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1》

提到煮茶,与茶与火、水与火之间的关系紧密。

北宋的老苏,写了一首茶圈里著名的《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壶内的水,因热度的不断增加而释放出气泡,温度越高,气泡越大。

最初像螃蟹眼大小,慢慢地变成鱼眼大小。

到水烧沸时,水泡连珠式涌起,发出了沸跃的声响。

当年,老苏听着沸腾的水声,看着瓯中飞雪般的茶末,浮想联翩。

想到过去的旧相识,李约煎茶时讲究活火发新泉。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又想到当时的大咖,潞公饮茶专爱定州花瓷。

而那会,被一贬再贬的老苏,难免生出感慨,自己的条件变差了许多。

只能以砖为炉,石桃煎汤。

虽然不够讲究,简单了些,但还是能享受到生火喝茶的清闲。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起。”

一瓯好茶常伴,喝好睡好,就心满意足了。

喝茶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喝得舒心,也就足够了!

现下,又到了一年冬天。

提及冬季喝白茶,不少老茶友喜欢煮泡开过后的叶底。

到底,这煮泡开过的白茶叶底有什么讲究,今儿就来全面的聊一聊。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2》

将一款白茶,拿来先泡后煮。

首先,对于一款白茶本身的品质,有着很高要求。

硬性要求的条件,就有着三点。

其一,得是高山白茶。

先天产区环境的好与坏,对白茶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有了好的产区环境,白茶才能在生长过程中更好的积累养分。

白茶在内质足够丰厚的前提下,才能经得起先泡后煮的考验。

通常,白茶的产区以高山茶园为佳。

海拔适中,昼夜温差适宜,多云雾滋润的环境下,更有利白茶的生长。

而白茶的产区里,又以太姥山为公认的最佳产区。

综合多方面的温、光、水、气、土环境,极为有利白茶的生长。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其二,陈化时间不低于一年。

将白茶煮着喝,为了煮出来的滋味更好喝,不建议将新白茶拿来煮。

相应的将白茶用来先泡后煮,在煮叶底情况下,也要将新白茶从备选梯队里剔除。

陈化时间不足一年的新白茶,内部的茶味物质尚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

将其泡来喝,风味清新鲜爽。

而直接将其拿来煮,煮出来的茶汤风味,容易偏苦偏涩。

所以,为了让煮出来的茶汤滋味更佳,建议煮陈白茶(储存时间在1-3年)或者老白茶(储存时间不低于三年)。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其三,储存条件良好,没有发生劣变。

将白茶用来先泡后煮,建议煮上了年份的茶。

但是,在煮这些经过一段时间陈化的老茶之前,年份真实仅仅是前提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要确保本身的品质没有发生劣变。

在漫长的储存岁月里,没有出现跑气受潮等存坏变质情况。

若不然,出现存坏变质情况的白茶,可饮用价值微乎其微。

根本没有足够的内质,去支撑先泡后煮的考验。

可见 ,唯有品质足够出色,并经历过一定陈化阶段的白茶,才能适合先泡后煮!

今天为了教学示范,特意选了饼纯正太姥山高山茶原料的,达到三年陈的高山寿眉饼。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3》

将那饼老寿眉从仓库里取出,放在茶桌上。

用茶刀从侧边撬出了片薄薄的茶,称好5克所需的投茶量。

将常用的白瓷盖碗用沸水烫过后,将准备好的干茶,投入其中。

等烧水壶里的水,烧到沸腾状态后。

提起水壶,环壁式的往盖碗内注入沸水。

注水完毕,旋即出汤,不需要过多动作迟疑。

将茶汤快速彻底倒出后,待茶汤温度下降到适口状态后,就可以细细品尝了。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将白茶用来先泡后煮,在盖碗泡茶阶段时,要泡到第几冲再用来煮着喝呢?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主要看个人喜好。

通常,按照村姑陈的习惯,盖碗泡到七八冲,等一泡茶的茶味基本喝过后,就可以拿去煮茶了。

针对这类型内质丰厚的老寿眉饼,它们的茶梗和叶片内部,藏着不少的内质物。

丰沛的可溶性糖和果胶物,就深藏在内部,等待解锁。

用盖碗连续泡上好几冲后,等茶味淡了,到了需要适当坐杯来帮助茶味释放时,就不妨考虑煮叶底了。

一款打算用来先泡后煮的三年陈的老寿眉,在用盖碗冲泡时,要避免泡茶时间过长。

更不能,一开始就直接用闷泡的方式,容易让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提前过多的释放。

导致后续煮茶时,茶味物质的呈现后继乏力,煮出来的茶汤滋味,难以尽如人意。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4》

当盖碗内的老寿眉泡过了七、八冲,茶味物质释放得差不多时。

就可以用来煮茶了。

将煮茶的壶和炉子找出来,将煮茶壶洗净,并将表面的水渍擦拭干净后,就可以开始煮茶了。

通常为了方便煮茶时,观察汤色的深浅变化,建议大伙儿们优先考虑玻璃茶壶。

高硼硅玻璃材质的茶壶,耐热耐高温,并且质地紧密,能够让一款白茶的风味得到全方面的展示。

一个标注600ml容量的茶壶,在实际煮茶时,注水量到400ml也就足够了。

注水线不能超出壶嘴位置。不然等壶内的水烧沸时,壶内的水容易溢出,将桌面弄得狼藉一片。

在400ml水量的情况下,在煮白茶干茶时,建议搭配2-2.5克的量。

而在煮泡开过的叶底时,建议将盖碗内原先泡开过5克叶底,全部投入其中。

那么,在煮叶底的情况下,该是等茶壶内的水烧开后再投茶,还是直接从冷水状态下投茶呢?

这,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定。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如果这泡茶的叶底,内部的茶味物质还很充足,那么可以用热水煮茶。

等壶内的水烧沸后,再将茶叶拿去煮。

稍微沸煮,能到煮出来的茶汤颜色出来后,就可以停止加热了。

这样热水煮出来的茶汤,能够更好的把控煮茶时间,让煮出来的茶汤滋味浓淡更适中。

而如果是,煮泡过十来冲,并且稍加坐杯后的白茶叶底。

那么,在所剩茶味物质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您使用冷水煮茶。

从冷水状态下,用茶夹将叶底全部拨入。

等壶内的水逐渐烧沸这段时间下,可以对白茶叶底的梗与叶,增加更多的压力。

从而,帮助整体茶味物质更好的释放,让煮出来的茶汤更加的浓郁有滋味。

可见,不论是用冷水煮茶,还是热水煮茶。

具体的选择,还得根据茶友们的个人喝茶需求,才能决定!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5》

以热水煮茶为例。

等到壶内的水烧沸后,揭开壶盖。

用茶夹轻轻将盖碗内的叶底,拨入到壶内。

投茶完毕后,再合上壶盖。

稍稍沸煮一会,让壶内的茶与水,充分的接触。

再然后,就可以根据茶汤的颜色变化,决定停止加热的时机。

一般而言,在煮白茶寿眉的情况下,等到壶内的茶汤,出现赤金色或深赤金色时,就可以关火了。

再然后,处于高温状态的壶,从沸腾到止沸,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壶内的茶汤逐渐从咕噜噜的沸腾状,慢慢归于平静,而内部的茶味物质,同时在进一步释放。

等茶汤止沸完成后,就可以将茶汤倒入公道杯里,待凉后慢慢品味。

关于煮白茶泡开过的叶底,茶友们最后关心的话题,自然是这样的叶底还能煮几壶?

这,通常是没有具体答案。

煮泡过七、八冲的叶底,往往再煮上一两壶茶,完全就够尽兴了。

特别是一两人喝茶的情况下,人数不多,煮出来的茶汤一时间喝不完。

400ml水量的一壶茶,两壶直接就是800ml。

从品茶的角度出发,用上个小高杯慢慢倒来细尝,完全足够消磨小半天的时光了。

对待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6》

一盏茶的光阴里,流淌着无限茶香。

对待内质丰厚的白茶,先泡后煮,无疑是最好的茶味利用方式。

同一款茶,盖碗泡出来的滋味,和煮出来的味道,不尽相同。

而先泡后煮,则可以将这两种不同的风味,悉数尽收!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