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自律”之间的距离,培养孩子自律同时,不要剥夺孩子自由

何为自律?自律是指一个人在没有被监管的情况下,通过对自己的

严格要求而主动做某件事情,自觉地遵循某一个法度,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一个孩子而言,拥有自律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在绝大多数家庭中,都处于一种被迫式学习状态,也就是家长单方面促使孩子做某件事情,要求或者逼迫孩子达到某些高度,但是自律真的是逼出来的吗?其实并不然。

“逼迫,自律”之间的距离,培养孩子自律同时,不要剥夺孩子自由

自律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逼出来的,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8岁之前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成长阶段划分几个台阶】:
✔6岁: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自律性的第一阶段,它可以从内部划分为两个小台阶,第一个是0-3岁的情感抚养,

✔3-6岁:是第二个性格培养阶段,这是一个孩子性格的奠基阶段,若是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家长就要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开始进行引导教育,首先要树立规章制度,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从外部的约束转化为内部的自律。
✔12岁:12岁是孩子的能力培养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着重发展学习状况,而自律也主要体现在学习上,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端正孩子的学习意识,并且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擅长科目以及他们的困难点,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引导孩子自律学习,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8岁: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早已经进入青春期,而这个阶段家庭要注重尊重教育,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引导自律

众所周知,12岁以后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特征,他们甚至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在这个阶段,逼迫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沟通和尊重才是前提,一定要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权。

“逼迫,自律”之间的距离,培养孩子自律同时,不要剥夺孩子自由


●小编认为:【孩子教育问题始终都是家庭的最大问题,作为孩子家长,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明白自律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

▊那么现实生活中自律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自律的孩子更加拥有规则意识

他们往往更能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也能够更好地反映自己的内心,对于孩子自身发展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对于养育孩子的大人来说也会更加容易。

众所周知,三岁是孩子的执拗敏感期这个阶段是培养他们秩序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自我,但是如果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的行为,并且读懂孩子的意识,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的话,孩子就会立马配合,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绝对不能让步,于是总是以强势的态度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换个角度而言,这种方式无疑不是霸权主义,并没有遵循孩子的意见,也没有尊重孩子个人信息,

处于这个心理发展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行为和需求,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作用下时,往往会以为世界是按照一种特定秩序存在的,如果父母根据这个特点加以利用,并且因势利导的话,那么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也并不是什么难题。

“逼迫,自律”之间的距离,培养孩子自律同时,不要剥夺孩子自由

家长作为孩子最新鲜的人,无一不是孩子模仿的最佳对象,而这个时候父母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孩子带来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家长一定要规范自身,做好榜样精神,给孩子带来好的引导作用。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父母就要首先做到自律,及时打扫卫生、言而守信、养成好的生活作息等等,这些看似微乎甚微的东西,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
★其次在家庭内部树立规则意识

成年人要学会树立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做事情,有计划有目的的做事情有助于事情的高效完成,一般情况下,一个没有自律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在没有计划上,因为他们不知道做完这件事情以后该做什么,时常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这也不利于自律的培养。

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做计划的能力,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且监督孩子完成,等孩子慢慢养成自律的习惯以后,必然会给孩子带来受益无穷的结果。
★家长一定要有家长的威严所在

面对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气势不足,一旦孩子出现示弱情况或者哭泣行为便会心疼孩子,但是这种放弃行为并不利于孩子自律性的培养,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没有原则的家长并不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逼迫,自律”之间的距离,培养孩子自律同时,不要剥夺孩子自由

当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学会鼓励孩子,鼓励性的话语可以给孩子带来自信心,适当给予孩子物质奖励也会带来较好的结果。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下相比于家长孩子更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很懒惰,但是在学校却很勤快,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这就是孩子对老师的向师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是奖励机制的影响,一位网友表示他家儿子在家里就是个小魔王,但是在学校却被老师管得服服帖帖,很多情况下她和丈夫管教孩子都需要搬出来老师,后来他去学校咨询了,老师这才明白,老师经常会给孩子提供一些物质奖励。

比如:糖果,小红花等等,这些物质奖励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对孩子来说却至关重要,想要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要学会鼓励和奖励孩子,一味的强迫措施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许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便是拥有比较强的自律性,他们往往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时间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最高效的事情,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就。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发展刻不容缓,只有从自我开始约束控制的话,才能够更好地做事情,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逼迫,自律”之间的距离,培养孩子自律同时,不要剥夺孩子自由

♥温馨提示:面对孩子各种不自律性行为,家长应该对其进行辨别,尽快找出解决措施,不要一味的逼迫,要学会适当放松,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并不是控制孩子的生活,自由和自律就像天秤的两个砝码,随意倾斜都会失去平衡,家长一定要衡量二者之间的距离,在培养孩子自律的同时,不要剥夺他们的自由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