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中心城區34條“綠波”路段全部上崗

11月21日,東營交警開展了“媒體進警營”活動,其中,記者跟隨東營交警實地體驗綠波通行介紹信號研判室,並介紹交管12123語音電話、交通高峰期應對調度方案、簡化版教育積分系統等。

上午9:28,記者乘車以平均時速56km/h的速度在東二路從黃河路行駛至南二路時一路暢通,僅用了4分鐘。綠波協調是指車輛通過某一路段相鄰的幾個交叉口時,可以在交叉口處恰好遇到綠燈,從而使車輛快速流暢的通過該路段。

通過調整各路口的信號燈週期、相位差和綠信比等參數,當車輛通過第一個交叉口時遇到綠燈,按照一定的速度行駛,則在以後的交叉口均能連續遇到綠燈,這種交通控制被稱為綠波控制,又稱“綠波帶”。綠波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綠燈利用效率、使車輛少遇紅燈或者不遇紅燈,減少停車次數,提高駕駛體驗。

綠波種類及實現條件有哪些呢?綠波帶可以分為單向綠波帶和雙向綠波帶,單向綠波即單一方向有綠波效果,雙向綠波則該路段雙向行駛均有綠波效果。

實現道路綠波帶,需要良好的道路駕駛條件(主要選擇在平峰期車流穩定的主、次幹道)、路口智能化信號控制機及適當的交叉口間距等客觀因素,其次有信號燈配時週期、相位相序、相位差及綠信比等約束參數,一般來說,單向綠波較僅需相同的週期(也可以是週期的倍數),通過調整相位差即可實現,雙向綠波則需要在單向綠波的基礎上調整相位相序(信號放行模式)來實現反向綠波,進而實現雙向綠波控制效果。

據瞭解,東營市中心城區信號整體控制策略採取高峰控制效益最好、平峰通行效率最高、夜間安全快速轉換的方式。高峰期採取截流控倉,削峰填谷等控制手段,確保路口各方向所有交通體通行效益最高,平峰期則採取綠波協調的控制手段,保證車輛快速通行。

為什麼高峰期沒有綠波控制呢?高峰期車輛出行集中,交叉口飽和度高,加上車速較慢,若採取綠波控制,只會使車輛更容易堵在關鍵節點路口,引發擁堵蔓延,反而起不到更好的通行效益,因此高峰期多采取2-3個路口間的協調均衡控制,保證上下游綠燈時間相近均衡,以達到分散交通壓力,提高通行效率的作用。

綠波控制的區間取決於各交叉口間的關聯度,若兩個路口間存在強幹擾因素,如行人過街、違法停車及交通事故等均會影響綠波通行效果,因此綠波多選取分段協調控制,一般5-8個路口作為一個區間的效果協調最佳,這是不採取道路全線綠波控制的原因。

理想狀態下綠波協調不會停車,但實際行車過程中受駕駛速度、變道及超車、天氣、事故、道路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很難達到理想狀態,且相鄰路口的綠燈時間也各有差異,有時會在某一路口減速甚至稍作停車,這種情況下需要駕駛員適當調整車速來達到不停車的效果。

目前中心城區已實現34條道路平峰綠波控制,其中定週期幹線綠波協調22條,選擇式自適應綠波2條,生成式自適應綠波2條,感應模式感應綠波3條,綠損優化模式感應綠波5條,具體協調區間及推薦時速如下表所示,綠波路段在工作日的5:00-7:00,9:00-17:00,19:00-22:00,節假日的5:00-22:00時段運行。

在綠波路段上行駛,需要廣大駕駛員注意的是,綠波控制要想發揮最大效益,除了合理信號燈配時參數的外,駕駛員的駕駛習慣及駕駛速度同樣影響著綠波效果,車速過快,則可能在下個路口減速、停車再起步;車速過慢,則可能“趕不上”綠波,需要等待下個週期綠燈通行。如果車輛處於起步狀態時,則需要適當提速後再勻速行駛。若車輛不停車通過路口且處於綠波車流中,只需要保持勻速跟馳即可。若若車輛處於綠燈末尾通過路口或者行駛過程中受干擾而降速時,則需要適當提速。駕駛員可根據路口倒計時適當調整車速。

下一步,東營交警將繼續加大城區交通信號燈的優化配置及更新聯網力度,通過與高德地圖等互聯網公司的合作,通過技術手段協調控制各路口、路段的通行狀況,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為市民打造更加安全、更加暢通的出行環境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