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說起二戰時期日軍的主力步槍“三八大蓋”,相信大家的印象一定是相比其他國家步槍,就是:長!當時各國都盡力去把自己的制式化步槍短化,比如德國的毛瑟98K。但好像日本人沒有這個打算,而特別鍾情於長長的“三八大蓋”。

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要說日軍這款步槍的總長度為1.27米,加上刺刀可達1.663米,對於大多數矮個子日軍來說,是為了“一寸長一寸強”,以此來互補嗎?很多歷史資料中看著小個子日本兵,扛著長長的步槍,莫名有一種喜感。

但如果把日軍的歷史往上延伸繼續看,你會發現,早在日本戰國時期,日本足輕兵就特別喜歡用長長的槍作為武器,當然這些槍各類繁多,材料也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特點,感覺“特別長”,古代日本軍隊的主力足輕步兵幾乎全是使用這種武器。

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雖然許多戰役的規模都能達到萬人,從規模方面來講和中國相比實在不值一提,但由於武士刀的昂貴,並非是每個武士,尤其是下層武士能裝備得起的,這時槍就成了最下層的武士:足輕的標準配備。

因為其成本顯然更加低廉,而且足輕相對來說缺乏訓練,和不用參加生產的武士不一樣。另外長槍的防禦力,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開闊地帶長兵器在防禦力上明顯要高於近身短兵器,因此矮個的日本足輕都拿著長長的杆槍馳騁戰場。

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而這種槍初期確實大多是用竹子直接削尖做成的,因為對於大部分國土都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日本而言,竹子這種東西真的是隨處可見,稱得上是一種比木杆還要廉價的武器材料。

有鑑於日本戰國大部分士兵的盔甲都只是一件三四公斤的小背心而已,削尖的竹子儘管鋒利度有限,但是硬度夠高就能夠輕鬆穿破皮膚肌肉和內臟。並且由於竹槍的形態,能夠造成較大的圓形創口,雖然不及長矛的菱形創口殺傷力大,但是出血效果卻是相當優秀的。

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但如果對方是身穿盔甲的,那麼竹槍的效果基本上大打折扣,竹槍最大的缺點就是其太容易損耗,槍頭在數次穿刺後就會起皮,開裂,卷尖。由於日本古代農民兵的竹甲,硬度上與竹槍相同,竹槍想要造成穿刺傷就非常困難了,如果是金屬盔甲,竹槍的傷害能力就幾乎是零。

而且竹槍只能刺不能削,鉤和砍,註定其是一種非常低劣的兵器,只是無法冶煉金屬的農民階層應急用的武器罷了。但不少人有這種誤會,誤以為日本戰國時期所有足輕裝備的槍都是竹子做的,或是認為竹槍都是竹子加一個鐵槍頭都是錯誤的。

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日本最初的足輕其實大部分是農民,他們大多持有最廉價的竹槍是正常的。可是竹槍一般只是在資金不足,臨時起義等情況下使用。而且竹槍只是殺人的利器,但不是交戰的利器,其陋,輕,易壞,難以在真正高強度的兩軍交戰中有所作用。

因此戰國時期的織田信長,他就嫌這種竹槍戰鬥中難堪大用,便給自己的輕足軍隊裝備上了專業的中長槍。當時各個大領主手下的足輕,槍的裝備也都算是專業化的,並不是竹子做的長槍。

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但他們裝備的長槍和中國流行的套管槍頭不一樣,日本戰國時期足輕的槍頭和日本刀一樣帶有莖,並用目釘(竹製楔子)來橫向固定槍頭和槍桿,結實又易於拆卸。

而且他們根據用途和使用習慣的不同,分為多種不同形制。而常裝備於一般足輕的,就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武器“素槍”,它僅僅帶有穿刺功能的最基礎的槍,可也要比竹槍好使。

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直到豐臣秀吉時,由於狩刀令的頒佈,才杜絕了農民成為武士的歷史,從此足輕才成為了專業的武士,當然了他們是最底層的。不過即使後來他們裝備上了大量火槍,這種長槍也沒有退出戰場。

直到明治維新後新式軍隊的出現,步槍才開始完全取代了古代的這種長槍,但日軍研發的步槍都貌似繼承了古代長槍的傳統,那就是要夠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