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鹿寺,就是古代的澠池地望

這是一片熱土,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遠方雙峰並立的山脈,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熊耳山。它屬於伏牛山與崤山山脈的結合地帶,酈道元《水經注》雲熊耳山際有池,池中有黽,是謂澠池,這就是澠池地名來源的記載。應該說的是,《水經注》是在《水經》的基礎上整理出來的,時差有相當的距離。

天池鹿寺,就是古代的澠池地望

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治,澠池置縣至今,有史載正,並無他說,唐貞觀四年澠池縣城才從大塢城,即今天的坻塢遷到叫雙橋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縣城地望,秦代以前的澠池呢?

天池鹿寺,就是古代的澠池地望

《水經注》解決了澠池一名來源,秦時在朱城,漢時在禮莊寨,往後都有史可查,往前結合縣境田野考古,以求古代澠池地望。從己發掘的遺址看,鹿寺遺址很具代表性,它略晚於仰韶村,陳村,丁村等仰韶文化遺址,與不召寨,羊河相近,且跨度時長,考古發掘表明,跨仰韶,龍山,夏商周幾千年歷史,其豐富的歷史內涵,是周圍幾大遺址,無法比擬。

天池鹿寺,就是古代的澠池地望

遺址層經千年剝損仍在1米以上,位於熊耳山下稍偏東,直線距離約8公里左右。古代澠池,水資源豐富,水美草肥,清乾隆版縣誌載,古有五池之稱,藕池、天池、張大池、謝大池、楊大池,皆在今天池地境,具備《水經注》所述澠池的地理特徵,古之澠池非此莫屬,古之澠池非鹿寺遺址莫屬。

鹿寺遺址,佔地30萬平方米,處於兩條小溪合抱的一塊臺地上,自是古代選居的最佳地方,與周邊小村南昌、平泉、南澗形成一個不小的群落聚。何謂鹿寺,歷代說法不一,《周書》載,昔周成王夢白鹿從天而降,建寺以紀。

天池鹿寺,就是古代的澠池地望

因此可以說,天池的鹿寺就是古代的澠池地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