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你做对了吗?

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着重培养的是各项基本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自控能力的提升,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

,这才是陪的意义所在。

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你做对了吗?

说起陪孩子做作业,不少父母表示自己曾经一度面临精神崩溃。

先来围观一下网上“火”了的那些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的视频。

一位平时稳重、理性、脾气平和的爸爸想不到自己居然会在陪孩子做作业时候,陪到心态濒临“崩溃”。

看完这些视频,很多父母感慨“太真实了,这简直是我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孩子与作业有这么大的能量让一个平时稳重、理性的父母失去常态呢?

其实,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 孩子一直无法理解父母的指导、分析,一错再错,不能准确地完成作业。

● 孩子做作业贪玩,不认真、心不在焉。

●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于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让孩子失去自主性。

如果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自身已经失去了“理智”,被情绪牵着走,那就无法真正给予孩子帮助。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这些情绪失控的父母无法换来孩子高效完成作业,父母应该怎么“陪”才好?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你做对了吗?

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

1、营造环境

有些家庭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孩子周围摆满各种零食、玩具或者其他杂物。

或者孩子在做作业,家长却在玩手机、看电视,放出各种影响孩子做作业的噪音。

其实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专注做作业。家长的“陪伴”更应是“陪”出一个环境氛围。

例如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做作业,在孩子做作业的位置上,除了学习所需,不出现其他影响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习惯看手机、看电视的家长,不妨在孩子旁边看书,营造一个与孩子一起学习的状态。

2、写作业前“聊一聊”

很多父母习惯用命令语气让孩子做作业,例如“赶紧做作业,不做完作业,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不准......”

在家庭教育里,亲子沟通的技巧之一就是懂得倾听孩子。在让孩子做作业前,可以用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与孩子的作业沟通:

✔ 今天作业的量有多少呢?

✔ 今天的作业最难在哪里?同时可以询问孩子对于难的地方,打算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是否需要自己辅导,另外,也可以考验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 准备先做哪个作业?

(这个问题可以体现尊重孩子意见,如果孩子想法不够合理,家长可以给予指引)

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你做对了吗?

3、父母的情绪管理

有些父母在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与其说是陪伴、辅导,不如说是“监工”。孩子动一下训几句,写慢了要催,写错了要数落。

网上看到过一位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一边指着孩子作业本,一边说“这么简单都不会,刚才给你解析了多少遍了,笨死了,再给你5分钟,再算不出来,今晚就别吃饭了。”

在陪孩子做作业过程中,催、逼、赶这些都不是好方法。必要的时候,家长还要学会把自主权给孩子。

4、学会“逐渐放权”

陪孩子作业的最终态度是我们要懂得“逐渐放权”,而不是全程式陪伴。

对孩子作业“逐渐放权”的过程,可以给予两个方法给大家参考。

① 用“列清单法”去管理作业。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事件管理。让孩子把每天要写的作业列一个清单,梳理并清空一下大脑,轻装上阵。然后鼓励孩子各个击破,完成一个就划掉一个,这样可以建立孩子的成就感。

② 巧用计时器,提高写作业效率。

可以和孩子约定,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写多长时间就休息几分钟,休息时间让孩子安排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比如规定一项作业在30分钟内写完,剩余多长时间就休息多长时间。

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你做对了吗?

什么时候可以不陪孩子做作业?

对于在读小学的孩子,小学的前两年是孩子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父母陪小学阶段的孩子做作业,不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但随着孩子年级的升级、学习能力的独立,父母陪孩子做作业的次数可以适当减少,在孩子小学五年级以后,更应该注重给孩子营造做作业的氛围,为孩子做一个学习的引导。

总之,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着重培养的是各项基本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自控能力的提升,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这才是陪的意义所在。


精选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