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神”的傳說

萊陽人豪爽好客,由來已久。這與傳說中的“黑虎神”有關。


“黑虎神”的傳說

三千多年前,紂王無道,群雄並起。西伯侯姬昌應運創“周”,史稱周文王。


“黑虎神”的傳說

周文王麾下有一能人異士,姓崇名黑虎。他本是北伯侯,識大局,曉大義,棄商投周,親自斬殺了佞臣、自己的胞兄崇伯虎,得到了文王的賞識重用。每逢戰前對敵,僵持不下之時,黑虎輕唸咒語,他背後的寶葫蘆,便冒出青煙,隨之飛出大量的鐵嘴雄鷹,撲天蓋地般的啄向敵人,奇襲取勝,使敵人防不勝防,為文王東征、武王伐紂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的是,黑虎隨子牙征討澠池縣時,被總兵張奎奸計所害,喪了性命。黑虎喪命後,魂入子牙的封神榜。後來,戰事平息,黑虎被子牙封為南嶽衡山大帝,黑虎從此成了“黑虎神”。


“黑虎神”的傳說

話說,黑虎當年喪命之時,他背後的奇異寶葫蘆,也神秘的消失了。那葫蘆產自東夷萊子國,即今天的萊陽地界。它本是與天地同生,蒙儒道教化,得遇黑虎青睞,認黑虎為主,與黑虎相互依存。“黑虎神”遇害了,寶葫蘆失了黑虎的呵護,好似沒了生命一般,飄飄搖搖地,不覺回到了萊子國。沒了生機的葫蘆,裡面卻裝盛了功力深厚的鐵嘴雄鷹,這些雄鷹,沒有了黑虎咒語的約束,怎肯屈身於葫蘆之中!它們奮力掙扎、用鐵嘴啄來啄去。啪嗒!終於有一天,葫蘆被雄鷹撐破,雄鷹飛走了,葫蘆碎了一地。


“黑虎神”的傳說

黑虎成神後,雄鷹自然又迴歸了“黑虎神”。“黑虎神”一直牽掛他的寶葫蘆。他在衡山之上,唸唸有詞,奇蹟出現了:乾枯多時的葫蘆破碎處,地上,吐出了幾株新芽,寶葫蘆復生了。


“黑虎神”的傳說

勤快熱心的鄰居,細心地澆灌呵護著葫蘆。不久,枝蔓上,結滿了幾十顆籽粒飽滿的葫蘆,他把葫蘆切開為二,剖淨曬乾,製作成了家庭常用的盛米、舀水的生活用具,分給了鄉親們,稱之為“瓢”。因為當時葫蘆漂回萊子國時,有人記憶猶深,一開始叫它“漂”以做紀念,後來,因為葫蘆內有瓤、種、籽,發現它與瓜果沾點邊,便改為“瓢”了。


“黑虎神”的傳說

“黑虎神”心繫寶葫蘆,葫蘆復生便是他的傑作。凡是使用瓢的人家,全部都被“黑虎神”關注著,他時刻祝福著每個用瓢的人家。每當這些人家遇到危險,他便及時施展手段,使他們逢凶化吉。

這天,萊陽張員外家。嗚嗚嗚!哇哇哇!吉慶的嗩吶聲響起,張員外的兒子正在喜娶媳婦……


“黑虎神”的傳說

一整套繁雜的儀式過後,新媳婦兒上了炕。嗚哇!嗚哇!嗚哇!伴隨著不停的啼哭,張員外的遠親小娃娃,掙脫了大人的懷抱,拚盡了全身力氣,要爬上新媳婦的炕。大人拉住了他,他扯開嗓子大聲啼哭,手抓、腳踢、牙咬要掙脫束縛,幾番堅持,無奈之下,那遠親想要抱著孩子離開,但孩子始終不放棄,腳底下,似紮了根一般,愣是叫大人拉扯不動半步。


“黑虎神”的傳說

“算了!算了吧!不就是上炕嗎?隨孩子的便就好了!”張員外不忍心遠親為難,快步走上前去,直接從遠親懷裡,把孩子抱著,上了新媳婦兒的炕。咯!咯咯!孩子上了炕,止住了哭,立即開心的笑了……


“黑虎神”的傳說

暗處的兩個傢伙,卻氣壞了!誰?牛頭和馬面。原來,二位鬼差奉閻王之命,在張員外兒媳婦上炕之時,準備趁機在灶臺放火,趁亂要取了張員外的性命,因為灶王爺反映說張員外不信命,他相信自己努力了便會有財有命,閻王爺要給他點顏色看看。可現在時辰到了,“黑虎神”親自上了炕。“黑虎神”壓炕,誰還敢動手?!

那啼哭的小孩,正是附身的“黑虎神”。這張員外,辛苦持家,“瓢”進“瓢”去,“黑虎神”一直默默護佑。在衡山之上,他掐指一算,知道張員外被灶王爺陷害,會受冤蒙難,便分神附身於娃娃,親自上炕,嚇跑了牛頭和馬面。


“黑虎神”的傳說

事情的原委,被萊陽的土地爺獲知,他託夢給了張員外,張員外如夢方醒。他感恩“黑虎神”,更加地辛苦奔波,維持了自己的富裕之家;同時,他常行善舉,以“黑虎神”的護佑為例,提醒人們善待每一個登門的客人,善待路遇的每一個有緣人。因為,說不準,這些人裡,便有救星福星“黑虎神”。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萊陽人豪爽好客之風成俗,遠近聞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