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在孩子哭泣的时候,许多家长都是用机械性的语言向孩子表达他们的安慰,例如,妈妈知道你不高兴但是事情发生了我们也不能一直不高兴。这是家长对孩子“共情”的一种体现。

孩子出现了情绪,家长用能感受到孩子情绪的语言去安抚孩子,这是绝大多数家长会做的事情。但是有一些家长的“共情”并不会对孩子有很好的安抚反而会适得其反。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周末妈妈带小玉去野餐,小玉带上了她最心爱的芭比娃娃。回家之后小玉发现自己的芭比娃娃落在了野餐的公园没有带回来,她在家里哭闹着要她的芭比娃娃。

野餐的公园离家又不是很近,对小玉妈妈来说一个芭比娃娃丢了肯定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的。

小玉妈妈只是象征性的安慰了一下小玉,和小玉说,芭比娃娃丢了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不要哭了好不好,妈妈明天带你去买新的。

这句话在大人的看来是自认为很好的安慰了,但是这并没有让小玉停止哭闹,反而是越哭越凶。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一、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1. 共情不是同情

许多家长的共情就是同情。同情是家长对孩子的难过而产生了怜悯,而共情是家长能和孩子产生一样难受的感情,意思是大不一样的。

孩子难受了有的家长是用简单的言语去告诉孩子他们知道孩子的难受,但这并不是有效的方法。

有的家长的语言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可怜,爸爸妈妈都觉得他可怜。他就会越来越委屈难受。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2.共情不是讲道理

孩子因为某件事情哭闹不止,家长束手无策。很多家长的办法就是与孩子讲道理。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没有成人想象中的那么好的,很有可能是听不懂的。

如果他们能听懂,也不会停止哭闹。本来就是因为难受不高兴才哭,爸爸妈妈还和他说他为什么不能哭,好像他哭是做错了什么事情。这样他就愈发委屈,哭闹就变本加厉了。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3.共情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一些孩子难受的原因是家长无法理解的,觉得很小一件事没必要在意,但是小孩子就是不高兴了。要是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是很难达到感同身受的,因为他们连孩子难受的原因都无法理解。

当孩子一些不开心的理由是家长无法理解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他们的视角去感同身受,孩子是会感受到父母的共情的。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二、当面对哭泣的孩子时,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1.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和的对待孩子

有的家长虽然能用共情去安慰孩子,但是情绪上是很敷衍不耐烦的。

在成人眼里小朋友的许多引起他们哭闹的事情都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哄一哄就好了哄不好就不要理他们让他哭,他哭完了自然就不会哭了。

这是十分错误的,孩子哭的时候家长要平和的对待他。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用小孩子的眼观,不带有情绪的去安慰孩子。

用实际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的难过感同身受。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2.不过分解读孩子的情绪

有的家长就是过分的“共情”了,孩子受伤了摔倒了或者是不高兴的家长显得比孩子都要着急。

本来有的小孩子摔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的,不哭也不闹的。

有的家长在孩子摔倒了就过分的安慰,比孩子都难受。

这种过分解读会让孩子更加感觉到难受,哭闹是不会停止的。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三、如何正确的“共情“

1. 将口头语言转化为实际行动

语言有时候是不能很好的传递想法的,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以会产生偏差。

孩子如果是摔倒了疼痛,父母也可以假装摔倒。用这个实际行动来告诉孩子自己明白他们的疼痛。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2. 模仿孩子的表情

一些父母实在无法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时候,可以通过模仿他们的表情来产生共情的。孩子看到你的表情是会认为你和他也是一样的感受的。

总结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三种教育方法都是没有产生正确共情的。

家长在安抚孩子的时候不应该是用这三种方法,正确的共情才能有效的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错误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一哭家长就“共情”?真正的感同身受,首先学会这3点


育儿问题熊爸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熊爸育儿堂,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