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摔伤了不安慰,还反手一巴掌?其实此时要做的应该是共情

孩子走路摔伤了不安慰,还反手一巴掌?其实此时要做的应该是共情

前两天带着娃在河边散步,走到一个有台阶的地方,突然一个小孩从上面摔下来。

当时,我们都吓坏了,因为台阶少说也有二十几阶,真要摔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好在最后孩子自己停下来了,尽管这样,也摔了至少有七八阶。

跟她一起落下的还有一辆扭扭车,应该是小孩在上面玩车,不小心冲下来了。小女孩大概一岁半,刚刚学会走路的年纪,突遇此状况,一直大哭不止。

而直到这时,她的奶奶奶才急急忙忙地来找人,一边将小女孩抱起来,一边却口中气急败坏的数落着孩子怎么骑到这里去?

当时旁边还有两个路人走过,听见小女孩奶奶的话后他们小声地说着:这个完全不能怪小孩,大人在上边聊天,车子本来就是用来骑的啊,她那么小怎么知道哪儿不能骑?

等我们上去好一会儿后,小女孩还在那里哭泣。

孩子走路摔伤了不安慰,还反手一巴掌?其实此时要做的应该是共情

看见这一幕,我真的特别不能理解,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大人为什么还要责怪小孩子呢?

像上面这个明显就是大人的疏忽造成了孩子的摔倒,最后却要孩子在为大人的疏忽买单的同时,遭受大人的责骂。

我还曾遇见过一件类似的事情。

有一次在一家日用品店买东西,老板娘的女儿跟几个小伙伴在门口追跑,不小心摔了一跤,看她的表情应该是摔得非常疼,但又碍于有人在场,想哭又不好意思哭。

老板娘看见了,却不是马上过来查看女儿的伤势并安抚她,而是像上面的那个奶奶一样,把女儿狠狠地骂了一顿,类似早就跟你说过你不要在这里跑。。。吧啦吧啦,说完以后,还威胁女儿中饭不要吃了。

这下女孩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

可能终是不忍,过了一会儿,老板娘冷静一些了,又过来问女儿:是不是摔得很疼?

哎,黄花菜都凉了。

孩子摔倒了家长走过去心平气和地安抚怎么就那么难呢?因为你想啊,孩子本来已经摔跤很疼很难受了,你还要趁机说教,那不是伤口上撒盐吗?

1.陶虹:你怎么回事啊?

孩子走路摔伤了不安慰,还反手一巴掌?其实此时要做的应该是共情

在某个综艺节目中,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女儿有一次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陶虹的第一反应也是像很多人一样,立马对女儿吼道:你怎么回事啊?

谁知女儿被吓得一哆嗦之后愣在了那里,非常恐惧地看着她,连哭都忘记了!

看到女儿这个表情之后,陶虹立马意识到:

打碎东西对女儿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如果我还骂她,那她岂不是更难过?

于是后来女儿再次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时候,她没有再批评女儿,而是慢慢地走了过去把无助的孩子抱了起来。

这次,有了安全感的女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陶虹的做法之所以受到好评,我想主要是因为她做到了共情。

什么是共情?

共情就是要去体会对方的感受,把对方当成自己,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

比如,孩子无意打翻了牛奶,心里已经很无措了,如果还因此挨骂,可想而知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该有多大。

所以,妈妈这个时候把孩子抱起来,就是告诉她:你理解她,知道她不是故意的。

孩子走路摔伤了不安慰,还反手一巴掌?其实此时要做的应该是共情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共情能力低是什么意思的问题。

其中,有网友就回答道:

如果当孩子哇哇大哭时,千万别对他说“一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吵死了,就知道哭。”、“好了好了,不哭了啊”。

如果你是这样去跟孩子说,那孩子就会觉得哭是错的,会跟家长没有链接,这种状态会让他长大后处在一种孤独状态,因为他没被人看到。

所以说,共情这个能力非常重要,这是社交的基础。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做到共情非常不容易,他们需要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感知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

这需要爸爸妈妈们在生活中创造共情的环境,做好榜样。就像《家有儿女》中夏东海说的,一个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么能学会去尊重别人呢?

2.产生共情的四个技巧

孩子走路摔伤了不安慰,还反手一巴掌?其实此时要做的应该是共情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中,第一章就告诉家长要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我想这其实也是在教会孩子共情。

要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先要接受他们的感受

要知道,感受没有对错之间所有的感受都是被的接纳的,当然了,有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心。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书中给出了四个技巧:

01.首先要全神贯注的倾听。

比如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他今天在学校的经历,你一定要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

02.用“哦。。。。。。”“嗯。。。。。。”“这样啊。。。。。。”代替提问和建议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比如,孩子跟你说他的铅笔被人偷了,接着又分析被偷的原因时,你就可以用哦、这样啊这些用语回应他。这会让他很有成就感。

03.要把他们的感受说出来

如:孩子跟你说他的小海龟死了并且哭起来的时候,你千万别说,别难过,我给你买过一个。你可以这样说:哦,真没想到。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失去朋友一定很难过吧。

0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比如:某天孩子突然跟你说要吃家里没有的脆饼,你可以用说真希望咱们家有,听得出来你很想吃,我真希望可以给你变一盒出来。孩子知道家里没有,也就不会再坚持了。

3.不要试图“赢了孩子”,而是要学会“赢得孩子”

孩子走路摔伤了不安慰,还反手一巴掌?其实此时要做的应该是共情

做到了共情以后,我们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专注于解决问题。

就拿上面跟伙伴们追跑摔跤的女孩来举例。

本来女孩摔倒了受伤了已经得到惩罚了,妈妈还说不让她吃饭的话,她听完除了觉得妈妈不理解她,还有可能产生权利斗争。

这就是简•尼尔森说的,不要试图“赢了孩子”,而是要学会“赢得孩子”,即要赢得与孩子的合作。

那我们怎么才能赢得与孩子的合作呢?可以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倾听孩子,表达出对孩子的感受的理解。

“我敢肯定,从那么硬的水泥路上摔一跤肯定很痛”(表达理解)

第二步,我们要表达出对孩子遭遇的同情。

“我记得我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跑得太快摔了一跤,把膝盖都磨出血来,当时真是又疼又觉得丢脸。”(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

第三步,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

如果你真诚二友善地进行了以上两个步骤,孩子这时应该愿意听你说了。

第四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让孩子对于避免将来遇到类似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我们可以提出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这个套路在很多情况下都适用,简直屡试不爽。父母们可以保存起来。)

孩子走路摔伤了不安慰,还反手一巴掌?其实此时要做的应该是共情

总之,遇到孩子摔跤或者不小心打碎东西时,千万别再“伤口上撒盐”了,我们要做的是共情,然后专注于解决问题。

注:参考书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正面管教》,图片源自网络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 ,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