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罪在当代还是功在千秋

京杭大运河是隋朝的一项重要成就,历经多年最终开凿成功,但因为历来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褒贬不一,所以人们对它的评价是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罪在当代还是功在千秋

(一)大运河开凿前的背景

大运河的开凿其实应该算是历史的选择,当时隋朝刚刚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整个关中和中原地区经济遭到破坏,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偶遇灾年更是无法解决生存问题,只能从长江流域调取粮食,而隋炀帝杨广一开始考虑在黄河和长江中间联通一条运河也是为了解决长安和洛阳粮食物资的运送问题。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罪在当代还是功在千秋

如果说开凿运河的直接原因是促进南北经济交流,那么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在隋朝之前南北方其实联系并不紧密,而原先隋朝之前的北齐和陈遗留下的门阀士族的势力依然存在,这都是隋朝的初期的隐患,但是因为隋的都城在北方,自然对于南方就无暇顾及,长期放任发展可能成为瓦解国家的因素,从这个层面上讲开通南北大运河,也是为了防范北齐和陈有所异动,可以随时做出应对措施,对巩固统治意义重大。

在有了这样的想法前,实际上经过隋文帝时期国家的休养生息,到了隋炀帝时期,经济回升,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便有了可以开凿的意义。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罪在当代还是功在千秋

(二)大运河开凿的过程

大运河的开凿历时多年,实际从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大规模的修建,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五月,开凿了广通渠;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四月,开浚山阳渎,当时也是为了灭陈的需要,在原来邗沟的基础上稍加拓宽,所以工程量比较小。到了隋炀帝时真正的将大运河当作一项重要的工程来做,先是将黄河和淮水之间打通,修建了通济渠,缩短了洛阳和扬州的距离;随后就是连通江淮水系,虽然之前在隋文帝时候就做过拓宽,但是远远不够实际的需求宽度,所以隋炀帝重新开挖,并且命人在河岸两旁栽上杨柳以供观赏。而最大的工程在于隋炀帝贯通江南河,虽然在隋朝之前很多朝代也做过或多或少的疏通,但也只是小修小补,只有在隋朝时侯凿成了自京口经曲阿(今江苏丹阳)、毗陵(今江苏常州)、无锡、吴郡(今江苏苏州)、嘉兴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全程800里,宽约30多公尺,可以通航龙舟的江南大运河。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罪在当代还是功在千秋

(三)大运河的弊在当代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人民的历史壮举,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参加修建的有三百多万人,可以说耗费了极大的民力和财力,但是开凿运河需要的物质经济几乎都是剥削民脂民膏来的,过度征收徭役摧残和消耗了社会劳动力,而杨广在完工后又挥霍无度,胡作非为,耗费了社会财富,加重人民负担。从造船到龙舟巡游人民为满足隋炀帝的私欲付出了生命,最终在他的暴政之下,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算是对他的惩罚吧!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罪在当代还是功在千秋

(四)大运河功在千秋

隋朝大运河开凿后连接了从北向南的五大水系,为南北的交通和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对南方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苏杭的繁荣,为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难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有了这样一条运河,南北不再是分裂的格局,反而有利于国家统一。在隋朝之后的历朝历代也都感受到了大运河带来的便利,所以真正的做到了功在千秋。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罪在当代还是功在千秋

总得来说,在隋朝当时的条件下开凿大运河确实是让人民遭受到了巨大的牺牲,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我们看问题要从两方面考量,从之后朝代或者拿我们现代来看,京杭大运河给人们提供的是便利,所以还是那句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