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張磊:一個草根白手起家的勵志傳說

2010年以前,蟄伏在投資圈的張磊完全是個小透明,你幾乎檢索不到此人的存在。

2010年1月,隨著一條“張磊向耶魯大學捐款8888888美元、創耶魯管理學院中國畢業生個人捐款紀錄”的新聞在國內掀起巨浪後,中國網友立即對其展開“人肉搜索”,張磊這個人物形象才逐漸變得豐滿起來。

簡單來說,他的前半生,一部白手起家的勵志傳說:

1.出身貧寒,少年覺醒。

張磊出生在河南駐馬店一個普通家庭,中學開始跑到老家火車站鼓搗連環畫出租生意,一個暑假賺了800元,而當時一名中國基層公務員的月收入不過80元。高二夏天受保送清華的師兄施一公事蹟鼓舞,開始奮發圖強,第二年成為河南省文科狀元。

2.貴人相助,融匯中西方投資哲學

他以河南省駐馬店市文科狀元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錄取,後赴耶魯念MBA,師從投資導師大衛·史文森(投資圈與巴菲特齊名)。耶魯大學的深造讓他有機會接受沃倫·巴菲特、大衛·斯文森兩位投資大師的指點,為其投資哲學的形成嫁接了西方投資界的基因。

2005年,當張磊決定回國創立高瓴資本時,這位恩師從耶魯投資基金裡撥出了2000萬美金給他,隨後又追加了1000萬美金。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高瓴資本在短短14年內經過張磊運籌帷幄,不僅在早期投資了騰訊、京東,還陸續投資了滴滴、Uber、美團等明星公司,如今管理規模超600億美金,是中國體量最大、佈局最複雜的基金。雖然外界沒多少人知道除張磊以外合夥人的名字,但高瓴資本有張磊就足夠了。

投資江湖“以道御術”的大師

在投資江湖爬到一定高度後,道比術更為重要,張磊就是“以道御術”的佼佼者。

他與朱嘯虎這樣的獨角獸捕手不同,在張磊看來最好的投資是不需要退出的,如果被投公司足夠優秀,給你帶來的複合收益遠遠高於退出之後再找下一個。

很多年前,張磊就在一次演講中稱:“投資分為兩種遊戲,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蛋糕做大的遊戲。我的思想和資本必須創造價值”。 也因此,張磊對諸多被投公司扮演著夢想導師的角色,當他找到一個具備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就不吝拿出一大筆錢,讓他們專心造夢。

2010年,時年37歲的劉強東正舉步維艱,投資人們對阿里巴巴(輕模式+平臺型機會)趨之若鶩,連徐新都不看好劉強東自建物流系統的做法,四處碰壁後劉強東找到高瓴想要7500萬美元。

平安國金大廈裡,張磊與劉強東的談判陷入焦灼:

劉強東覺得你給我7500萬美元就夠了,張磊卻執意要追加到3億美元:“這個生意要不讓我投3億美元,要不我一分錢都不投”。

張磊多年後曾覆盤過,“3億美元在當時是很大,但高瓴在當時的管理規模已經是幾十億美金。即便這筆投資全軍覆沒,高瓴也可以take the risk(承擔風險)

更重要的原因是,此前有位朋友問過貝索斯“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後者的答案是:亞馬遜成立的時候,UPS已經很大了,這讓亞馬遜失去了的重要一環,令其沒法徹底打通供應鏈體系來服務消費者。

張磊篤定自建體系後能成為“+UPS的結合體”的結合體。

交易市場裡有個守則:買預期,賣事實。一家公司的估值不是他曾經的盈利,而是他未來的想象空間。對張磊而言,未來的想象空間遠比當下的盈利迷人。

果然過了不到一年,宣佈拿到DST等6家機構總計15億美元投資,估值大漲至60億美金。以3年後京東上市計,張磊的3億投資飆升至39億美金。投資京東一役讓張磊在二級市場之外真正拿到了的船票。

今天再回頭去看,高瓴的這輪大手筆投資確實使在極短時間內迅速確立了在B2C領域不可撼動的領先優勢。再看高瓴後來的其他投資,滴滴、摩拜,Airbnb、等無一不是行業中模式創新有創造性的領軍企業。

然而真正讓張磊蜚聲的經典案例還是撮合騰訊投資,從而撬動互聯網行業格局變化。

張磊很早就看到了移動時代社交與電商結合的無限潛力,在他的極力撮合下馬化騰和劉強東坐在了一起。他曾笑言,“以為當時騰訊電商負責人吳霄光會拿刀來見我。”

在騰訊和談判陷入扯皮的時候,雙方第一個想起的依然是張磊。

劉強東連打7個電話將張磊從法國南部阿爾卑斯滑雪場請回國後,他從雙方談判名單上迅速剔除所有中層管理者、律師、投行人員,最後只剩下7個人:馬化騰、劉熾平、吳霄光、張小龍、魯姆斯米切爾(騰訊首席戰略官)、劉強東、黃宣德(京東首席財務官)。然後張磊告訴他們:“今天談不成,誰也不能走。”

8個人最終花了4個小時確定了35個問題,包括競爭和非競爭的定義、支付該如何安排、微信和QQ如何對京東支持、股份佔比等。

騰訊、京東由張磊牽線達成戰略合作之後,微信就為京東開放了一級入口,至今京東有1/4的新用戶來自微信。而對騰訊來說,除了通過京東攫取到百億規模的財務回報之外,更重要的是阻擊阿里,並在微信生態裡等來了拼多多。

張磊的獨特魅力在於,作為市場買方卻能夠深度綁定一些企業家關係,構建出屬於自己的交易和生態。

這種魅力早年在張磊向耶魯大學捐款8888888美元時也有體現。

雖然當時國內有網友憤怒的表示:“中國辛辛苦苦培養的高材生幫著人家發展”,甚至在一場浩浩蕩蕩的“人肉搜索”調查後把他塑造成了“吃裡扒外”的形象。

事實上,張磊在後來一次自述中這樣解釋:“耶魯幫助中國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曾在耶魯受過教育。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互助的關係都是單向的,所以我極想改變這一點。”

另一方面,他從耶魯大學史文森手中拿到了最初的3000萬美金創立高瓴,高瓴也因此獲得了絕大多數基金難以想象的信譽背書,並會奠定整隻基金的出資人陣容。耶魯標籤在資源與資本兩端,都對高瓴形成了巨大支撐,這種路徑依賴讓雙方深度綁定。

“中國每個領域的戰爭,要麼是升維打法,要麼是降維攻擊,反正始終以變換戰場和改變規則取勝。”這是張磊的投資哲學。

如川基金創始人王肇輝記得,有次去香港見張磊,後者穿著一雙老布鞋走出來,神情淡然,如今也只有馬雲能給大眾這般氣定神閒的印象。

曾有人問張磊:“一個偉大投資人最為關鍵的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保持一個好身體、好心情” 或是“make peace(保持平和)”。對身處投資圈金字塔尖的張磊而言,道比術確實發揮出更多的價值。

高瓴資本張磊:一個草根白手起家的勵志傳說

雖然專注互聯網投資多年,但最近幾年,高瓴資本正把觸角不斷伸到新的領域。

2018年,當中國 VC 們注意到寵物行業時,“高瓴已經把行業都捋過一遍了”。

一位曾就職於高瓴旗下寵物平臺的員工表示,高瓴自己孵化的寵物醫院品牌“寵頤生”,通過新開店面和快速收購,“僅用1年時間,就從0做到了300家”。

幾乎與此同時,高瓴還主導了一場至今仍在進行的線下藥店大併購。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高瓴資本全資或控股的連鎖藥店遍佈全國21個省市及直轄市,一個總量超過1300家醫院的聯合體悄然誕生。

至於高瓴控股百麗這個“現象級投資”,恰恰讓張磊在投資領域不斷展現出更遼闊的可能性,這也成為高瓴資本注意力聚焦到實體產業的標誌性轉折點。

《金融時報》在分析高瓴資本收購百麗國際時表示:“張磊對這種明顯是扭轉頹勢的戲碼感興趣,主要凸顯的不是中國存在另類投資機會,而更多地說明了一點:即便是最成功的科技投資者,如今也正把目光投向別處,以尋找新的投資領域。”

2019年4月格力混改大戲“試鏡”開始,業內普遍認為厚朴的贏面更大。因為從過往的投資經歷來看,厚朴對國企背景的企業更有投資經驗,這家60億港元入股蒙牛一戰成名的基金,此後相繼投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也非常成功。

然而,讓厚朴資本沒有料到的是,高瓴資本與格力電器此前就淵源頗深。

高瓴資本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就發現了格力電器。高瓴資本耗資近8億元向格力電器購買了4536萬股,以持有後者0.754%股權。至今,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國基金持股格力電器0.72%。位列第8大股東。

“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看行業格局,格局決定結局。”張磊在早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格力電器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一張名片,是我們要長期支持的。”也是從那時起,高瓴持續重倉格力電器十幾年。

蹊蹺的是,高瓴資本旗下HCM中國基金也是美的集團的第八大股東,持有美的集團6183.19萬股,持股比例為0.89%。

直到今天,格力與美的這兩家“死對頭”依舊並排出現在高瓴資本最新一期QFII重倉股名單中。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同花順財經的報道,美的創始人何享健還是高瓴資本的LP。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何享健持有寧波美域99.67%的股權,而寧波美域持有珠海高翎澤遠7.47%的股權,持有珠海高翎天成1.16%的股權。

如今,高瓴資本大刀闊斧佈局實體領域,格力成為其整合中國家電產業的抓手也就不足為奇。

一位轉行做VC的前輩曾指出,高瓴很多動作只是憑著市場規則做生意,“減持是因為京東增速放緩,買紅黃藍是因為紅黃藍便宜,不是因為外界因素影響。”

不止一位高瓴現役或前員工提到:“在這裡談錢是被禁止的,老闆不希望誰或哪個team以賺了多少錢自居”,張磊的一句口頭禪是:“賺錢只是我們做事情的副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