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有便祕的問題嗎?來看看中醫專家給您推薦的辨證食療法

方回春堂國醫館的周濤主任在為孩子們看診時,時常會與爸爸媽媽們強調:“小兒餵養當以通為補,不要讓身體出現塞車”,這裡強調的“通”有三個重要的關鍵點:

一、保持大便通暢,讓腸道更暢通;

二、保持適量運動,讓氣血更通暢;

三、保持情緒舒暢,讓氣機更通暢。

做到這“三點通”,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茁壯成長,少生病。

寶貝兒有便秘的問題嗎?來看看中醫專家給您推薦的辨證食療法

大便不通暢,其實是我們寶貝兒的養育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日常我們除了觀察孩子大便外,一定要花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建立規律排便的意識,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這對健康的好處太多太多了。

大便一堵塞,就如交通堵塞一樣,很多問題很容易隨之而來,那麼,當孩子出現便秘情況時,我們在家應該如何護理呢?

首先我們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去觀察細節,來初步辨證孩子是什麼類型便秘,對症護理,當然如果便秘比較嚴重,記得及時就醫,別忽視了便秘對健康的影響。

第一種:積滯化熱型

寶貝兒有便秘的問題嗎?來看看中醫專家給您推薦的辨證食療法

1、有些小朋友突然一次性吃多了燒烤、油炸類的肉食,第二天發現孩子舌苔變厚、有口氣、一直放臭屁,很臭很臭的那種,甚至感覺口乾舌燥,當日沒有大便,此時我們要稍微注意下,孩子可能接下來會出現便秘,此時我們可以給孩子喝點山楂蜂蜜水(一歲半內不宜)

山楂蜂蜜水

原料:山楂6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山楂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小火煮15分鐘,待溫度適宜後,加入蜂蜜調味,微微有些甜即可。

功效:山楂具有消積化肉食的功效,此處加入蜂蜜,除了讓這道湯更好喝外,關鍵在於潤燥,因為燒烤油炸的食物進入身體,容易傷津液,孩子此時積和燥熱同時都存在。

2、小朋友有時候會連續一段時間飲食不均衡,比如葷食比例過重,蔬菜只是吃一點點;還有一種就是飲食量和運動量嚴重不平衡,簡單說就是“吃太多,動太少”。

這兩種情況下,孩子同樣可能出現便秘的情況,表現出來也是積食內熱,比如舌苔變厚、睡覺翻來覆去、有口氣,那麼我們可以分為初期和中期兩種,都未發展到長期便秘,或者引發疾病階段。

初期:鮮筍拌芹菜

材料:鮮竹筍、芹菜各100克,香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竹筍洗淨,煮熟,切片;芹菜擇洗乾淨,切段,焯水。趁著溫熱將竹筍與芹菜混合,加入香油、鹽、味精拌勻即可。

功效:瀉熱導滯、潤腸通便,適用於實秘,適合初期輕微便秘。

禁忌:對竹筍過敏、身上正在長各種紅疹、便秘伴隨著其他疾病的孩子勿食。

初期:白蘿蔔豆腐蔬菜湯

材料:白蘿蔔半根、豆腐一塊、大白菜適量。

做法:將白蘿蔔切片,豆腐切成小塊,放入砂鍋中,大火燒開轉中火煮,待快煮熟後,加入大白菜碎片再煮下,然後加入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白蘿蔔可以健脾消食行氣,大白菜可養胃生津清熱,如果孩子舌苔偏黃、舌質偏紅一般是有內熱,豆腐可以選擇用嫩豆腐,清熱效果更強。

中期:消滯三寶

原料:焦山楂、炒麥芽、炒萊菔子各6~10g

做法:先將所有原料放入適量的水中浸泡15分鐘左右, 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5分鐘,待溫度適宜後,即可飲用。

功效:消積化食,通便行氣,適合中期稍微有點嚴重的便秘。

中期便秘:雞內金粥

原料:幹雞內金6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

1、先將生雞內金用文火炒至黃褐色,研為細末,備用。

2、或者我們在中藥房裡買炒雞內金,讓工作人員研為細末。

3、大米洗淨煮粥,待粥熟時,加入雞內金末和白糖,再煮一沸,粥稠停火,待溫服食。

功效:健胃消食和胃。

第二種:腸道津液不足

寶貝兒有便秘的問題嗎?來看看中醫專家給您推薦的辨證食療法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常見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孩子患熱病後,熱邪最容易耗傷津液,腸道津液不足,失於濡養,導致大便乾結難解,形成便秘。

第二種:孩子吃多了燥熱食物、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傷到體內津液,出現腸道津液不足,大便乾結。

腸道不足症狀:大便乾結、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口乾舌燥等。

美食: 核桃粥

做法:百合10克、玉竹10克、核桃仁10克、大米30克。將百合、玉竹、核桃仁洗淨加水熬煮成粥。

功效:養陰潤燥,潤肺補腎。

美食:松子仁粥

原料:

大米100克,松子仁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松子仁、粳米分別去雜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煮沸,加入冰糖,改為小火煮約30分鐘,成粥即可出鍋。

功效:松子仁可養陰、潤肺、滑腸,與補中益氣的粳米共煮成粥,調以冰糖,有補中益氣、養陰等潤腸的功效。

第三種:氣血虛弱型

寶貝兒有便秘的問題嗎?來看看中醫專家給您推薦的辨證食療法

小兒臟腑嬌嫩,如先天票賦不足,氣血不足,也可能出現便秘,一般時間比較久。

症狀:小兒雖然有便意,大便亦不幹結,但大便艱難,要非常用力拉,面色蒼白無光澤,神疲乏力,舌淡紅,舌苔薄白。

健脾補氣湯

原料:太子參、淮山各6g,白朮9g,

做法:先將原材料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轉小火煮30分鐘。

功效:太子參、白朮可健脾益氣,淮山益氣補脾陰,三者共用可健脾助運、氣陰同補。還可在湯中加少許瘦肉以改善口感。如果用鮮淮山,用量可稍大,可一併食用。

第四種:陰寒積滯型

寶貝兒有便秘的問題嗎?來看看中醫專家給您推薦的辨證食療法

有一種便秘,不常見也容易被大家忽略,是因為腸道寒涼引發的,為什麼腸道寒涼會便秘呢?因為陽虛不足,陰寒之氣過盛,導致腸道傳送無力,所以大便排出也容易艱難。

這種症狀,我們會觀察到孩子手腳比較冰冷、舌苔白舌質淡、怕冷、容易嘔吐等明顯寒像。

食療:核桃炒韭菜

原料:韭菜200克、核桃仁20克

做法:鍋中放油,倒入核桃仁稍煸炒,再倒入韭菜,翻炒後,放入鹽,待韭菜熟了即可。

功效:韭菜不僅僅可以溫中行氣,還可潤腸通便,核桃仁可以補腎潤腸,兩者組合可增強溫中潤腸的功效。

對這類型便秘的孩子,一定要記得少喝冷飲,避免寒上加寒,另外可以做一個小茴香袋,然後上面放一個熱水袋,熱敷肚子來幫助驅寒,如果身體微微感覺潮溼了,就不要熱敷了。

這些對於寶貝兒便秘的辯證食療方法您學會了嗎?最後,周濤主任再次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們,又是一年冬來到,舟山方回春堂的“三九貼”已經開始預約了,建議各位爸爸媽媽可以考慮為寶貝兒們進行“三伏貼”、“三九貼”的貼敷,可以更加有效地幫助寶貝兒們少生病,有關“三九貼”的問題大家可以去閱讀周濤主任做的那期有關“三九貼”的講解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