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哭穷教育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常听老一辈的人说:“生下的男孩要穷养,而生下的女孩要穷养”这句话,放在过去的社会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对于现如今的社会来说,如果继续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穷的思想,那么不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自卑的心里。

而且不利于孩子成人踏入社会中的发展,毕竟这些孩子即使可能自己工作赚钱了,也不相信这些钱是通过自己能力赚的,因为真的“穷”惯了。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先前知乎上有这么一则提问:家长对孩子哭穷会有什么影响?

有个网友回答道说:

“低到尘埃里,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行,花钱变成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感觉自卑,不配拥有好东西,喜欢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一旦现实跟自己不一样就会变得敏感易怒。”

其实,很多家庭并不是没钱,只是想通过向孩子哭穷来教育孩子更懂事,而孩子对父母传递过来的能量是非常敏感的,可能会如父母所愿变得更“懂事”了。

可这只是父母看到的表面现象,伴随着孩子内心长大的各种负面影响,父母是看不到的。

长大后,这些影响会一直根植心底,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观、婚姻观,甚至终其一生也难做到自治自愈。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先前有这么一则新闻:“昆明失联女大学生确认死亡”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据悉,该女孩是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大二学生,失踪多日后遗体在一公园内找到,仅给家人留下一封遗书。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失联女大学生

女孩在遗书中这样写道:

“从小我就特别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什么也不用担心不用考虑,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在别人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

“每次和你们要生活费我都很难开口。还经常因为钱和你们吵架,现在我都不怎么敢和你们打电话了,我怕我听到你们的声音我就会哭。”

“我好像都抑郁了,不愿和别人交流,想一个人呆着……”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卑微、孤独和无助令人心痛,有的网友说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真可怜。

也有人说女孩是因为攀比导致了抑郁,太不体谅父母了。

可认真读完女孩的遗书,却会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知道父母把她养大不容易,但由于家庭贫困,再加上经常因为钱与父母争吵,让她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遗书中,她还希望父母能够好好教育自己的妹妹,不要让妹妹像自己一样。

贫穷曾给她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我没法想象,但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对待贫穷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很多家长不知道,一个总是告诉孩子“我们很穷”的家庭,毁掉孩子是轻而易举的,它就像是无孔不入的慢性毒药,时时给孩子洗脑,最终让孩子无处可逃。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成一个“穷人”,那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这里的穷,绝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匮乏,还包括生活中的压力感和不确定性。

经常对孩子“哭穷”的父母,会让孩子对生活中的困难反应过度,无法考虑长远打算,甚至很容易走极端。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拥有幸福感性格也容易有缺陷

有些事情,细思极恐。

虽然,不是所有贫穷家庭都会把孩子逼入绝境,但在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特别敏感、自卑,更可怕的是:

贫穷思维一旦刻进生命的底色,就会变成性格的一部分,一辈子恐怕都改不过来。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高中女孩的故事。

她说,在外人眼里她是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其实这些都是假象,真实的她,自卑、敏感、脆弱,不敢去和优秀的人结交,不敢参加同学的聚会。

因为她穷,没有一点能支配的零花钱。

其实,她家条件还可以,可是她父母严格控制她的零用钱,总是念叨赚钱不容易,不能乱花。

哪怕是买学习资料,妈妈都不舍得。

如果参加一些比赛需要报名费的,爸妈就会劝她放弃,说万一输了没得奖不就白花钱了,更不必说向他们要钱买其他的。

她喜欢一个男孩子,只敢偷偷喜欢,不敢采取任何行动,因为觉得根本配不上他。

女孩说,最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向她哭穷,不断向她灌输穷的理念,让自己自卑到了骨子里。

可是,当父母经常对孩子抱怨“钱不够花”,把“我们家穷,这个没必要买”挂在嘴边时,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哭穷会让孩子变得抠门、吝啬,甚至长大后过度追求物质。

还有一种父母,不一定真的穷,“哭穷”可能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出发点是想用穷养来锻炼孩子。

可是,当父母经常对孩子抱怨“钱不够花”,把“我们家穷,这个没必要买”挂在嘴边时,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有的是因为内心的匮乏而变得抠门、小气,不愿付出;

有的是在读书时,通过和同学间的比较,产生了自卑心理,长大后成为讨好性人格;

更有甚者,是想要的东西总得不到,以致成年后产生畸形的金钱观而过度追求物质……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好的教育是物质可以贫穷但精神不可以匮乏

面对贫穷,有的人像松柏一样,有着不屈不挠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的人却性格扭曲,甚至沦为金钱的奴隶,命运千差万别。

而这种种都离不开父母早期给孩子喂养的精神养料及影响。

首先,生活再苦,也要给予孩子希望。

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富足或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而导致,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再次,父母首先要跳出贫穷思维,孩子才能有格局。

很多父母教育上的误区,是一方面希望孩子将来出人投地,有眼界有格局。

一方面又跳不出贫穷思维的局限,舍不得花钱带孩子去旅游,给孩子买新奇的物件,或者带孩子去看场电影,还要求孩子跟他们一样节约。

而这不仅减少了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还会影响大脑的发展,从而限制了孩子对世界格局的认识。

父母该做的是,定期带孩子去看一下新鲜的事物,开开眼界,逛街的时候,买件贵一点的衣服,并让孩子明白,将来只要努力,就能拥有好的东西。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最后,让孩子学会理财,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金钱观。

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商品很贵,我们买不起,而应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已经超预算了,所以只能下次再买。”

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应尽量满足,若实在能力有限,也定期给孩子一些零花钱,鼓励孩子通过攒钱来实现自己的心愿。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哭穷,甚至装穷,而是通过适当的教育让孩子懂得人生的意义和自我成就的价值。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向孩子哭穷。因为,不哭穷的你,才能给孩子更坚实的铠甲,应对生活的挑战

比“穷”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