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二戰歷史中,偷襲計劃有很多。但是海上偷襲卻不多,其中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錨地——珍珠港,可謂是最為出彩的一個。僅此一戰,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就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盡數癱瘓。然而在如此輝煌的戰果後面,我們不禁要去想,為什麼美國毫無防範?

一、塔蘭託戰役

事實上,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這樣的航空母艦派出艦載機奇襲的事情,就發生了一次。在1940年11月12日,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以光輝號航空母艦為核心力量,對意大利塔蘭託軍港內的意大利皇家海軍展開了突襲。而這,也可以說是二戰中第一次,海上航空作戰。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在1940年,意大利在非洲北部的利比亞一帶的軍事行動需要由意大利本土進行補給。而英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特別是在埃及則面對更大的補給問題,從直布羅陀起航的船隻在地中海航行時需要護航,這使意大利艦隊佔於較大優勢及可以切斷英軍的補給線。為此,雙方在1940年的下半年展開了多次交鋒,其中大多數時候都是以英國皇家海軍取得勝利為告終。

而隨著英國皇家海軍在數次行動戰役中頻頻取得勝利,令地中海的力量平衡出現了變化。根據存在艦隊理論,意大利人將艦隊停泊在港口;在塔蘭託的艦隊實力最為強大:6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及8艘驅逐艦,對英國構成很大威脅。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由此,英國皇家海軍英國人探討進攻的可能性,在很久之前制訂了代號審判行動的計劃,突然進攻塔蘭託,消滅或是重創意大利皇家海軍。為達成此目的,他們決定使用航空母艦,由光輝號單獨進攻,進攻部隊包括光輝號航空母艦、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及4艘驅逐艦,參加攻擊的艦載機來自第813、815、819及824艦載機中隊,在光輝號上還有第806中隊進行空中掩護。

在這次進攻中,意大利戰列艦維托里奧·維內託號被3枚魚雷擊中,而另外兩艘戰列艦迪·加富爾伯爵號及卡約·杜伊利奧號各被一枚魚雷擊中,一艘巡洋艦在內港被炸彈擊傷。可以說,英國皇家海軍取得了完勝。意大利皇家海軍損失慘重,第二天就把所有還能動彈的船隻撤到了北部港口去。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如此一次酣暢淋漓的勝利,為何沒有給美國人以警鐘?是什麼讓美國人忽略了這次勝利,結果讓日本人一舉得手呢?難道美國人就那麼放心珍珠港的安全警戒,一點防禦工作都沒有做出來嗎?

二、珍珠港的防禦

然而就實際上來說,珍珠港的防禦是很充足的。而珍珠港的防務問題,也不止一次的被人提起,甚至於還有一本小說曾經寫過有關的劇情。在1925年出版的小說《偉大的太平洋戰爭》中,就描寫日本艦隊偷襲珍珠港、關島和菲律賓群島的劇情。而它的靈感和原型則來自1921年出版的,《太平洋海上霸權》一書,這本書闡述了有關日本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爭奪海上霸權的猜想。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而在1941年1月海軍部長諾克斯和陸軍部長史汀生也討論過,旨在加強夏威夷防禦工作的聯合演習,當時史汀生提出的演習題目是《夏威夷珍珠港的防守》。演習內容包括夏威夷在防守上的地位和對夏威夷地區美國陸軍指揮官,與美國海軍加強合作等。由此可見,夏威夷的防禦,在美國軍隊的眼裡是十分重要的。畢竟這裡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屏障,也是太平洋艦隊的錨地。

而這裡的防禦力量也很充足,在1941年2月,美國陸軍成立了夏威夷警備司令部,由華特·肖特陸軍中將任司令,統一指揮夏威夷地區的第24、25步兵師和海岸炮兵、陸軍航空兵等部隊,共約4.3萬人,包括33個高炮連。雖然說其火炮大多是老式岸防炮,但威力仍舊不容小視。畢竟這一發炮彈砸到戰艦身上,也不是什麼好事,不沉也會被重創了,哪怕是一枚近矢彈,也會讓船身裝甲被撕裂。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而島上本身也擁有350架各型陸基作戰飛機,其中戰鬥機佔了絕大部分,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珍珠港遭到類似塔蘭託軍港中,意大利皇家海軍相同的命運。再有這些作戰飛機的幫助下,即便他們遭到空襲,依託強大的地面防空火力和艦船防空火力,再加上戰鬥機的防空驅逐,他們有自信保護珍珠港,乃至整個夏威夷群島的安全。

同時,珍珠港本身還有修建了數十年的檀香山要塞保護,16英寸的超級岸防炮都有好幾門,還有電線杆一樣多的12英寸岸防炮。整個防禦網絡非常完善,硬要進攻的話,會造成巨大的傷亡。如果再加上停泊在夏威夷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那麼在島嶼防禦力量外,還要加上美國強大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所形成的機動艦隊。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考慮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速,火力,再加上瓦胡島上的雷達站提供預警,那麼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可以抵禦任何進攻。即便是戰況不利,被敵人登陸,夏威夷本身也可以堅持很長時間,從容的等到己方援軍抵達為止。由此可見,夏威夷的防禦是十分充足的。

三、珍珠港事件

然而再好的防禦,也是要看人的。很不幸的是,美國軍方在這裡的陸海軍負責人哈斯爾·金梅爾海軍上將和沃爾特·肖特陸軍中將實在是不合格。以金梅爾海軍上將為例,在1940年2月,他以“魚雷防禦網在狹窄的海港出口妨礙了交通”為由,拆除了所有的魚雷防禦網。這絕對是個大錯誤,因為如果沒有這個,那麼魚雷就會毫無阻攔的衝向他們。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而另一方面,沃爾特·肖特也十分鬆懈,儘管他已經得到了有關日本僑民有間諜活動的報告,但是卻對此無動於衷。他只認為,這是當地日本僑民的一些破壞行為,也可能是零星的抗議活動,不足為奇。但是為了防止飛機遭到破壞,他要求把各機場的戰鬥機都集中到珍珠港的機場。這舉動本身就成了一個敗筆,讓他們在日後遭到了鉅額的損失。

同時,因為長官們的樂觀情緒,美國陸海軍官兵也十分樂觀,認為戰爭不會輕易爆發,或者說壓根就不會爆發。夏威夷的防禦如此嚴密,只有瘋子才會來進攻。因此在1940年,他們沒有任何警惕性,沒有什麼警戒,沒有加強防備。所有人都沉浸在和平當中,完全沒有預料到戰爭的爆發。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日本人已經謀劃已久了。從1941年7月24日,美國羅斯福總統要求日本撤出在亞洲大陸的軍隊,並在在26日下令禁止對日本出口多項戰略資源,並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開始,日本人就謀劃要對美國發動進攻了。儘管日本還在試圖以外交方式解決爭端,但是日本國內對於外交手段解決爭端,已經不抱什麼期望了。因此日本軍部要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制訂一個攻擊美國海軍的方案。

而山本五十六最終則決定,以一支由6艘航空母艦所組成的空中力量,對珍珠港展開攻擊,而且必須是奇襲。他將此計劃命名為“Z計劃”,並與大西瀧治郎、源田實和山口多聞等人一起擬定作戰細節。山本有這個想法並不奇怪,在他擔任日本駐美國武官時,曾經看過上文所提到的《太平洋海上霸權》一書,也深知航空母艦必然是未來海上戰爭中的決定性力量。故此他提出了次作戰方案,寄望於一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逼迫美國與日本議和。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針對於這次作戰,日本討論了很多,幾乎完善了所有細節。比如說針對對島上日常作息、陸海軍作業程序、艦隊移動頻率和人事輪班等資料都很清楚,以及珍珠港的水深僅45英尺。日本海軍的魚雷若以一般投擲方式攻擊會陷入海床中,同時為了自空中投下炸彈,勢必要能擊穿戰列艦甲板上的裝甲,他要求研發部改良這些問題,並獲得解決。

而對於如何瞞住美國人,日本聯合艦隊則計劃,讓突襲艦隊從太平洋北部海域開向珍珠港,理由是北部海域在冬季時常會有巨大的風暴,並不適合艦隊的航行。但同樣的,這也可以瞞過美國人,因為美國人一樣不會認為有艦隊開過這裡。等等如此,就在這樣的準備下,日本海軍有心算無心的,算計了強大但又自負的美國海軍。而戰爭,也隨著11月26日,日本突襲艦隊啟航往夏威夷前進,而不可避免了。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美軍毫無察覺,被日本海軍一舉得手?

12月2日上午10點30分,東京國會正式做出宣戰決定,南雲於當日日本時間下午5點30分收到了“登上新高山”,意思是攻擊開始。從這一刻開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隨著12月7日,日本突襲機群飛臨珍珠港上空,丟下炸彈時,美國海軍才如夢初醒,但一切都為時已晚。這一戰,讓美國太平洋艦隊元氣大傷,而太平洋戰爭,也就此爆發了。

結語

事實上,這次突襲不是沒有預兆,也不是美國軍方對此缺乏準備。但是大意麻痺和過度的自負害了美國海軍。正是在這種心態下,美國原本的堅固的防禦變得不堪一擊,因為所有人都盲目的認為珍珠港固若金湯。而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太平洋艦隊遭受了重創。自負的美國人再也不能自負了,因為他們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場戰爭當中去了。

參考文獻:《偷襲珍珠港》

《二戰往事:內幕大揭秘》

《霸權背後,美國全方位主導戰略》

《太平洋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