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供應鏈金融數據化轉型和挑戰!


企業不進行轉型,就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傳統供應鏈是鏈式的,數字化階段是網狀的結構。連接和共享是數字化階段的重要因素。每一個細分的供應鏈的點,對企業的價值都有強大的影響。

數據連接以後,我們從需求的產生到尋源到採購到智能製造,到倉儲到風險控制全部都要想辦法實現數字化,但是整個供應鏈沒有打通的話,這個點會成為一個瓶頸,會制約企業數字化的進程。

[SCF]供應鏈金融數據化轉型和挑戰!


01

數字化供應鏈的轉型

永遠在線:供應鏈信息將在各方之間實現無縫共享。未來的供應鏈將全天候運轉,以滿足顧客日益增長的關於更快、更好、更便宜的訴求。

系統協同:人工智能、大數據和自動化機器將協同工作,將實時信息傳遞給工人,這使他們能夠在一個永遠在線的供應鏈中進行無縫工作。這些信息可以減少用戶錯誤,提高效率,並且使有價值的員工得到支持。

傳感和傳送:實時信息將來自於供應鏈中的各個部分的傳感機器,以更好地管理交貨期和同步鏈接,避免出錯。

協作:協作應鏈將開始高度協作、跨所有環節協作,並消除舊的競爭障礙,追求共享利益。

安全高效:供應鏈將提供一個擺脫健康和安全問題困擾的工作場所,同時形成既高效又有效,而不是被迫以一種供應鏈取代另一種的模式。

大數據:信息和洞察力正在成為下一代供應鏈的通貨。供應鏈將運用前瞻性的分析來產生具有突破性的結果。

靈活、敏捷適用性:供應鏈將是高速運行的,將能夠實現靈活、完美地運轉,以毫不停止地應對多變的客戶需求。

[SCF]供應鏈金融數據化轉型和挑戰!


02

供應鏈金融的“雷區”

對操作監督要求較高

未能提前識別虛假貿易。真實的貿易背景是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基礎,一旦貿易背景失真,該融資業務的償債來源便無從落實。

對物流/倉儲監管不到位。銀行通常缺乏倉儲管理能力,依賴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貨物進行監管,可能存在物流企業的實際監管能力與金融機構的期望與要求不匹配的風險。

其他操作細節上存在瑕疵。供應鏈金融的監管環節中涉及眾多細節要求。

對市場風險的預判

貨物/押品價格下跌。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潛在損失,導致授信敞口擴大。

產業鏈價值面臨收縮。供應鏈金融業務依賴於產業鏈,需要關注產業鏈的發展狀況。

對信用資質的判斷

擔保方的信用資質較弱。在償付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反擔保,或者第三方擔保。對於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交叉持股、相互擔保現象需要密切關注。

核心企業的信用資質惡化。核心企業主導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下,核心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決定了上下游企業的生存狀況和交易質量。

[SCF]供應鏈金融數據化轉型和挑戰!


03

如何防範“雷區”

利用大數據風控系統降低不完整信息下的信用風險

利用大數據風控系統降低不完整信息下的信用風險,貸前審批時利用模板化信息收集方式,將供應鏈金融風控模式數據化、動態化,實現實時風險預警的多級風控效果,從而提高資信評估和審批速度,降低不完整信息下的信用風險。

區塊鏈+物聯網模式降低不對稱信息下的道德風險

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供應鏈金融整體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信任成本,進而改善多級供應商融資困境。物聯網技術解決了動產質押物流和庫存監管問題,降低了銀行的融資成本,降低人工登記信息時的失誤率,提升效率。

大數據降低交易風險

大數據系統將交易流程自動化和線上化,銀行可以及時獲取企業資金需求,並且精準認知企業經營能力與風險狀態,從而提供更精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改善了對供應鏈信息掌握不完整、不對稱的難題,同時降低了銀行在貸前審查、貸中審批和貸後監管上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來源:供應鏈雲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