不是家長送禮,而是家長理解並支持自己的工作,能配合老師一起教育好孩子。

新學期,面對繁重的工作、新的任務,老師們大概比家長更緊張。對老師給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這不僅是在幫老師,更是在幫您自己的孩子。老師和家長之間,是合作的關係。如果對老師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太認同,那我們先努力多溝通,多站在對方角度去理解。老師的很多細微要求,無非是希望低年級的孩子從最初就養成好的習慣。

特別要提醒的一點是:家長讓老師看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老師對您孩子更加放心,有高的期望。以後,如果您有什麼需要和老師協商的,溝通起來也比較容易。就是,我們要用行動,讓老師建立對我們作為家長的信任。

具體做什麼?比如,和老師微信溝通匯報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在孩子的作業或捲紙上稍微寫點評語,表示您認真看了,並有反饋;見面時聊聊您對孩子學習、教育的關注;朋友圈裡發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情況……

擔心,是對孩子的否定和不信任——得改


結語兩條

1. 想和新生家長說:不要太依賴外界,多關注自己孩子能力的提升,多增強對他的信念。名小學、好老師的班級,這些都不是決定因素。把孩子教養好,是根本的。外界遇到的,無論看似好壞,都可以變成他成長的助力。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們該操心的不是外界如何,而是我們是否做好我們能做的了。

2. 擔心,是一種思維習慣。它很消耗你的心理能量,但它也是可以改變的。我們的頭腦裡需要有理性的分析判斷,理性的分析是有依據的、著眼於解決辦法、不情緒化。擔心卻不是。擔心只是漫無邊際地在腦子裡勾畫各種災難景象、各種可能發生的糟糕結果。這是一種消極的思維習慣。我們可以練習改變它。

比如,每次對什麼事情開始擔心時,如果您確定已經做了能做的事情,那麼,您試著轉換一下,把擔心變成祈願和祝福。您在頭腦裡用您希望發生的好的場景來替換,同時對涉及到的人去祝福。擔心淘氣的孩子欺負您孩子,您要在心裡祝福淘氣的孩子,換個角度去欣賞他們的活力,相信他們會得到好的教養,未來會成長為優秀的年輕人,而不再把他們看成潛在的霸凌者、壞孩子。

感恩、祈願、祝福,這些都是於我們有益的心理活動。你甚至可以認為,你能用這些積極的思路來塑造現實,因為一切都是相連的、互相影響的。我們的想法可以觸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對現實產生深遠的影響。

外界的變化、新環境,各種未知,是我們要去欣然擁抱的。

不要害怕它。

用感恩、祈願、祝福,把你的內在世界換個場景吧!

久了,外界也會隨之改變的!

擔心,是對孩子的否定和不信任——得改


寄語:

瞭解並欣賞孩子的特長,讓孩子因自己的特長而有成就敢。

讓孩子因成就感而凌雲壯志豪情萬丈意氣風發指點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