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程序員告訴你:為什麼要炒股看財報?

雪球君注:本文來源微信

公眾號《caoz的夢囈》,作者曹政,俞軍的關門弟子,CNZZ統計工具的締造者,前百度商業產品部boss,號稱江湖“百曉生”,亦是一位不靠自媒體賺錢的技術大牛。

本文原標題為:《為什麼我會關心“雪球嘉年華”活動》

很多讀者都知道,11月底我在杭州有一個閉門分享會,那麼凡事有得有失,於是就錯過了雪球嘉年華活動。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託他們工作人員,要了一些嘉賓分享稿來看。好,暫停一下,我不炒股,不炒幣,也不炒房,那麼,猜猜看,為什麼?

今年中國似乎處於一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節點,一方面中美貿易戰,我們到底有沒有傷筋動骨,另一方面,創業環境相當嚴峻,而職場從業也變得危機重重,從996到251,太多不和諧音的出現其實並非偶然,企業在很多領域的壓力往往會加倍傳遞給職場從業者,我們真的不要認為企業家和打工者是對立的,其實今年大家可能都在掙扎。

這也是我常說的,幹掉那些你認為不良的企業家,不會讓你的職場環境變得更好,要看到的是整體的政治形勢和金融格局。

那麼2019即將過去,如果有一天,從未來回看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中國,我們即將迎來的是觸底反彈?還是萬丈深淵?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關心這個話題。

當然,那些站在臺上的投資高管,經濟學者,金融評論家,他們說的一定是對的麼,甚至他們一定會說實話麼?當然不一定,但他們的信息渠道比我們多,信息面比我們廣,所謂兼聽則明,我們完全可以帶著問題去聽,帶著懷疑去聽,不要盲信他人,但也不要過度自信。

實際上,社會中,大部分人財富和資產的漲跌,都是跟隨趨勢前進,大趨勢中的小趨勢,不同領域的不同趨勢;比如淘汰落後產能,國企改制,這個趨勢埋葬了多少人四平八穩的生活。比如城鎮化建設這個趨勢,活生生創造了拆遷暴富階層。

比如消費主義崛起,新零售品牌的快速成長和擴張,海底撈的經典案例。比如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正如我舊文曾說過的,20年前的同學們,差不多的水平,差不多的技術背景,進入當年還非常弱小的互聯網行業,和進入曾經廣受職場追捧的傳統IT外企,上升的速度完全無法相提並論,誰對誰錯?無關對錯,趨勢使然。

那麼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趨勢在哪裡?悶頭做事的同時,別忘了抬頭看天。我這次也是想了解,各種金融大鱷怎麼看待中國經濟的後勁和未來,當前政府經濟轉型的目標在哪裡, 趨勢就在哪裡;資金流向哪裡,機會就在哪裡。

說實話,黨和政府在這幾年經濟和金融治理過程中,我覺得,還是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也帶來一些政策的搖擺性;但必須承認,相關主管機構的學習能力很強,糾錯能力也很強,我最近的感覺是,中央已經越來越熟練的學會大數據決策,你會發現一些政策調整的速度還是相當快,如此沉重複雜的經濟體能有如此效率的決策能力,其實這才是中國經濟再度爆發最大的機會所在。決策中真的不怕一時犯錯,怕的是缺乏感知驗證和反饋效率,從而不會及時糾錯。

金融大鱷,投資大佬,很多人對政策風向,決策層的目標和決策依據,都有比我們常人多的多的感知和認識,我自忖沒本事掌握比他們更強大的信息渠道,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去看看他們說了什麼,從中也能窺探出一些我所期望的問題的答案。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聽搖滾音樂,有魔巖三傑一說,竇唯,張楚,何勇,年輕的時候,我常聽他們的歌。那麼現在互聯網時代,有龍巖三傑一說,字節跳動的張一鳴,美團的王興,和雪球的方三文。今天說起來,當然是前兩位風光正盛,但方三文和他的雪球,在我眼裡,也同樣是極具價值的互聯網品牌。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巨頭和超級富豪,能在垂直領域做到極致,一樣是非常出色的成就。

其實我日常也經常查一些金融相關的資料信息,並沒有特別的偏好,但往往搜索之後,發現優質內容,多數落在雪球財經裡。

1、關於行業的趨勢和細分領域的發展空間

互聯網巨頭的市值變化,收入數據的增長趨勢,收入構成的變化,很多都能代表行業或者細分的趨勢。哪些領域正在成長,哪些領域進入拐點,這是我關心的,跟上趨勢,我們做事情,付出的努力,才更容易事半而功倍。

那麼除了這種財報裡體現的市值和收入數據,還有大量併購的

公告,會透露很多關鍵信息。

比如我以前知識星球提過,自媒體行業生態的天花板在哪裡,流量變現的效率是怎樣的,估值是如何計算的,那麼有兩份上市公司的公告是值得看的,一份是關於收購深圳量子云的公告,一份是關於收購蘇州夢嘉的公告,當然這兩個收購最後都夭折了,但這並不是我關心的,公告裡提及的數據指標和估值計算方式,才是我最感興趣的。

2、關於商業機會和價值變現

巨頭財報裡通常有流量獲取成本,一些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財報裡也經常會有對應的數據,也就是通過巨頭那邊獲得的佣金或流量費用。

百度每年的流量獲取成本幾年前就過百億,都分給誰了,某些上市公司的財報和收購公告裡,能找到不少這種數據。

淘寶每年的流量獲取成本,我記得過200億了,都分給誰了,又是一個特別值得追蹤的數據。

這就是創業者的商業機會,我以前講過,這裡的信息差巨大,很多創業者因為對這種信息不敏感,跟蹤不到位,守著金礦要飯的感覺,我知道有流量套利的案例,就是簡單的通過信息差套利,用別人的流量獲取幾倍的收益。

3、背景調查和機會分析

很多學霸年輕人會在知識星球裡諮詢,有A,B,C幾個巨頭不同崗位的offer,不知道選擇誰,自己調查一下麼。

第一看巨頭的市值和增長趨勢;第二看巨頭的收入構成和不同領域的變化趨勢;第三看巨頭的成本構成和變化趨勢。

選擇最有增長趨勢的公司對不對,如果是部門和崗位,要不選擇賺錢效率最高的,要不選擇花錢預算最寬的,這兩部分是最容易體現個人工作價值的。不是說讓你學會如何從中薅錢,而是你同樣的工作付出,成果很容易被放大;比如一個很小很簡單的優化方案,就能替公司賺了一大筆錢,或者省了一大筆錢,對不對。

我很多年來一直強調年輕人多看財報,招股說明書,併購公告等,不是說鼓勵大家炒股,而是認清商業的格局和市場機會,不要總是悶頭做事,要抬頭看天。

當然,必須承認,很多人勤於工作,可能不是如我這般閒;但,當你需要尋求新的工作機會;或者被朋友忽悠去創業;或者拿著一些公司股票不知道該不該套現的時候,認真做一些相關功課,一定是值得的。

有些人會覺得,我經常看科技新聞啊,很多什麼投資,融資的案例,也在學習啊,怎麼說呢,行業潛規則,那種新聞裡數據注水的厲害,太多不足採信的地方。那你說財報,招股說明,併購公告等等,就一定百分百真實麼,財務造假的案例不也挺多麼,但門檻不一樣,畢竟證監會要幹活的,不能說絕對準確,至少比各種投融資新聞靠譜的多。不要求全責備,也不要盲信盲從,但兼聽則明,這種信息和數據價值,對於善於利用的人來說,真的是價值巨大。

那雪球裡那些評論家的觀點值得看麼?我覺得吧,要對比看,不要選擇性閱讀,你喜歡某個企業,你就只看看多的那部分,你不喜歡,就只看看空的那部分,帶著好惡看,會加大你的偏見,這就糟糕了。你應該強迫自己去看不同觀點,不同好惡的文字,並儘量用邏輯、理性來判斷。

此外,學會用歷史文章來判斷一個評論家,是否值得信任,如果他歷史上預判的準確度較高,不能說他當前的判斷一定準確,但有較大概率,他的方法論和邏輯是過關的,更值得多研究一下。再囉嗦一句,所謂準確,是明確而清晰的準確,不是話術套路中可以隨意解釋的準確,各中差異,請自行體會。

最後,有些金融知識,可以很好的做個人資產的風控,對很多職場精英,可能會有幫助。不過目前只適合於港股,美股市場。

比如最近有朋友問我,他作為老員工,有某上市公司的股票,想知道是否值得長期持有,是應該博長期回報,還是儘快套現落袋平安。

這樣的問題,我相信很多很多從業者,都存在過,我自己也不例外,但可惜我當年不太懂金融知識,選擇了很愚蠢的操作方式。

那判斷股票趨勢,我不擅長,也不敢妄言,我就分享一個思路吧,如果真的看好企業的未來,又懼怕暴跌損失,建議考慮用對沖抵抗

暴跌風險,從而保留博取長期高收益的機會。

具體就是,選擇高槓杆的反向權證,來給自己的股票做一個保險。

舉個具體案例,比如說,你用當前價值 10%的股票市值資金,購買一個10倍槓桿的看空權證,行權價格可能當前價格的95%。

那麼如果股價暴跌,無論暴跌多少,你的權證會自動彌補損失,最多的損失是15%,你能保有當前股票市值85%的價值。

如果不升不跌,你的權證也會損失,這10%相當於是你繳納的保險費。

如果股票持續增長,比如漲到了200%,那麼你也只損失了10%的保險費而已,可以獲得190%的收益。

那麼這個案例講的比較簡單,實際上反向槓桿的金融產品選擇會很多,具體操作上要注意四點,以下我會用保險,來代替反向權證這個詞。

第一,所謂保險,其作用是可以捨棄的,但不是可以擊穿的,什麼意思,就是最壞的結果是清零,而不是追加保證金和持續投入。否則就不是保險,而是玩火。

第二,所謂保險,必須具有時間的持續性保障,這是股票權證的意義,在行權日期之間,就算價值為0,依然是有效的。而不會被一個波動週期一波帶走,很多幣圈人玩槓桿對沖,被交易所的虛假漲跌一波帶走,那種是千萬不能碰的。

第三,正反的邏輯務必要清晰,比如你明確看空一個企業的未來,但擔心看走眼,你賣掉所有持有股票,然後用小資金做一個高槓杆的看多權證。萬一人家暴漲了,你也有意外所得。 那麼權證也分買入和賣空的操作,操作的時候正反邏輯一定要分清,否則一旦趨勢不如預期就是Double Kill。

第四,我不支持任何槓桿炒股,槓桿炒作的行為,不要貪圖高回報,要分清主次,用槓桿做保險,做對沖,是為了保護主要權益,切忌本末倒置,忘掉初心,如果貪圖回報率而玩高槓杆,已經有很多血淋淋的案例,是字面意義上的血淋淋。

坦白說,如果十五年前我會這種操作方式 ,我會少繳無數學費,估計早就財富自由了。很多職場精英,手握公司期權股票,對趨勢糾結無比,真的可以從這方面思考一下。

金融佔據所有產業生態鏈的最頂端,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這玩意對我們每個人的資產,財富管理影響巨大。

我不太敢接理財廣告,我膽子小,不知道那些運營方背後會搞什麼,我不敢賭他們有沒有藏著把鐮刀在身後,但我覺得,讀者應該自己去研究和學習一些金融有關的知識,自己學會甄別和判斷。

那麼今天提及雪球比較多,因為和其他投資平臺不同的是,這裡有很多鮮活的個體用戶,提供的是多元化的觀點,視角。雖然我們不能盲從盲信,但兼聽則明,看看不同的觀點,看看不同的判斷邏輯,在選擇價值投資,或者個人職場發展的時候,都會有所幫助。

我坦白說,因為欠缺對個人資產安全風控的意識和手段,我交過無數學費,個人資產也需要做風控,也要掌握安全準則。我希望讀者能明白,理性投資,嚴格控制安全邊界,這種前提下,追求高回報,沒什麼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