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熱點難點問題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緊扣熱點難點問題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成華區雙水碾街道雙水碾村開壩壩會徵集居民建議

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各區(市)縣把“為民服務解難題”這一重要目標擺在突出位置來抓,用走心服務和務實之舉,努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連日來,記者走進我市街道社區和鄉村,看到的是一件件關於民生訴求的“小事”得到圓滿解決,聽到的是基層群眾一聲聲由衷的誇獎與肯定。

成華區:

解決群眾煩心事揪心事

提升居民幸福感

“過路的時候,我看人行道旁的圍牆傾斜嚴重,哪天塌了都有可能,所以我趕緊聯繫了社區,社區又趕緊聯繫施工方拆了圍牆,重新建了一個,不得不說,社區的效率就是高!”看到從前破爛傾斜的圍牆被翻新重建後,成華區雙水碾街道園藝社區雙水康城D區的居民陳大爺為社區點了個贊。

傾斜的圍牆就在人行道旁,嚴重威脅到了過路居民的生命安全,得知居民反映的情況後,園藝社區迅速核實情況,上報上級部門,聯繫相關責任單位,拆了舊牆,建了新牆,不到10天的時間,安全隱患被徹底排除。在主題教育中,雙水碾街道堅持問題導向,落實責任,敢於擔當,把積極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和著力點,有效解決了群眾揪心事。

“我的車終於有地方停了,不用每天在馬路上轉半個小時才找到一個距離很遠的停車位,真是太好了。”家住龍潭街道向龍小區的王先生對小區院落裡升級改造後增加的停車位讚不絕口。王先生所住的向龍小區是2008年安置入住的小區,由於入住時間較早,存在著道路破損、公共設施不足、小區景觀老舊、公共綠地被擠佔等問題,居民對小區全方位系統治理呼聲強烈。

在主題教育期間,龍潭街道以向龍社區整體營造為主要抓手,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建立以院落黨支部、院落自治委員會兩大平臺為抓手,以黨員義工、院落志願者聯盟、物管公司為依託,以N項治理服務項目為基礎的 “1+2+3+N”院落治理模式。通過拆違治違、設施更新、文化營造等多項措施,新增停車位100餘個,增綠透綠1000平方米,打造小遊園2處,增設健身器材16臺、乒乓球場1個、羽毛球場1個、新修連心亭2處、漫步綠道50餘米。用“小投入”實現老舊院落“大變身”。

郫都區:

橋欄缺失有危險

“政府的辦事效率就是高,這麼快就修復了缺失橋欄。”郫都區三道堰街道程家船村4組村民邱竹平滿意地說。緊密結合主題教育,三道堰街道努力強化黨風廉政建設,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群眾,走現場、訪群眾、聽真言、察實情、辦實事。

程家船村兩委在“三固化”走訪中,從村民邱竹平口中得知羅家橋聯辦電站尾水渠4號橋有部分橋欄缺失,行人、車輛過往時有很大安全隱患。村兩委當即開會協商修復事宜,會後隨即安排維修人員趕往現場進行修復。施工人員加班加點、精心維護,僅用1天時間,就將缺失橋欄安裝、修復完畢,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確保了來往行人、車輛的安全通行,受到周邊群眾的點贊。

“流程精簡了、辦事方便了!”在郫都區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前來參與招投標的某信息技術公司項目經理對中心的辦事效率稱讚不已。原來,該公司以往參與政府採購投標時,報名到投標需要提供多項材料,來回跑路。如今,實行了電子化交易,不斷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郫都區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落實黨風廉政主體責任,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六減’舉措讓利市場主體,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減成本、減負擔、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跑腿”,讓交易方式更便捷。

新津縣:

成立7個主動發現工作組

常態走訪發現困難解決困難

低保群眾、困難群眾的生活還存在哪些問題?由於群眾、基層幹部對政策瞭解得不到位,困難群眾有哪些應該享受的福利還沒有享受到?新津縣民政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建立主動聯繫發現機制,成立7個工作組,全覆蓋聯繫鄉鎮(街道)或社會組織,常態化走訪核查,現場解決問題訴求,形成困難問題發現解決閉環。

近日,主動聯繫發現第四工作組到方興鎮方興社區走訪,瞭解到有一戶姓何的低保戶去年在縣醫院就醫產生了10270元的醫療費用,未繳費自行出院。第四工作組現場向方興社區進行了政策澄清:“首先,通過籌借等方式,讓何某某將拖欠的費用繳清,交費後,他作為低保戶可以享受政府的醫療救助政策,也可以申請民政的臨時救助。之後如果還存在困難,可以申請社會關愛援助!”目前,何某某的臨時救助、關愛援助正在同步申請中。

11月,主動聯繫發現第三工作組在新平鎮迎先村走訪時瞭解到,村上新增的低保戶梁某因治病負債累累,因為在申請低保前就開始住院治療,之前的費用無法享受醫療救助。由於患病,梁某情緒上也比較消極,工作組當即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並表示可以申請新津縣社會關愛援助基金醫療援助項目,梁某激動得連連感謝。現新津縣社會關愛援助中心已對梁某救助3000餘元。

據瞭解,自2019年6月主動發現機制開展以來,工作組共計走訪了57個村(社區),現場解決問題23個,收集問題44個,收集意見建議12個,協調解決問題5個,幫助困難群眾30人。

簡陽市:

翻新舊水渠

引水灌溉不再難

“以前雖然有廟山咀水庫,但是由於水渠年久失修,引水很麻煩,用水成本也很高,村裡人寧願讓地荒著也不願意引水灌溉。現在不一樣了,重新翻修了水渠,以後不用再‘靠天吃飯’了。大家的生產積極性一下都調動起來,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看著即將完工的水渠,簡陽市廟山村的村民們都很興奮,滿臉的笑意寫滿了對未來新生活的期待。

廟山村位於簡陽市河東片區,2014年被評為省級貧困村,地勢高,水源遠,生產灌溉用水缺乏,“靠天吃飯”形勢嚴峻。雖然有廟山咀水庫,但是由於水渠年久失修,用水成本很高。廟山村村民大多以種地為生,隨著青壯年大多數外出打工,留下了婦女、兒童和老人,傳統的耕種舉步維艱。

為了解決村子發展的難題,簡陽市廟山村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同主題教育緊密結合,將水渠建設作為“補短板”的突破口。據廟山村第一書記餘兵介紹,水渠建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環廟山村灌溉渠工程,共計2900米,建成後將徹底改變廟山村大雨成澇、乾旱無水的情況,直接受益8個組1000人左右;另一部分是各組的溝渠引水工程,主要職責就是引水和防洪防澇,共計1000米。這條3900米長的水渠將徹底改變廟山村村民守著廟山咀水庫沒水用的歷史。

“下一步計劃實施連接道路850米,產業生產便道220米,利用與成都市經信局黨支部共建契機,修建3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餘兵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