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治疗的新思路

引言

面对逐年升高的发病率和低龄化的发病趋势,慢性胃炎的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合理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1]。随着临床上对慢性胃炎病因机制认识的加强和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常用治疗手段。那么化学药物治疗是否可以完全解决慢性胃炎的临床问题呢?

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根除Hp以控制病因、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三个方面,目前通过化学药物治疗,临床上已在控制病因和改善患者症状两个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某些难点和不足,尤其是在改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方面缺少有效手段。

慢性胃炎治疗的新思路

1. 铋剂四联疗法为Hp根除的主要选择,但其具有局限性

根除Hp可消除炎性反应,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缓病理组织学进展。以抗生素和PPI主导的Hp根除方案为治疗Hp相关胃炎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导致Hp根除率明显降低,经典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已远低于80% [2],且常见的序贯疗法,伴同疗法等对中国患者没有明显优势。面对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的挑战,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用于临床一线治疗,Hp根除率较三联疗法显著提高[3]。然而,铋剂四联疗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部分患者对铋剂不耐受,使用铋剂后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此外,目前对铋剂的化合物、配方的选择仍不明确。

2. 难以逆转病理组织学改变

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是胃癌演变的主要模式,因此,逆转胃黏膜组织学病变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环节,也是慢性胃炎重要的治疗目标

[4]。针对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化学药物。临床常用某些维生素延缓进程,例如叶酸、维生素B等,但其具体疗效和对胃癌发生的影响尚存在一些争议,目前仍在探索中12 [5]。因此,如何有效延缓甚至逆转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是慢性胃炎治疗的临床难点。

中成药是另一种选择

近年来,在寻找更优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案过程中,中成药治疗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中成药在Hp根除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2017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和2017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均提出摩罗丹等中成药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1. 提供铋剂之外的选择

多种中成药对Hp根除具有良好疗效。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将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摩罗丹、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胶体果胶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 疗程2周,停药4周后,采用摩罗丹治疗的Hp根除率与铋剂四联疗法无统计学差异,均接近85%

[6]。香砂养胃丸也被报道用于Hp根除,在三联疗法基础上联用香砂养胃丸显著提高Hp根除率[7]

2. 逆转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与化学药物相比,中成药对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改善具有一定优势。2017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提出,多种中成药可能改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一项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异型增生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摩罗丹单药治疗6个月,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得到有效改善,萎缩、肠化有效率分别为34.6%和23.0%,异型增生消失率为24.6%,对异型增生积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叶酸[8]

1. 改善症状

中成药可多方位改善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研究表明,单药应用摩罗丹6个月,慢性胃炎患者的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8]。保和丸可显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腹痛症状,其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胶囊

[9]。附子理中丸也被报道用于改善慢性胃炎症状,附子理中丸单药治疗2周,患者腹胀、反酸、灼烧感等症状评分显著降低[10]

2. 消除胃黏膜炎症,促进黏膜修复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碳酸镁铝片基础上加用胃炎康胶囊,连续治疗4周,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碳酸镁铝片单药治疗[11]。此外,胃灵颗粒也被报道用于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变,其单药治疗6个月,对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的总有效率均超过80%[12]

综上,化学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已取得良好疗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和不足,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可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春锦. 消化内科慢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9):9711-9711.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10):358-363.

[3] 束庆文, 余海, 叶献词,等. 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研究[J]. 安徽医药, 2018, 22(1):135-138.

[4] 王冠庭. 胃癌癌前病变癌变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 8(1): 1-4.

[5] 邵建明, 田腊群. 李学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8):752-754.

[6] 刘绍能, 刘正新, 孟淼, 等. 摩罗丹配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7): 749-751.

[7] 林海. 香砂养胃丸配合三联疗法治疗54例消化性溃疡观察[J]. 中国药师, 2011, 14(6):842-844.

[8] Tang XD, Zhou LY, Zhang ST,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of Moluoda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dysplasia.[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6, 22(1):9-18.

[9] 王艳艳. 保和丸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5).

[10] 黄炼巧, 陈娜.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10(2):96-97.

[11] 郝建军, 苗海军. 胃炎康胶囊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6, 31(10):

1542-1546.

[12] 谢晶日, 李威, 刘朝霞,等. 胃灵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7, 15(2):92-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