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关于安全感,很多人有误解。我们不管是在书中,还是文章中,总会看到孩子的某个行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引起的。似乎“安全感”成为了定义孩子哭闹、让妈妈抱、有不好行为的一个标准。如果“安全感”是一个能说话的人,那么它肯定会说自己是冤枉的。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我看过很多文章,几乎孩子的行为都会和“安全感”挂钩

妈妈离开孩子的视线,孩子大哭,是因为没给予她足够安全感吗;

妈妈下班回到家,孩子就是粘着妈妈,是孩子怕再次失去妈妈缺乏安全感;

孩子很胆小,很害羞见到生人就躲,这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

总之,一切孩子的行为都能够跟安全感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缺失的并不是形式上的安抚方式

而在于以下这两点:

  • 我们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安稳的、可靠的、规律的生活环境?当孩子不能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时,会感到迷茫和恐惧。
  • 我们是否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家庭和睦、轻松愉悦、有爱的家庭中?
    如果孩子生活在充满赤焰烽火的家庭中,孩子只会感到自卑、自责恐惧和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跟亲子互动的模式和家庭的相处模式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 Rubenstein, C. 调查发现:父母离异不是造成孩子性格缺陷的主要原因,最根本原因的是,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

真正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的:

往往是消极家庭氛围和紊乱动荡的生活环境。一个家庭的完整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而是这个完整的家庭中是否有爱,才是决定孩子在成长中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整天说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哭了不管什么原因,喂奶就是了;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爱答不理的回应一句就完了;当夫妻两人争吵时,不在乎孩子是否在身边用恐惧的眼神看着我们。我们给孩子这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会有安全感吗?

孩子不是吃饱穿暖、不哭不闹、得到了你全部的爱就会有安全感。因为你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哭;你不理解孩子渴望父母陪伴的内心感受;你不在乎孩子看到你们吵架时惊慌失措和恐惧的眼神。

父母是孩子最熟悉的人,孩子从出生就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当孩子感觉父母不值得信任,就会与父母的关系渐渐疏远,孩子也会转而去寻找和建立其它的亲密关系,来弥补自己对安全感的需求。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安全感看不见摸不着,孩子的安全感,就像是一把沙子,你越是想要抓牢,它就会越往外流失。孩子因为你的不加思考与过多干预才会产生更强的不稳定感。

当你意识到,你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管理上时,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去爱时,你的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Hetherington)博士研究了进2500名离婚子女,发表看法:“对某些子女而言,与其让他们留在负全面经常冲突、充满赤焰烽火的家中,还不如让他们在单亲的爱中成长,心理发展会更健全些”。可见一个有爱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怎么样才能建立孩子真正的安全感呢

1、家庭的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卢梭说:“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

婚姻中爱意满满,家庭中其乐融融,夫妻间相爱有加,孩子才会感受到安全感,才能够身心愉悦,才会用父母的相处模式去对待其他的人或事。哪些在轻松、有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总是充满阳光的。

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

夫妻之间没有不吵架的,如果夫妻吵架了,记得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可以让孩子知道知错就要改,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3、在孩子婴儿时期及时回应孩子的“哭”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每个孩子都期待和母亲融为一体,只要母亲在身旁,就不会有孤独感。”孩子离开母亲会哭闹,当孩子看到母亲的那一刻会破涕为笑。这就是母亲的力量。

孩子处于婴儿阶段,哭声就代表宝宝的语言,哭了要及时回应,这里说的及时回应并不是立刻抱起来,而是

先观察,再安抚,最后将孩子抱起来。

观察孩子哭的原因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如果是生理原因,一般情况下,饿了吃奶,尿了拉了换尿不湿,如果是心理原因,妈妈要先轻轻拍拍宝宝,安抚不好将宝宝抱起来。还有就是看看宝宝是否生病了。

4、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认可

心理学家威利·詹姆斯说过一句话:“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父母的重视和认可,对于孩子来说,得之,人生之大幸事。失之,则是人生莫大的遗憾。

著名导演姜文在《十三邀》中被问及:“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姜文回答说:

失败很多吧,比如说我和我妈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做了很多努力也不行。给她买房了,也没见她有多高兴,也不去住。我考上中戏了给她看通知单,心想这下该高兴了吧,结果,看了之后,啪放到一边了。

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无论他取得了什么样的好的成绩,成为了别人眼里多优秀的人。可是,母亲却从来都是一副不认可的态度。姜文内心是孤独的,他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因为母亲一直没有认可他,肯定他。而是以各种方式,变相地去否定他,忽略他的成绩。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认可孩子的成绩、进步,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爸妈的认可来得更重要。

不要将我们的预期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过高的期望只会让孩子对继续努力这件事情失去兴趣。不要让孩子觉得做得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父母满意。

5、低声教育,胜过任何大声的喊叫

影视演员陈乔恩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说到过她和母亲的状态:她的妈妈在她小的时候经常吼叫她,甚至是打她。导致了她很自卑,敏感,没有安全感,她和她妈妈即使处在同一个空间也是用电话沟通,而且临睡前她会在关卧室门时将鞋子放在门边,以此来得知门是否被妈妈推开过。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经常吼叫孩子,让孩子误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在做任何事情都会看父母的脸色,对父母产生恐惧感。所以会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对父母敬而远之,缺乏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提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孩子作为和自己一样在人格上平等的人,并给予孩子无限的爱。”我们爱孩子,想给孩子安全感,就要从低声说话开始。

6、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因为每天有规律的生活,让孩子对自己的一天会形成一个预判,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吃奶),什么时候睡觉。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让宝妈在照顾孩子时准确的判断孩子的需求,给出正确的回应。

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7、不要使用“恐吓教育”

我们会经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

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把你送给别人;

你再乱吃零食,医生就给你打针;

你再淘气,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威胁恐吓确实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我看来,孩子的天性是顽皮的,所以要加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仅仅靠打骂和恐吓解决不了问题。“恐吓教育”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产生恐惧感,父母的行为会透支孩子的信任。恐吓教育相当于不断阻断孩子的表达,孩子慢慢就会变得不敢表达,成年后可能导致胆小、焦虑、没有安全感,更多地压抑,更多地讨好、牺牲自己,会生活得很累。

所以父母如果爱孩子想给孩子安全感,就不要再恐吓孩子了。正面引导、直面交流、坦诚相待,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和紧张情绪,再去教育孩子吧。

结语: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安全感,就要给孩子制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家庭和睦的相处氛围。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是,我们应该尽力做好父母。在教育孩子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