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之側,小巨頭怎麼活?

BAT之側,小巨頭怎麼活?

容聯給自己立下規矩:巨頭能夠輕易進入、願意投入重兵的戰場,容聯輕易不碰。

撰文 | 郭朝飛

2019年年初,西南地區的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採購智能客服機器人,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一擁而上。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這些對手各展所長,五項關鍵指標的比拼尤其激烈,沒有一家公司有絕對優勢。

結局有點意外,巨頭紛紛出局,一家名叫容聯七陌的創業公司有三項指標領先,最後勝出。

“這種PK方式很膠著,比如A指標我們稍微高一點,B指標其他廠商高,其實蠻危險的。”容聯公有云CC事業部總經理兼容聯七陌總經理陳光向「藍洞商業」回憶。

與巨頭相比,容聯實在是一家小而年輕的公司,其2013年5月上線,聚焦企業通訊雲服務市場。容聯通過其通訊平臺服務(PaaS)、通訊軟件服務(SaaS)、行業新通訊解決方案、“通訊+AI”服務等,幫助企業內部、企業與客戶間實現協同、客服、銷售等。

不過,雲通訊是一個有含金量的市場,容聯有不錯的機會。拿美國來說,今年4月視頻會議廠商Zoom上市,首日即大漲72%,市值達160億美元;6月,有"美國版釘釘"之稱的Slack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第一天,股價較發行價上漲超過50%,市值一度突破230億美元;Twilio2018年收入6.5億美元,市值128億美元。

去年以來,騰訊、阿里等巨頭轉向產業互聯網,B端市場戰事升級,容聯如何在巨頭夾縫中求生?

繞開巨頭

巨頭入場,勢大力沉。

容聯與巨頭在個別領域有交火,但容聯很“知趣”,繞著巨頭走。容聯給自己立下規矩:巨頭能夠輕易地進入、願意投入重兵的戰場,容聯輕易不碰。

容聯創始人孫昌勳向「藍洞商業」舉例,在移動辦公軟件這個戰場,阿里釘釘主要是面向中小客戶提供標準化服務,容聯也有一個類似產品——容信,但二者並不相同,釘釘打得是公有云市場,容信可以理解為私有化的釘釘。

在孫昌勳看來,騰訊與阿里雖然有企業微信與釘釘,但更多精力在打造平臺,創業公司需要專注,深入行業場景與應用,容聯正是深耕企業智能通訊。

阿里雲也確實公開表態,“自己不做SaaS,讓大家來做更好的SaaS。”企業微信負責人黃鐵鳴也說過,“開放”是企業微信的大戰略,企業微信也不做封閉者,要做為合作伙伴賦能的專屬“連接器”。

企業微信向合作伙伴開放四項能力,包括開放 130 多個API 接口、提供更多微信插件、提供註冊定製化和開放硬件設備接入。此外,還通過創建第三方應用市場、設立億元服務獎勵基金等措施予以支持。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巨頭轉型產業互聯網一年多來,陳光的感受是,“巨頭衝擊並不多,在客戶側少有遇到。”

還有一點讓容聯這樣的公司感到欣慰,那就是大企業客戶往往非常在意安全性,更偏愛私有云或混合雲產品。在這個層面上講,創業公司反而有了更多機會。

事實上,容聯與BAT合作大於競爭。

2018年9月,容聯與騰訊雲達成戰略合作。一方面是在雲計算的laaS層進行合作,容聯適當分散服務器。另一方面,面對一些行業大客戶,容聯與騰訊一同獲客並提供服務。

容聯與阿里同樣合作緊密,其有很多服務器部署在阿里雲上。此外,阿里還會提供一些底層能力,比如ASR(語音識別)、TTS(文本轉語音)部分的AI能力。

在今年9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容聯成為阿里語音技術的首批合作伙伴,也是唯一的通訊雲行業合作伙伴。

與百度的合作則更有趣。百度AI落地的慾望強,容聯有一些客戶是百度投資的,百度更希望用自己的AI底層服務它們,因此容聯基於客戶體驗和合作夥伴考量,滿足彼此需求。

“因此,容聯更多是用巨頭的單點能力為自己賦能,增加產品和服務的亮點,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陳光說。

寒冬中的一大筆錢

當下資本寒冬還沒有過去,容聯卻拿了一筆錢。

10月22日,容聯宣佈完成數億元D輪融資,由Prospect Avenue Capital(PAC)領投,雲暉資本、綠洲資本參與,現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持續跟投,泰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這是國內企業通訊領域首家完成D輪融資的公司。

孫昌勳告訴「藍洞商業」,容聯在企業通訊領域業務板塊豐富,投資人需要更長時間去理解容聯,因此前後用了大半年時間。“更重要的是,資本不再聽故事,而是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商業模式與業績上。”

儲備了新的彈藥,容聯在鞏固原有的CPaaS(語音、短信等)、CCaaS(雲客服、雲聯絡中心等)、UCaaS(融合通信、IM即時通訊雲、視頻與會議等)之外,將深入行業,在AI與視頻領域發力。

孫昌勳強調,容聯是通訊+AI,不會脫離現有的通訊業務場景單獨談AI,是用AI賦能通訊。

比如容聯七陌在客服領域,第一步,將其產品深入到客戶業務中去,如增強CRM、培訓系統、排班系統中,將產品與服務做厚;第二步是AI賦能。

拿客服職場培訓來說,以往大多是客服人員直接在E-Learning看視頻學習,容聯七陌發現,客服提升技能最大的痛點在練。AI能帶來多種便利,容聯七陌的文本機器人模擬客戶,陪客服人員在線聊天、練習,用計算機視覺和語音機器人與客服人員對話,捕捉其面部表情、發音、語速等細節,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客服能力。

同樣地,在線客服接待中,AI可以時時提取用戶發送的內容,自動生成工單,比此前人工錄入高效準確。

由於深入B端客戶業務,容聯七陌智能客服與百度、小i機器人等形成差異,容聯七陌更多深入具體場景,後者更多聚焦AI能力。“其實,我們跟百度、小i機器人有很多合作,比如用我們的產品包裝他們的底層能力,交付用戶。我們能夠提供整套方案,可以從在線客服呼叫中心,到進一步的工單系統、監控、培訓、質檢等。”陳光說。

其實,容聯做AI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核心技術、與業務直接相關自己做,包括NLP(自然語言處理)、文本機器人、語音機器人、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其他的“交給大廠”,合作或者採購。

孫昌勳補充道,除了自有研發團隊,容聯也與一些知名高校的重點研究室聯合開發,比如與華中科技大學認知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展開合作。

短時期內,容聯在視頻領域的佈局亦是以通訊為基礎,比如在一些領域與計算機視覺相結合。但也會順應5G趨勢,在會議之外創新拓展。

比如,容聯與海爾在智能製造上展開合作,拿洗衣機生產線來舉例,傳送帶上一臺洗衣機過來,檢修工人要重複3個步驟:首先拉開洗滌劑盒,檢查柔順劑盒,關閉洗滌劑盒;然後打開滾筒洗衣機蓋,取出說明書,置於洗衣機頂部,關閉洗衣機蓋;最後將藍色封條橫向貼於洗衣機蓋上。

在過去,這系列動作需要靠巡檢員和質檢員抽查。容聯將CV(計算機視覺)能力與海爾監控做整合,識別工人一整套動作,一旦有動作不規範或者遺漏環節情況自動報警,通知後臺,讓後臺做相應的處理,以提高生產線的檢驗質量和效率。

容聯要做全球最大的智能通訊雲服務商,AI與5G讓它與目標近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