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泡沫是如何被吹破的?

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泡沫是如何被吹破的?

本文共计:4321字

阅读预计:8分钟

目前印度经济放缓的势态并非短期现象。有什么可以取代印度的金融——建设增长模式?

随着以金融为主导的增长模式的崩溃,印度必须对未来进行投资。印度将至少需要一代人来储备必要的人力资本,同时建设更具生产力的城市空间。

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已从去年的8%急剧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5%。对印度经济持乐观态度的国内外人士表示,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将很快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预测,到2021年,印度经济将以每年7.5%的速度增长。但这种乐观主义是危险的。

实际上,印度GDP的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每年3%至5%的区间并长期徘徊在这一水平。持续的经济放缓并非短期现象。相反,将近三十年前开始膨胀的印度金融泡沫正在破灭

在过去印度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年份,

印度决策者一直在自我陶醉。他们依靠的是对经济自由化的狭隘看法,而经济自由化对促进长期增长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反而确实造成了深刻的金融危机和不平等现象

同时,印度在建立现代竞争性经济所需的人力资本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严重滞后。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印度就缺乏适合国情的增长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由化未达到目标

1991年7月24日,当时新任命的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宣布:“要让全世界清晰地听到印度现在觉醒了。”他说,印度有自己的“理想”,实现这个理想的“时代已经来临”。

辛格的目标是振兴印度工业。他胡萝卜加大棒的双管齐下的策略包括让卢比贬值20%(将汇率降至26卢比兑1美元),以及降低进口壁垒和对外资进入印度实行更宽松的政策,以“使印度工业经受国际竞争的考验”。目的是让国内的生产者注重“成本、效率和质量”,增强其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是全球经济史上的重要阶段。东亚四小虎,特别是韩国和台湾地区,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通过参与第一波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产品、服装、鞋类的国际竞争,将印度远远抛在后面。现在东亚四小虎已逐渐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稳步迈进。印度是否可以填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放空间?

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泡沫是如何被吹破的?

从繁荣到萧条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对印度经济发出警告。他指出辛格式的自由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可以在一段时期内提供“一次性的经济增长动力”,但不可能产生可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世界银行指出,东亚地区的增长要归功于通过“基础广泛的教育对人力资本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因此,在辛格的自由化政策之下,经济进入了表面的繁荣。首先是股市飙升。Sensex指数从1991年7月辛格演讲前一天的约1400点上升到1992年4月22日的4467点,在九个月内增长了三倍,这不禁让人相信印度改革正在取得成果。但这轮股市飘红却是由于股票经纪人哈莎德·梅塔(Harshad Mehta)通过从银行非法获得借款以推高股价造成的假象,所以在 4月23日《印度时报》揭露了这一欺诈行为后,印度股市大幅下挫。

金融魔术

印度模式到此时已经设定:通过金融魔术快速致富

。1994年5月,摩根士丹利成立了印度联络处,聘请了时年37岁、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Naina Lal为首席代表,年薪为惊人的1000万卢比(约合30万美元),几乎相当于当时印度联邦政府秘书工资的40倍。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四家新的私营银行进入印度市场:Axis银行,HDFC银行,ICICI银行和IndusInd银行。

把握住这一时机的人包括Ravi Parthasarathy,他毕业于印度管理学院,之前供职于花旗银行。从1987年开始,他(以各种头衔)领导印度基础设施租赁和金融服务(IL&FS)公司。IL&FS主要由政府所有或政府支持的机构提供资金。由于该机构没有吸纳公众存款,因此印度央行(RBI)并未将其视为银行对其进行监管。但印度央行确实也对IL&FS进行了监督,因为它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

但事实上,央行对IL&FS的监管是极其宽松的。早在90年代初,Parthasarathy就发现,IL&FS真正的资金来自中央和各邦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其中不乏内幕交易,以使各方(政客、官僚和IL&FS)皆大欢喜。没有人会去细查。

印度经济泡沫从此开始膨胀。在曼莫汉·辛格进行经济改革后的近三十年中,“金融和房地产”是印度增长最快的部门,另一个增长部门——建筑业直到最近才赶上金融业增长的步伐。

相比之下,辛格领导的改革举措所涉及的制造业却在原地踏步。在整个90年代,印度与中国的差距逐渐拉大,而在此期间中国一跃成为新兴的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

其造成的结果是:印度经济在创造就业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创造良好、稳定工作的唯一途径,并能为工人及其子女创造向上流动的前景。金融业表面光鲜,但只有少数人能得到丰厚的报酬,而且该行业在创造就业方面数量有限。

建筑业确实为那些从低生产率农业转移出来的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建筑工人大部分是低工资的临时工,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做阶段性的工作。当然也没有人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泡沫是如何被吹破的?

“印度大放光芒”的岁月

印度国内政策制定者和国际观察员对频频登上报纸的高增长数据表示欢迎。印度软件生产商作为经济模式的成功范例也得到了过度的关注。1999年3月,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Infosys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印度公司。2000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印期间,在海得拉巴(Hyderabad)做了短暂停留,这里被精通技术的当地首席部长钱德拉巴布·奈杜(Chandrababu Naidu)称为印度硅谷。克林顿在讲话中称赞了印度侨民对美国硅谷所做的贡献;同时对印度年轻的千万富翁表示钦佩。

在克林顿访印前的几个月,即1999年10月,由人民党领导的联盟在议会下院赢得了稳定的多数席位。但是,曼莫汉·辛格确立的基本理念(更开放的市场及放松金融管制等)得以延续。

印度此时已错过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第二轮全球竞争。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出口企业昂首挺进刚对它们敞开了大门的新市场。

印度的金融——建设业增长模式继续迅速发展。在2003年和2004年,两家新的私人银行,即Kotak Mahindra和Yes Bank,加入了已经玩家众多的金融领域。人民党政府修建了更多的高速公路,这增加了对私人融资的需求,并给建筑业带来了更多刺激。政治家、官僚机构和金融家之间半遮半掩的联系日益紧密。印度逐渐成为世界上最贫富不均的经济体之一。人民党在2004年的议会下院的竞选活动中提出的“印度大放光芒(Shining India)” 的口号则令太多人感到空洞和反感。

人力资本

虽然印度在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中输给了国际竞争,也未能促使其意识到印度缺乏成功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本。从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时期起,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发展就紧密相关。每轮成功进入全球舞台的新选手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发展的前沿。

美国在20世纪初就实现了中等教育的全面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州政府资助的大学的建设,美国又开始了普及高等教育的进程。东亚国家很好地领会了美国的这一历史经验。

即使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高质量和适时生产也需要很高的工业素养。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教育质量稳步改善,同时中国政府已经在积极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

在印度,不切实际的幻想继续存在。2003年至2008年是令印度人自我陶醉的一段时期。同一时期,中国在不断扩大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还是原材料和工业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因此,中国的繁荣推动了全球贸易额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全世界都因此受益,印度也是如此。

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印度决策者通过财政刺激措施稳定了国内经济,而财政刺激也持续了几年,让人感觉印度已经摆脱了危机的影响。但此时印度的增长势头已经失去了动力,2014年之后的表面回升是一种新统计方法造成的假象,它描绘出了与现实完全不符的乐观景象。

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泡沫是如何被吹破的?

印度增长模型中的缺陷

如果没有2003年至2008年间世界贸易的增长,那么以金融主导的增长模式的缺陷就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显现出来。大约在2004年以后,印度国内本已经捉襟见肘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每年有1000至1200万印度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大军。但是,印度国家样本调查办公室的最新数据表明,自2004年以来,印度劳动力市场未产生任何新的净就业机会。

建筑业继续为印度男性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但是,由于农业和农村的就业机会有限,妇女,特别是来自经济脆弱家庭的妇女已经退出了劳动力。

到2005年左右,一大批印度制造商也开始退出市场。在《资本:德里的爆发》一书中,作者Rana Dasgupta在由一间由农舍改造成的厂房里采访了一位年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他说:“你眼前所见的都是我靠房地产创造的财富,而不是来自于我的汽车部件业务。”

随着中国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印度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第三次国际竞争中又输了。中国在电子、服装和纺织品领域的业务开始向越南转移。孟加拉国的服装出口增长领先于印度的服装出口。秘诀是什么?仍然是人力资本。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国际学生评估计划进行的测试中,越南学生在科学成绩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在数学上,他们达到了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并高于法国。

孟加拉国则进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良性循环,更多的女性劳动力参与其中,并且这其中有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相比之下,印度学校的表现令人沮丧:即使在泰米尔纳德这样的发达邦,五年级的孩子中也只有大约三分之一能达到二年级的阅读水平;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会做除法。而且没有证据表明学生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

金融泡沫开始破灭

完全不出意料。金融暴雷始于IL&FS,但IL&FS如今仍是一家庞大的机构,几十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当不透明。

根据《印度时报》披露的文件,基础设施贷款机构IL&FS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展开其触角,利用“特殊目的工具”雇用公务员来管理它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公务员和IL&FS高管们过着奢侈的生活,享受着有权有势的政治家的庇护。IL&FS是金融—建设—政治关系中最糟糕的例子,而这种腐败现象实际上很普遍,并且正在侵蚀着许多公共部门银行,而这些银行的会计核算同样也无法看到。虽然印度政府最近对这些银行进行了资产重组,但其股票交易价格只是其账面价值的0.3到0.6之间,这暗示着市场认为这些银行大部分资产毫无价值的判断。

许多观察家预测,或是希望印度当前的经济放缓是暂时的,并且增长将很快恢复。那些更担忧的人不厌其烦地呼吁进行更多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而没有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行业工人签的只是不稳定的短期雇佣合同。

原来的老路已行不通了。随着以金融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会不可避免地面临崩溃,印度必须对其未来进行投资。

推动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没有捷径可走:印度将至少需要一代人来储备发展现代经济所必需的人力资本;进行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建设更安全、更有生产力的城市空间。否则的话,印度经济增长将回到过去徘徊不前的状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